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群英
廈門市第五醫(yī)院婦產科,福建廈門 361101
妊娠期高血壓是指孕婦妊娠20周后發(fā)生高血壓癥狀(SBP≥140 mmHg,DBP≥90 mmHg),產后 12 周內恢復正常,尿蛋白陰性,產后方可確診。如伴有尿蛋白、或雖無尿蛋白但合并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耗、肺水腫中樞神經系統(tǒng)異常的診斷為子癇前期。如患者癥狀嚴重還會并發(fā)子癇,出現(xiàn)暈厥、抽搐癥狀,甚至引起器官衰竭,威脅母嬰安全[1]。長期以來,妊娠期高血壓是導致孕婦死亡的重要因素。由于孕婦特殊的生理狀態(tài),各項體征指標發(fā)生變化,尤其是凝血因子會出現(xiàn)升高狀態(tài),提高凝血功能,有助于修復子宮內膜和分娩止血。D-二聚體是一個特殊的凝血功能指標,能夠有效預防產后出血,常用于觀察評估出血性疾病,判斷孕婦凝血功能。為研究D-二聚體和患者病情以及預后效果的關聯(lián),該文于該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的孕婦中,隨機選取60例進行分析?,F(xiàn)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該院60例孕婦為樣本,A組20例,平均年齡(27.90±2.15)歲。B組20例,確診為輕度子癇前期,平均年齡(29.04±2.73)歲。C組20例,確診為重度子癇前期,平均年齡(30.31±2.61)歲。孕婦之間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60例孕婦中,器官功能異常27例,呼吸功能異常15例,血小板異常12例,凝血功能異常42例。
納入標準:①A組孕婦無高血壓癥狀,B組、C組兩組孕婦均確診為子癇前期;②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孕婦對研究知情。
排除標準:①患有凝血功能異常、器官組織異常等孕婦;②患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的孕婦;③妊娠前患有高血壓疾病的孕婦。
統(tǒng)計孕婦臨床資料,包括孕婦手術史、孕周、體征指標、基礎病信息等。所有孕婦均接受D-二聚體檢測。取肘靜脈血2 mL,添加枸櫞酸鈉 (國藥準字H20058912,規(guī)格:200 mL:8.0 g)抗凝處理,設定在室溫條件下,設定3 000 r/min離心處理30 min,孕婦血漿分離后檢測D-二聚體。選擇全自動血凝檢測儀分析,使用免疫比濁法進行檢測。
①統(tǒng)計對比3 組D-二聚體水平。②根據(jù)孕婦器官功能、呼吸功能、凝血功能以及血檢檢查異常分類,對比預后效果不同的孕婦D-二聚體水平。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t檢驗;使用Pearson相關系數(shù)進行相關性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B組D-二聚體(7.94±1.07)μg/mL,C組D-二聚體(14.98±1.84)μg/mL。3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4.361、5.082,P<0.05),見表 1。
表1 3 組孕婦 D-二聚體檢測結果對比[(),μg/mL]
表1 3 組孕婦 D-二聚體檢測結果對比[(),μg/mL]
注:與 A 組對比,*P<0.05;與 B 組對比,#P<0.05
組別D-二聚體A 組(n=20)B 組(n=20)C 組(n=20)1.16±0.05(7.94±1.07)*(14.98±1.84)#
各異常項的D-二聚體水平:器官功能(10.46±1.12)μg/mL、凝血功能 (7.64±1.02)μg/mL、呼吸功能(9.74±1.23)μg/mL、血小板異常(10.24±1.26)μg/mL。
經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二聚體相關性分析,D-二聚體水平越高,孕婦高血壓病情越嚴重,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r=0.613,P<0.05);D-二聚體水平越高,孕婦高血壓預后效果越差,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r=0.625,P<0.05)。
子癇前期是由于全身小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的損傷,使擴血管物質合成減少,而縮血管物質合成增加,從而促進血管痙攣。血管內皮損傷可激活血小板及凝血因子,加重全身胎盤組織缺血壞死,脫落進入血管。進入肺部后,細胞溶解,造成血小板增加,凝血因子受到刺激提高敏感度,孕婦抗凝血因子以及纖溶功能受到影響,表現(xiàn)出凝血異常。受到孕婦特殊生理狀態(tài)的影響,孕婦機體處于高凝血狀態(tài)。目前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通過檢測孕婦凝血指標以及血小板濃度,控制各項指標,預防血栓的發(fā)生。D-二聚體是在活化因子交聯(lián)纖維蛋白原后,纖溶酶水解,形成特殊物質,能夠反饋人體纖溶功能、凝血功能[2]。孕婦妊娠期凝血指標均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升高,是由于人體保護分娩安全的生理變化,促進剝離胎盤,預防血栓的形成,可避免發(fā)生大出血癥狀。但凝血因子異常升高會損傷孕婦機體,引發(fā)凝血功能障礙,出現(xiàn)血管栓塞癥狀。D-二聚體常作為孕婦檢查項目,用于檢查孕婦分娩風險以及出血疾病,評估孕婦凝血功能。凝血因子主要通過活性酶方式在血液中存在。當凝血因子被激活后,其他凝血因子出現(xiàn)連鎖性反應,影響到凝血功能。
有研究指出[3],針對孕婦DVT的形成,根據(jù)常規(guī)D-二聚體(0.5 mg/L)標準無意義,研究已經證實[4],孕婦D-二聚體閾值提高至1.0~2.0 mg/L,但大部分孕周30周左右的孕婦,D-二聚體>1.0 mg/L。當孕婦D-二聚體保持較高水平,代表孕婦機體處于高凝狀態(tài),纖溶功能和凝血系統(tǒng)能夠保持動態(tài)高水平平衡,有助于修復內膜再生。由于孕婦機體高凝狀態(tài)會引發(fā)凝血系統(tǒng)和纖溶功能失衡,可能引發(fā)流產、胎盤早剝以及早產等多種并發(fā)癥。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D-二聚體水平顯著升高,纖溶系統(tǒng)和凝血系統(tǒng)失衡風險增加,直接影響患者預后效果。該研究顯示,A組D-二聚體 (1.16±0.05)μg/mL,B 組 D-二聚體(7.94±1.07)μg/mL,C 組 D-二聚體 (14.98±1.84)μg/mL。 3組對比差異顯著 (P<0.05)??梢娀加腥焉锲诟哐獕旱脑袐DD-二聚體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孕婦。經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二聚體相關性分析,D-二聚體水平越高,孕婦病情越嚴重,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r=0.613,P<0.05)。 李玉芳[5]在研究中指出,妊娠期高血壓患者 D-二聚體(7.6±0.8)μg/mL,隨病情加重,D-二聚體水平逐漸升高,和該文研究結論一致。根據(jù)D-二聚體水平能夠判斷孕婦高血壓病情程度,指導臨床干預,并協(xié)助判斷治療效果,保護母嬰安全。
由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D-二聚體水平顯著升高,證明孕婦已經出現(xiàn)胎盤缺血缺氧、內皮細胞受到損傷,機體內纖溶系統(tǒng)受到激活,進一步提高了D-二聚體水平。該研究顯示,各異常項D-二聚體水平:器官功能(10.46±1.12)μg/mL,凝血功能(7.64±1.02)μg/mL,呼吸功能(9.74±1.23)μg/mL,血小板異常(10.24±1.26)μg/mL。兩組對比差異顯著(P<0.05)。王小蓉[6]在研究中提出,出現(xiàn)器官功能、呼吸功能等功能異常的孕婦,D-二聚體水平顯著提高,也證明患有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預后效果和D-二聚體水平有直接關聯(lián)。孕婦長期處于高凝狀態(tài),導致血小板降低,表現(xiàn)出子癇早期癥狀,引發(fā)腎功能障礙,伴隨水腫,最終造成腎功能衰竭,威脅孕婦生命安全。若患者癥狀嚴重,紅細胞受到破壞,進一步出現(xiàn)血紅蛋白尿以及溶血癥狀,出現(xiàn)凝血功能障礙,危及母嬰安全[7]。經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二聚體相關性分析,D-二聚體水平越高,孕婦預后效果越差,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r=0.625,P<0.05)。研究指出[8],D-二聚體異常升高,孕婦出現(xiàn)胎兒窘迫、羊水污染以及新生兒窒息的比例顯著高于D-二聚體正常孕婦,經Logistics分析,D-二聚體水平是導致妊娠不良結局、威脅新生兒健康的獨立危險因素。
孕婦D-二聚體水平升高,是由于特殊生理狀態(tài),有助于分娩止血,促進子宮內膜修復[9]。但妊娠期孕婦D-二聚體水平過高,長期處于高凝狀態(tài),將引發(fā)胎盤早剖、早產、死胎等不良結局的出現(xiàn)。研究指出[10],子癇前期的孕婦出現(xiàn)胎盤早剝、早產的概率顯著提高,分娩風險升級。D-二聚體作為反饋纖溶系統(tǒng)的敏感指標,用于評估患者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孕婦病情進展有指導意義,目前并未明確孕婦D-二聚體的正常范圍,應根據(jù)醫(yī)生臨床經驗評估孕婦D-二聚體水平[11-12]。尤其是出現(xiàn)高血壓癥狀的孕婦,應當定期檢查D-二聚體水平,用于指導臨床治療。結合彩超檢查、生化指標以及凝血指標,綜合評估妊娠期高血壓孕婦的病情,結合藥物控制、飲食管理、臨床護理等多種手段,改善預后結局,最大程度規(guī)避血栓、產后出血以及妊娠不良結局。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孕婦D-二聚體水平能夠作為判斷孕婦病情嚴重程度,評估預后效果的特異指標,D-二聚體和病情、預后存在直接關聯(lián),可用于指導臨床診斷和治療,具有實踐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