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仕途
摘要: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主要議題是救亡圖存,中國愛國人士所作出的一切都是圍繞這個主題而展開的。他們將較為先進的進化論引用到了中國的發(fā)展當中,將進化論這一先進思想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以此推動了中國的不斷發(fā)展。除此之外,唯物史觀也是為近代中國人所接受的一個先進思想。通過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起源史、進化論到唯物史觀的發(fā)展進行研究,以期能夠幫助人們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
關鍵詞: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 進化論
中圖分類號:B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1-0201-02
當下,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fā)展之間的矛盾。回顧歷史,我們能夠擁有今天的美好生活離不開先進知識分子的大力推動。他們找到了最適合中國國情的先進發(fā)展理論——馬克思主義,并對其不斷研究、深化。
一、從進化論到唯物史觀
進化論作為一種世界觀,其最初的發(fā)展和最輝煌的時段都在五四運動與新文化運動時期。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它的思想主流地位漸漸被馬克思主義所取代,但是這并不代表進化論在今后的發(fā)展中無法在思想領域占有一席之地。相反,對于許多先進人士來說,進化論的影響力仍舊十分巨大[1]。例如,新文化運動中的陳獨秀和李大釗等人已然轉向了馬克思主義,但是他們曾表明自己仍舊相信進化論。當進化論廣泛傳播后,普通國人受其影響非常深遠,進化與競爭等觀念已經深入到每個國人的心中。但是,時代不斷發(fā)展,理論也會隨之更新換代。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取代進化論,成為了中國的主流思想,這無疑是一個理論轉向的問題。這也是本篇文章側重考察的問題。關于這一問題,下文將從三個方面進行闡釋。
二、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的理論轉向
進化論對中國近現代思想走向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例如,早年的陳獨秀、李達以及李大釗等人都曾認識到進化論的先進之處并受其影響。也就是說,中國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客觀上都曾有從進化論到馬克思主義或唯物史觀的轉向[2]。對此,我們可以對每個人的理論轉向進行研究,從而探討出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指導理論轉向,以及從進化論到唯物史觀再到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向。首先,受當時社會發(fā)展的影響,陳獨秀很早就開始倡導進化論,他的觀點也屬于唯物論的進化論。在新文化運動開始之際,陳獨秀曾經表示生物進化史觀是近代文明最古老的理論。他認為進化論對歐洲等國家的健康發(fā)展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將其應用到中國也會極大地促進中國的發(fā)展。他認為,整個宇宙都是由物質構成并不存在世人所說的靈魂鬼怪,在他的世界觀中自然科學的進步定能拯救中國,因此,他的歷史觀是一種啟蒙的歷史觀,具有明顯的進化論特征。
另一位新文化運動中的代表人物李大釗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就形成了一種特有的哲學理論。而在某種程度上講,他的哲學理論實際上也是一種唯物論的進化論。早在留日期間他就形成了進化論的思想觀念,其認為世界的萬物都是物質,應當有一種理性的思想來對這個世界進行客觀的認識,他稱這個物質的世界過于實在。在一個實在的宇宙中,萬物都遵循著一定的規(guī)律并且隨著規(guī)律不斷進化。相較于其他人來說,李大釗的進化論具有一個獨特之處,那就是他所提出的進化論中包含矛盾的發(fā)展觀。他認為世界萬物的發(fā)展都是因為萬物具有矛盾狀態(tài)而導致。所以說,他的這種進化論觀點具有十分鮮明的辯證性與先進性。但是他又是一個十分矛盾的人[3],他認為生活是矛盾的生活,也是不調和、不合一的生活,卻又主張新舊合一。由此可見,他所秉持的進化觀與矛盾觀仍舊處于發(fā)展之中,但是這也正是他的思想理論發(fā)生轉變的一個重要體現。
最后一位典型的人物便是我們敬愛的毛主席。毛澤東成熟時期的理論堪稱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強典范。但是,在他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之前,其世界觀雖然并不完全是進化論,但是進化論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促使他的思想向馬克思主義的立場進行轉化。早期,經過大量閱讀與進化論有關的書籍,毛澤東深深認識到了進化論這一思想的先進性,而其接受進化論的表現主要在于其認同了進化論所闡述的變化、競爭和進化等觀念。另外,毛澤東全面發(fā)展的人生觀也很可能是受到了進化論的影響。除此之外,受進化論的深刻影響,毛澤東在治國時也曾提出注重提升國民的素質與國家素質,從而使得中國的發(fā)展符合世界競爭的潮流。由此觀之,毛澤東在接受馬克思主義之前,其對進化論這一思潮的態(tài)度是十分肯定的。毛澤東的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的觀點也在其中起到了極大的推進作用。毛澤東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思想,推動了毛澤東世界觀的轉化。
三、唯物史觀的理論特征
通常來說,進化論唯物史觀無論是在理論內容上還是在思想觀念上,都具有著一定的互通性。這也表明進化論與唯物史觀二者有著銜接的可能性。而唯物史觀能夠取代進化論,那就代表它有比進化論更加可行的地方,而這個可行并且合理的地方,也是進化論向唯物史觀過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這也表明唯物史觀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無論是從實踐觀還是歷史觀上來看,唯物史觀都是對進化論的超越。相較于進化論,唯物史觀是一種新的世界觀[4]。它是一種以實踐作為基礎、人與自然作為實踐的對象的思想??v觀當下社會可以發(fā)現,人可以在實踐的基礎上深入了解這個世界,也是因為這一觀點,馬克思才認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就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所進行的物質實踐活動。而對于進化論來說,從人類歷史現象揭示這一方面來看,進化論只是以單純的生存競爭與簡單的有機體觀念為基本理念,而唯物史觀則是與社會發(fā)展的經濟基礎相互關聯,其具有極大的說服力。除此之外,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進化論認為社會的發(fā)展是直線型的并且是不可逆的。而唯物史觀認為歷史的發(fā)展是呈螺旋式的辯證發(fā)展,這也對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了合理的解釋。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唯物史觀強調,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是社會發(fā)展的根本動力,社會發(fā)展的最根本的管理者是生產方式的變化規(guī)律。從這些方面來看,唯物史觀可以在根源上超越進化論歷史觀[5]。
其次,從競爭理念上來講,唯物史觀也可以超越進化論。通常來說,進化論所指的競爭是民族與民族的競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而從本質上來講,這種競爭屬于物種的競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較大的缺陷。它是對自然界中的生存法則赤裸裸的揭示,其并沒有注意到人的道德水準。從根本上來說,它是一種較為抽象的理念,是一種從自然界的物種生存競爭現象中抽離出來的理念。而在現實的社會中,很難找到相關的依據。由此觀之,其并沒有適應社會的發(fā)展現狀。恩格斯也曾批評這種空洞的進化論思想是十分幼稚的。但是,唯物史觀與進化論思想中的競爭的含義大不相同。唯物史觀中的競爭是根據社會的具體狀況而總結出的具體的階級斗爭。通常來說,階級斗爭能夠對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促進作用,其也是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動力。它是符合現實發(fā)展的科學合理的判斷[6]。因此,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唯物史觀漸漸取代進化論,并且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源埋下了種子。
最后,唯物史觀能夠在具有平等主義的理想世界超越進化論,而進化論所呈現出的理想世界都是進化論主義者利用理論虛構的結果,他們都是以實現人們的美好生活愿望為基礎,進而以較為理性的方式對理想社會進行虛構。但是這樣虛構出來的理想世界只是人們的一個幻想,可以將其歸于空想社會主義。就像馬克思與恩格斯所說,只從人們的美好愿望而去構建世界,進而反對切實的階級斗爭等活動是并不真實的。唯物史觀所蘊含的共產主義理想與空想社會主義并不相同,唯物史觀通常認為共產主義理想的實現是需要無產階級進行不懈的階級斗爭和實踐探索的。由此來看,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合理的社會主義空想主義,而空想社會主義只是單調的、空洞的一種社會主義思想[7]。由此可見,唯物史觀更符合社會的發(fā)展實際,這也是它超越進化論的原因所在。由此可以得出,社會的進步將不符合社會發(fā)展的理論淘汰,所留下的都是適合社會進步的。但是,被淘汰了的進化論同樣為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萌芽和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四、結語
以上對唯物史觀與進化論的闡釋也是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起源歷史的論述??陀^上講,促進進化論向唯物史觀轉化的因素,以及中國馬克思主義得到發(fā)展的因素有許多,本文作出了簡要的介紹,以期能夠幫助人們進一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
參考文獻:
[1]顧清.進化論思想對早期知識分子接受馬克思主義的影響的研究述評[J].中共山西省直機關黨校學報,2018(4):14-17+73.
[2]謝輝元.社會進化論與馬克思主義歷史哲學觀念的遞嬗[J].人文雜志,2018(5):7-14.
[3]蘇珍.進化論思潮與唯物史觀的傳播:近代中國兩大思想關系芻議[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4(6):72-76.
[4]王增智.社會進化論:唯物史觀在中國早期傳播的理論中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5(9):202-209.
[5]陳陽.文化進化論與唯物史觀:從進步的觀點看[J].學術交流,2014(4):13-16.
[6]孟凱,盛衛(wèi)國.吉登斯關于歷史唯物主義“進化論”批判的省思[J].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2(1):121-124.
[7]孫建華.論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早期傳播及其中國化的基礎:從進化論“道”之裂變到唯物史觀的確立[J].河南社會科學,2010,18(1):55-58.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