劉孟九
(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黨校,甘肅 蘭州 730030)
毛澤東同志《黨委會的工作方法》一文是在新中國成立前夕,隨著黨的工作重心由鄉(xiāng)村到城市的戰(zhàn)略轉移,提出加強黨委會建設的12條方法。習近平總書記曾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級黨委班子成員重溫這篇著作。通過反復研讀,我深切地認識到這篇光輝著作深刻揭示了加強黨委會建設的辯證邏輯思維,主要體現(xiàn)在要處理好民主與集中、主要與次要、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上,堅持和運用好這些辯證邏輯思維,就能夠不斷加強黨委會建設。
1.要發(fā)揮好“班長”的作用。黨委書記在黨委會中處于“班長”的地位,有帶班的責任和義務。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黨委書記是關鍵因素。
第一,注意工作方法?!邦I導工作不僅要決定方針政策,還要制定正確的工作方法。有了正確的方針政策,如果在工作方法上疏忽了,還是要發(fā)生問題?!秉h委書記要在思想上重視工作方法,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因時而動,因勢而動。要根據(jù)班子成員、職工群眾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堅持政策的原則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結合,推動工作,抓好落實。第二,依靠集體力量?!包h委要完成自己的領導任務,就必須依靠黨委這‘一班人’,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秉h委班子是一個整體,是由全體委員組成的工作集體、戰(zhàn)斗集體。黨委委員根據(jù)分工分別負責不同方面的工作,每個人的作用同等重要,不可或缺,黨委書記充分調動和運用好這些力量,就會形成巨大的集體效應,建成具有強大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領導集體。第三,堅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黨委制是保證集體領導、防止個人包辦的重要制度,根本目的是防止個人說了算。民主既是一種制度,又是一種方法。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是民主集中制的關鍵和核心所在,是體現(xiàn)民主的重要方法。黨委書記必須牢固樹立民主集中制的意識,在廣泛采取民主的基礎上,善于集中正確意見。要堅持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不能把黨的領導方法等同于行政領導方法,把書記和委員的關系等同于“班長”和“戰(zhàn)士”的關系。
2.要有把問題擺到桌面的胸懷。中國共產(chǎn)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就要有寬闊的胸懷,有把問題擺到桌面研究分析的光明磊落。
第一,黨委書記與委員都要主動把問題擺到桌面上。“要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不僅‘班長’要這樣做,委員也要這樣做?!边@是對黨委班子集體提出的要求。能把問題擺到桌面上,是發(fā)揚黨內(nèi)民主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是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著想,實心實意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考慮,沒有個人私利,就沒有不把問題擺到桌面上的理由。第二,黨委書記與委員之間要相互諒解,相互支持?!啊嚅L’和委員還要能互相諒解?!边@是在當時歷史背景下,中央統(tǒng)籌全黨全軍力量,打贏解放戰(zhàn)爭,建立新中國的現(xiàn)實需要。當前,加強黨委會建設,更加需要在工作中能夠切實增進書記與委員之間的相互諒解,相互支持,才能有效增強黨委班子合力。第三,委員之間要坦誠相見,經(jīng)常交流?!啊ネㄇ閳蟆?。就是說,黨委各委員之間要把彼此知道的情況互相通知,互相交流?!秉h委委員由于分工不同,工作范圍不同,掌握的具體情況不同,要形成共同的思想基礎,搭建民主議事的平臺,就必須相互通氣、相互交流。如果委員之間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缺乏共同語言,肯定無法建設一個團結和諧的黨委班子。
3.要有“不恥下問”的格局。處理好民主與集中的關系,是黨委委員特別是書記的責任。民主集中制能否真正得到貫徹落實,關鍵取決于黨委委員特別是書記的黨性修養(yǎng)、能力素質以及政策水平。
第一,先做學生,再做先生?!拔覀兦胁豢蓮姴恢詾橹?,要‘不恥下問’,要善于傾聽下面干部的意見。先做學生,然后再做先生?!鳖I導干部并不是無所不知,也不是所有的情況都掌握得一清二楚。所以,先做學生,再做先生,經(jīng)常性聽取下面干部的意見非常必要。有的單位為什么風氣好,工作推進順利,主要領導不恥下問,決策部署中有基層干部正確的意見等因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二,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由于經(jīng)歷、學識、性格、格局等多方面的個體差異,在工作中產(chǎn)生意見分歧是經(jīng)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要胸懷全局,志存高遠,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開展工作,我們隊伍的力量必然是強大的。團結與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更能體現(xiàn)一名共產(chǎn)黨人的堅強意志、堅定黨性、寬闊胸懷和高尚人格。第三,謙虛謹慎。針對當時解放戰(zhàn)爭發(fā)展迅速,黨的工作重心即將轉移的實際,毛澤東同志敏銳地提出了要力戒驕傲?!傲潋湴?。這對領導者是一個原則問題,也是保持團結的一個重要條件?!泵珴蓶|同志把力戒驕傲上升到原則問題,足見其重要意義。換言之,領導干部如果驕傲自滿,就是犯了原則問題,這一點需要每一名領導干部深入思考、保持警醒、引以為戒。
1.要會“彈鋼琴”。處理好主要和次要的關系,就要學會“彈鋼琴”,既抓住重點,又協(xié)調推進,在高質量發(fā)展中體現(xiàn)領導干部的執(zhí)政能力和執(zhí)政水平。
第一,協(xié)調推進?!皬椾撉僖畟€指頭都動作,不能有的動,有的不動。但是,十個指頭同時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調子。”抓工作既要兼顧全面,又要有輕有重,目的是保證各方面工作高效運轉,統(tǒng)籌兼顧,協(xié)調推進。在一個單位,各項工作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只有分頭推進,整體協(xié)同,才能形成綜合效應,形成一個單位生動活潑的良好發(fā)展局面。第二,體現(xiàn)全面?!包h委要抓中心工作,又要圍繞中心工作而同時開展其他方面的工作?!薄胺彩怯袉栴}的地方都要點一下,這個方法我們一定要學會?!痹趯嶋H工作中,要用系統(tǒng)的全面的觀點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既要緊緊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兼顧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有效處理好主要與次要的關系問題,保證各項工作忙而不亂,有序推進。第三,講究藝術。“鋼琴有人彈得好,有人彈得不好,這兩種人彈出來的調子差別很大?!秉h委的同志抓工作既要以完成任務為基本目標,又要不斷學習、積累、實踐、改進、提高,逐步增強自己的領導藝術,改進領導方法,在實際工作和管理過程中成為有較高藝術造詣的“鋼琴演奏家?!?/p>
2.要心中有數(shù)。要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好主要和次要的關系,形成正確的思想,一個重要方法就是深入實踐,了解和掌握事物量和質的變化,做到心中有數(shù)。
第一,善于運用數(shù)量分析的方法。判斷一項工作的推進程度,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它的主要指標完成情況。有的同志有抓工作的熱情,但不善于運用數(shù)量分析的方法,往往是對工作心中無數(shù),更談不上工作的質量和效果。在當今信息化時代,大數(shù)據(jù)分析已經(jīng)被廣泛地運用在經(jīng)濟、民生、社會管理等方方面面,關注數(shù)量和數(shù)量分析顯得尤為重要。第二,通過量變把握質變?!拔覀冇性S多同志至今不懂得注意事物的數(shù)量方面,不懂得注意基本的統(tǒng)計、主要的百分比,不懂得注意決定事物質量的數(shù)量界限,一切都是胸中無‘數(shù)’,結果就不能不犯錯誤?!痹趯嶋H工作中,把握和運用好質量互變規(guī)律,在全面了解數(shù)量變化的基礎上,關鍵要把握量變的界限和幅度,牢牢掌握變化的臨界點。而事物變化的臨界點,則要通過主要的數(shù)據(jù)、主要的百分比來把握。第三,立足實際調查分析。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觀點是實踐的觀點。只有主動深入實踐,廣泛調查研究,從具體的實踐中了解真實情況,對事物的狀態(tài)、數(shù)量進行分析,就能夠把握事物的質和量,分清事物的主要和次要,就能有效地避免毫無根據(jù)地、主觀地決定問題,我們的工作才能有堅實的基礎和可靠依據(jù),也才能把握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做到心中有數(shù)。
3.要狠抓落實。把握好主要和次要的關系,就是要緊緊抓住主要工作,解決主要矛盾,堅持以釘釘子的精神推動重點工作的有效落實和重要問題的有效解決。
第一,要有只爭朝夕的緊迫意識?!包h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秉h委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就要抓主要工作。要抓好主要工作,必須具有只爭朝夕的精神和夙夜在公的擔當??v觀我們黨近百年的發(fā)展歷程,取得的偉大成就,正是無數(shù)共產(chǎn)黨人奮勇?lián)?、只爭朝夕、無私奉獻、敢于犧牲精神的生動寫照。當前,要繼續(xù)發(fā)揚這種精神,自覺做到不負韶華、奮力前行。第二,要有抓住不放的工作韌勁?!笆裁礀|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松,才能抓住?!弊スぷ魈貏e是抓主要工作一定要持續(xù)用力,久久為功。主要工作往往涉及面廣、情況相對復雜、地位作用重要,關系到一個單位的全局,影響著單位的改革發(fā)展,在推進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碰到大小不同的問題,需要統(tǒng)籌分析,逐個解決,絕非一蹴而就。要用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決心和毅力,咬定青山不放松,瞄準方向,持續(xù)用力,就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目標。第三,堅決防止抓而不緊的不良傾向。毛澤東同志講過一個著名觀點,就是抓而不緊,等于不抓。這個觀點用通俗的語言闡釋了狠抓工作、抓緊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單位、有的班子為什么工作長期打不開局面,重點工作推進不力,職工群眾不滿意,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只爭朝夕、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的精神,平時看起來也在抓工作,但在關鍵時刻、關鍵問題、關鍵節(jié)點上頂不住、抓不住,抓而不緊,必然會產(chǎn)生不夠理想的效果。
1.精心進行準備。處理好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首先要關注構成黨委會建設的內(nèi)在要素,重點把功夫下在會前。會前準備不到位,會議決策往往會走過場,質量也不會高。
第一,會前通知到位。黨委會會前通知一般有時間上的要求,通知看似一個簡單的程序,實質上非常重要,某種程度上關系并影響到會議的質量。通知的時間要符合要求,給與會者充分的準備時間。防止把通知看成簡單的一個流程,滿足于會前告知一下,讓與會者按時參會就可以了,可能會造成毫無準備,倉促開會,必然會影響討論的質量和效果。通知的內(nèi)容要清晰無誤,關鍵要讓與會者知道會議的議題是什么,要討論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工作。第二,調研論證到位。會前準備的過程是集中調查研究的過程,是分析論證的過程,是集思廣益的過程。與會者要針對議題,聯(lián)系實際,廣泛調研,深入思考,形成比較成熟的觀點、思路、措施,為開好高質量的黨委會準備良好的條件。會議組織者要根據(jù)議題,會前與相關人員充分交換意見,全面了解情況,將大多數(shù)人的意見集中起來,形成初步的工作方案。第三,會前準備到位。對于要討論的方案、報告以及決議草案,都要于會前準備好,以便在會議上討論和決定。一般情況下,如果沒有準備好,最好不要急于開會。特別是要防止只是提出議題,沒有調查研究和充分論證,沒有初步的工作方案和決議草案,就召開會議,在會議上進行決定。這樣的決策往往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也無法保證體現(xiàn)組織的決策方向和決策意圖,這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集中制。
2.充分討論研究。會議討論是集體決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討論質量直接關系到黨委會的效果。充分討論就是通過會議這個形式集中體現(xiàn)和保證會議內(nèi)容,相反,則徒有會議的形式,而丟掉了研究問題的本質。
第一,會議討論要充分。會議討論的環(huán)節(jié)與會前調研論證側重點是不同的,會議討論是基于調研論證之上的更深層次和更高階段的認識,是集體決策前的思想再碰撞,認識再提高,方案再優(yōu)化。充分討論能夠有效發(fā)揚黨內(nèi)民主,形成委員共同參與、共同謀劃、共同擔當?shù)牧己梅諊?。要留有足夠時間讓所有委員充分、全面、客觀、真實地表達意見和看法,最后對是否同意決策進行表決。要防止會議討論時只是簡單表示同意或不同意,而不充分發(fā)表意見的現(xiàn)象。第二,圍繞初步方案展開討論。會議討論要緊緊圍繞已經(jīng)形成并提交會議研究的初步方案進行,而不是另起爐灶,拋開已有方案討論。提交會議的方案凝結了調研論證的集體成果,會議討論是對初步方案的補充、完善,對決策風險的進一步評估,也就是通過會議討論,形成更為豐富、完善、科學的決策。防止在會前調研論證或征求意見時守口如瓶,諱莫如深,而在會議討論時標新立異,搞突然襲擊。第三,書記要發(fā)揮好主導作用。成功和高質量的黨委會離不開書記的超前謀劃、廣泛調研和精心組織,也體現(xiàn)著書記在會議上的政治站位、寬闊胸懷以及領導藝術。書記要在會議中發(fā)揮好主導性作用,把握和推動會議按照程序要求、質量標準召開。要主導發(fā)揚黨內(nèi)民主,引導委員緊密圍繞議題和初步方案暢所欲言,熱烈討論。要按照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原則,綜合大多數(shù)委員意見,形成結論性的決議。防止以黨政正職或個別委員的意見代替集體的意見,也不能主要負責人先發(fā)言定調,干擾和影響其他委員客觀真實地發(fā)表意見。
3.切實提高質量。黨委會之所以需要采取各種工作方法,歸結起來就是要通過不斷改進方法,達到提高質量,推動黨委會建設的目的。也就是要通過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這個形式,保證服務提高會議質量這個內(nèi)容。
第一,工作方案簡明扼要。毛澤東同志提出,要“精兵簡政”,講話、演說、寫文章、寫決議都應該簡明扼要。這一思想要貫穿在黨委會工作的方方面面。當前,要落實好中央八項規(guī)定精神,首先要從改進文風做起,力求寫短文,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行深入思考,抓住規(guī)律特點,形成基本觀點鮮明、總結提煉精準、內(nèi)容簡明詳實的工作方案。要善于把感性認識進行歸納梳理,上升為理性認識,達到工作思路清晰明了,工作要求綱舉目張,體現(xiàn)思維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和連貫性。第二,討論發(fā)言言簡意賅。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講短話、講有用的話,既體現(xiàn)素養(yǎng)也反映水平。黨委會是研究決策重大問題的重要會議,要以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參加會議和做好發(fā)言準備,要事先深入研究,認真思考,形成有真知灼見的觀點、思路、措施和辦法,發(fā)言時一定要思維縝密、條理清楚、邏輯嚴密、言簡意賅,切實防止要么三緘其口,只帶耳朵來聽會,做與己無關的局外人,要么準備不足,長篇大論,離題萬里,言不由衷,這都是與提高會議質量相違背的,要切實防止并堅決反對。第三,會議時間簡短緊湊。解決問題的會議并不是開會時間越長越好。準備不足、未在會前形成基本共識、主持人的駕馭能力和把控藝術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中心議題不突出、議而不決、會議時間延長。反對會議中的形式主義,就是要提倡開短會,開高效的會、有用的會、解決問題的會。開短會并不是單純追求時間的簡短,關鍵是要認真做好會前準備,在會議上嚴謹、高效地進行討論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