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卿
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09醫(yī)院耳鼻喉頜面外科,福建漳州 363000
慢性鼻竇炎是臨床常見病癥,易反復發(fā)作,可影響患者的鼻通氣功能,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1],使得患者的呼吸道感染癥狀越來越嚴重,甚者引起顱眼肺并發(fā)癥,從而導致眼睛視力下降,更有甚者會由于嚴重的感染而導致患者死亡。鼻內(nèi)鏡手術是治療慢性鼻竇炎的有效方法[2-3],操作精度高,可有效清除病灶,顯著改善鼻通氣功能,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等優(yōu)點,更易為患者所接受。慢性鼻竇炎患者在鼻內(nèi)鏡手術圍術期實施干預護理,能夠改善患者術后的疼痛感,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了探討全程護理在慢性鼻竇炎鼻內(nèi)鏡手術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效果,便利選取該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診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166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現(xiàn)將實施不同護理方案的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報道如下。
便利選取該院診治的慢性鼻竇炎患者166例,均符合1997年??跁h制定的診斷標準[4],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3例,對照組男性49例,女性 34例;年齡為 20~63歲,平均年齡為(38.9±7.2)歲;病程為 2~78 個月,平均病程為(13.4±5.0)個月。觀察組男性50例,女性33例;年齡為22~64歲,平均年齡為(39.2±8.1)歲;病程為 3~75 個月,平均病程為(13.7±4.8)個月。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者及家屬已知情并簽字同意。
納入標準:經(jīng)臨床表現(xiàn)、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確診的慢性鼻竇炎患者;
排除標準: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感染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肝腎疾病、免疫性疾病、血液性疾病、心肺疾病、手術禁忌證的患者。
兩組鼻竇炎患者均行鼻內(nèi)鏡手術治療。
對照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的健康宣教、心理疏導、體征監(jiān)測等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患者接受圍手術期全程護理,內(nèi)容如下:①術前護理:入院后對患者進行評估,進行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有關鼻竇炎疾病的發(fā)生及治療的有關知識,讓患者能夠清楚地認知疾病,配合醫(yī)護人員更好的工作,指導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協(xié)助患者完成各項指標的檢查,為手術做好準備工作。通過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掌握患者心理存在的擔心和疑慮,并針對這些擔心和疑慮,給予針對性的解答,疏導患者心理,消除患者各種不良的心理因素,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痛閾。②術中護理。護士要提前熟悉手術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及時準確傳遞各種手術器械,做好配合工作,術中可與患者交流,多給予其安慰、鼓勵、支持,以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還是適時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以提高疼痛閾值,術中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各項生命指標的改變情況,謹防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當患者出現(xiàn)問題時,要第一時間匯報給醫(yī)生,及時為患者出現(xiàn)的癥狀給予合理有效的處理措施。③術后護理。將患者送入病房后,協(xié)助其取半臥位,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待紗布取出后,取平臥位,以減少出血,局部可行冷敷,以緩解水腫和疼痛,術后定期清理鼻腔,并監(jiān)測生命體征指標的改變情況。出院時,要給予患者有效的出院指導,告知其相關的注意事項,定期復查等。
術后疼痛情況的評定標準[5]: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定,滿分 10 分,無痛(0 分)、輕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7 分)、重度疼痛(8~10 分)。
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評分標準[6]:包含14個項目,5級評分,每級0~4分,滿分56分,總分值越高,患者的焦慮程度越嚴重。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標準[7]:包含17個項目,5級評分,每級0~4分,滿分68分,總分值越高,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嚴重。
護理滿意度的評定標準:由患者自己填選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表滿分為100分,內(nèi)容分為態(tài)度、技巧、安全和水平4項內(nèi)容,按照得分分為非常滿意(91~100分)、基本滿意(60~90分)和不滿意(0~59分),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83×100.00%。
研究數(shù)據(jù)將使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以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疼痛情況比較[n(%)]
觀察組患者VAS評分、HAMA評分、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項評分比較[(),分]
組別VAS評分HAMA評分 HAMD評分對照組(n=83)觀察組(n=83)t值 P值1.9±0.6 1.3±0.4 7.615 0.014 16.4±1.8 10.2±1.3 9.078 0.001 19.6±2.1 11.7±1.5 10.273<0.001
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d]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比較[(),d]
組別住院時間對照組(n=83)觀察組(n=83)t值 P值8.0±1.2 4.3±0.6 11.571<0.001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8.8%明顯高于對照組87.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慢性鼻竇炎是鼻竇黏膜的慢性化膿性炎癥,主要表現(xiàn)為鼻塞、流膿鼻涕、頭暈、頭痛和嗅覺減退,這種疾病的病程相對較長,從幾年到幾十年不等,容易反復發(fā)作,很難痊愈。慢性鼻竇炎大多是由鼻竇內(nèi)細菌感染引起的,流感桿菌和鏈球菌是常見的致病菌。慢性鼻竇炎多繼發(fā)于急性鼻竇炎,與過敏反應體質、鼻竇引流受阻、人體抵抗力或強毒力細菌密切相關,可引起患者出現(xiàn)頭暈、精神不活躍、疲勞、記憶力減退等病癥[8-10]。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和醫(yī)療設備的不斷完善,診療設備也在不斷更新,變得更加先進,鼻內(nèi)鏡技術在慢性鼻竇炎的治療中逐漸得到應用,這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術后恢復快等優(yōu)點。諸多研究表明,有效的護理在鼻內(nèi)鏡手術治療慢性鼻竇炎過程中降低患者疼痛感,改善治療效果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1-14]。全程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貫穿于整個圍手術期,術前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疏導患者心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情況得到穩(wěn)定,從而使患者能夠積極主動地配合治療,手術期間密切合作可以減少不良事件的風險,術后做好并發(fā)癥的預防護理工作,通過播放音樂、視頻等措施轉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疼痛感,有效的術后監(jiān)測還可以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通過該次研究可見:經(jīng)全程護理后的觀察組患者的術后疼痛程度明顯低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說明慢性鼻竇炎患者行鼻內(nèi)鏡手術時,實施全程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而李海琴[15]在研究中也指出全程護理模式應用于慢性鼻竇炎鼻內(nèi)鏡手術圍手術期患者,能夠明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該研究中試驗組術后疼痛評分(4.15±0.89)分,短于對比組的(7.31±1.17)分(P<0.05)。該次研究觀察組患者VAS評分、HAMA評分、HAMD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全程護理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疼痛閾值,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更加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在鄭瑩瑩[16]的研究中同樣證明了全程護理模式在慢性鼻竇炎鼻內(nèi)鏡手術圍手術期的臨床效果,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10.39±3.66)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6.32±3.55)d(P<0.05),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1.8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46.55%(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 (4.3±0.6)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8.0±1.2)d,說明全程護理能使患者的康復時間縮短,降低了治療費用和住院費用,減輕患者的經(jīng)濟壓力,改善患者的預后。通過滿意度調查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對全程護理的效果更加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8.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7.9%,說明患者對實施全程護理更加接受和肯定,從而使醫(yī)患關系更加和諧。由此可見,全程護理模式應用于鼻竇炎鼻內(nèi)鏡手術圍手術期的護理效果與已有的研究結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更能充分說明全程護理的優(yōu)越性和可實施性。
綜上所述,慢性鼻竇炎患者行鼻內(nèi)鏡手術時,全程護理可有效緩解疼痛,明顯改善心理狀況,顯著縮短恢復時間,易為患者所接受,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