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丹丹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生語文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程度,而作文評改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關鍵。但是,傳統(tǒng)的初中作文評改方式單一且效果不佳,而且教師在對學生作文進行統(tǒng)一評改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或是自評,自己能夠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于教學中,同時還能夠讓學生的鑒賞水平、寫作水平等得到提高。
一、當前初中作文評改存在的問題
1.教師評改方式單一。當前初中作文的評改方式大多為學生寫完作文后統(tǒng)一上交,由教師統(tǒng)一批改和評價后將作文返還給學生。這耗費了教師太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也為了迅速完成作文的評改而采取一些萬能性評語,都是空話和套話,或者是教師僅僅指出學生的問題,使得評改缺乏針對性和指導性。如“構思完整,語言樸素自然,但是如果字再端正一些會更好,加油!”這種模式化的評語對學生的寫作能力起不到積極的作用,反而使學生失去了對教師評語的閱讀期待,降低學生對寫作的熱情。
2.學生互評方式簡單。在作文評改教學中,有些教師采取學生互相評改的方式,但是教師必須意識到學生在相互評改作文時,最初肯定沒有評改經(jīng)驗,評改的內(nèi)容不全面。教師也沒有具體完善的學生評改的教學方案,不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指導,使得學生在評改作文時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初中學生作文互評評語:“全文語言口語化,通俗易懂,但是在字數(shù)方面稍有欠缺,希望能夠改正?!边@樣的評語較為簡單,缺乏感情交流,對寫作技巧的運用、文章結構的合理性、語言的準確性等都沒有評價,過于空洞,指導性不足。
二、初中作文評改方式的優(yōu)化策略
1.評改方式多樣化。在傳統(tǒng)的作文評改中教師是主體,這種方式太耗費教師的時間和精力,也使教師無法細致地對每一篇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點評,給出完善的意見,從而無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應該指導學生進行相互評價、自評或是家長評改,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評改中。學生參與作文的評改,能夠加深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還能夠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杜絕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的現(xiàn)象。同時相互評價或是自評可以讓學生通過評改作文反思自己的不足,從而提高寫作水平。
家長參與學生的作文評改,是家長了解孩子內(nèi)心活動的途徑,通過評改作文,能夠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寫作水平,與孩子溝通,讓親子關系更加和諧。而且家長的評改還能夠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長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對學生的發(fā)展能夠起到積極的作用。
教師將作文的批改交給學生或是家長,能夠減輕自己的工作量,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作文教學,也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迸發(fā)出新的靈感。在學生評改作文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對學生進行引導,讓他們逐漸提高評改質(zhì)量。
2.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評改。學生互相評價或是學生自評都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評改技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評改。首先教師要與學生共同制定作文評改細則和具體標準,如字數(shù)的要求、條理是否清晰、語句是否連貫、標點符號的使用是否正確等。教師要對一些不同的文章評改的側重點進行指導,然后選擇有代表性的文章對學生進行評改講解,講解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選擇一篇文章與學生共同評改,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換作文,讓學生相互評改,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評改內(nèi)容等進行總結和評價。這樣的評改過程能夠規(guī)范學生的評改行為,讓學生通過對他人作文的評改看出自己的不足,也能夠讓學生在相互評改的過程中加深對彼此的了解,從而形成溫暖和諧的同窗之情。
總之,教師要注重作文的評改工作,讓學生積極參與到作文的評改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得到成長和發(fā)展,在評改作文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