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學
摘 要:在初中階段,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初中語文的學習也提出了越來越多的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書本中的知識,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首先可以將語文課堂變得生活化,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教師也應該讓學生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提高知識儲備量。最后,教師還應該將語文課堂變得多元化,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策略
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現代教育對初中語文提出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能夠讓學生擁有一個更好的學習效果,也可以讓學生用正確的態(tài)度去對待所學到的知識,還能夠確保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符合社會的要求,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所以,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敢于打破傳統(tǒng)初中語文教學方式,讓學生有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快樂。
一、將語文課堂生活化
語文是一種語言的文學藝術,其本質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而且初中語文課本上的很多內容都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很大的聯系。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如果將課堂與學生的生活產生很大差距,學生可能無法對語文產生全面且深刻的認識,會覺得語文和生活沒有很大關系。為了打破這一種現象,教師應該將初中語文課堂生活化,拉近學生與課堂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為了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可以先從教材中挖掘比較生活化的內容,進行深度展開,讓學生明白文章背后的深意。
例如,在初中語文《綠色蟈蟈》一文,選自《昆蟲記》,主要講述了蟈蟈的外觀和生活習性。蟈蟈其實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見到的一種昆蟲。所以,在學習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生活化的小任務,讓學生去尋找蟈蟈,并且對照著課本中的描述來觀察它?;蛘邔ふ伊硗獾睦ハx,用文中的描述方法去觀察該昆蟲。由此讓學生意識到,語文中出現的知識幾乎都來自于生活,只是進行了藝術加工而已。培養(yǎng)學生生活化的意識,讓學生看到某些知識點就能夠聯想到自己的生活,同樣,學生在生活中遇到某些情況,也能夠很自然地想到書本中的知識,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素養(yǎng)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若想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知識的積累。只有當學生有了一定量的積累,才能夠完成質的飛越。但是,在比較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并沒有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很多學生往往學習了新的知識之后就忘記了此前學過的舊知識,這樣很難得到提高。為避免這種現象,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意識到知識積累的重要性,如果忘記了學過的知識,就等于浪費了學習的時間。
例如,初中語文《峨眉山月歌》這首古詩,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背誦。詩詞是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也是當代初中生必須要學習的內容。所以,教師就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去積累古詩詞。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自己想要積累的知識都記錄在筆記本上,并且做一個比較詳細的分類,比如古詩詞、好詞、好句等,也可以是自己一閃而過的靈感,在晨讀的時候拿出來閱讀。教師也可以定期開展語文知識分享大會,讓學生互相傳看筆記本。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推薦一些自己最近看過的好書或者好文章,并說出自己推薦的理由,營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
三、教學方式多樣化
在比較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學的流程是比較固定的。一般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學生在座位上記錄重點內容。這種學習方式比較枯燥,時間久了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對初中語文的興趣。所以,教師應該讓教學的方式多樣化,為不同的知識點找出最適合的呈現方式。而且,隨著社會的進步,教學的方式也應有所變化,多媒體已經走進了課堂,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直觀和沉浸式的教學體驗。此外,網絡上也有很多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教師若是能夠合理利用,就能夠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初中語文課本《蘇州園林》,主要講述了蘇州園林之美,以及園林的構造和一些比較巧妙的造型。因為文中的用詞比較專業(yè),所以單純讓學生通過文字去想象畫面是十分困難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找一些關于蘇州園林的視頻,或者是一些圖片,讓學生能夠將眼睛所見到的畫面與文字的描述結合起來。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利用多媒體來預習,在網絡上尋找一些適合自己的且比較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來學習,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學生就可以直接提出自己在預習時不懂的問題,這樣便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了。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上的主人,學會支配自己的學習時間,也可以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比較全面且客觀的認識,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另外,教師也應該注意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需要給學生一定的時間來適應一種新的學習方式,若是突然改變教學方式,有些學生很可能跟不上教師的節(jié)奏,教師需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情況,確保全班學生一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