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瑋
摘? 要:基于本土心理資本構念(LPC),筆者對13名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進行干預,結果發(fā)現(xiàn)被試在心理資本總分上后測比前測顯著提高(t = -3.718,p < .01),其中,事務型心理資本的樂觀希望維度后測比前測顯著提高(t = -3.167,p < .01),人際型心理資本的包容寬恕、謙虛沉穩(wěn)、感恩奉獻三個維度后測比前測顯著提高。綜上所述,基于本土心理資本構念(LPC)的系列團體輔導對提升有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有顯著效果。事后訪談表明,大部分學生對本團體輔導感到滿意,認為自己在活動中收獲豐碩、有所成長。
關鍵詞:有留守經歷大學生;事務型心理資本;人際型心理資本;LPC
1.引言
我國由于經濟發(fā)展地區(qū)不平衡,勞動力流動快,形成了一個特殊的群體——留守兒童。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留守兒童,他們中有一部分沒有完成學業(yè),早早進入社會成為“新生代農民工”,還有一部分則有幸繼續(xù)學業(yè),進入大學成為“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溫義媛和曾建國(2010)將有留守經歷的大學定義為:父母雙方或一方曾在其成長階段從農村流動到其他地區(qū)工作,并與父母分開居住時間大于6個月,現(xiàn)就讀于普通大學的大學生。在以往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相比于無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有留守經歷的大學生更加孤獨、內向、情感冷漠,自我效能感低,同時人際敏感度較高。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 Appreciation)最早是由Seligman(2000)提出。Luthans(2004)將心理資本定義為:是個體一般積極性的核心要素,同時具有符合積極組織行為標準的心理狀態(tài),它的作用超出了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可以通過有針對性的投資與開發(fā)促使個體獲得更多的競爭優(yōu)勢”??铝纸?、孫健敏和李永瑞(2009)依據訪談調查和扎根理論,系統(tǒng)地構建出本土心理資本構念(Local Psychological Capital,LPC),并把它定義為:中國組織情景下個體在為人處事過程中所擁有的一種可測量、可開發(fā)和對工作績效有促進作用的積極心態(tài)或心理能力??铝纸热苏J為,本土心理資本構念(LPC)具有二階雙因素結構:事務型心理資本(自信勇敢、樂觀希望、奮發(fā)進取與堅韌頑強)與人際型心理資本(謙虛誠穩(wěn)、包容寬恕、尊敬禮讓與感恩奉獻)。
基于LPC設計有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資本提升團輔活動,一方面有利于探究有留守經歷大學生的心理資本提升途徑,另一方面也進一步豐富了LPC干預的方法。
2.被試與研究工具
2.1被試
研究采用公開招募被試的方式,經過初始訪談,確定被試13名,12歲前,均有留守經歷半年以上。被試均報告愿意堅持參加周6的團體輔導。
2.2研究工具
2.2.1《本土心理資本量表》
使用柯林江等人(2009)編制的《本土心理資本量表》,包含兩個分量表,分別測量事務型心理資本和人際型心理資本,共計40道題采用從1-7的李克特量表測量。內部一致性信度0.90。
2.2.2《初始訪談提綱》和《事后訪談提綱》
自編《初始訪談提綱》和《事后訪談提綱》,《初始訪談提綱》包含留守經歷、心理現(xiàn)狀、團體適合度等一系列問題,用來篩選被試;《事后訪談提綱》用來評估被試的參與效能。
2.2.3《LPC構念下的積極心理資本提升團體輔導方案》
根據LPC理論,在人際型心理資本和事務型心理資本的八個維度分別設定主題活動,設計了8個單元的團體輔導活動,分六周完成。主題分別圍繞:有緣千里(人際交往訓練)、飛得更高(自信訓練)、溝通從心開始(積極溝通訓練)、愛與寬?。▽捤∮柧殻?、向日葵的微笑(挫折應對)、美麗人生(樂觀訓練)、夢想金字塔(成就動機訓練)、感恩你我他(感恩訓練&團體告別),確保每周一次的輔導進度。
3.結果
結果顯示,通過配對樣本 t 檢驗發(fā)現(xiàn),心理資本前后測差異顯著(t = -3.718,p < .01),后測顯著高于前測,說明團體輔導有效提升了被試的心理資本。通過配對樣本 t 檢驗發(fā)現(xiàn),事務型心理資本前后測差異顯著(t = -3.701,p < .01),人際型心理資本前后測差異顯著(t = -2.819,p < .05),后測均顯著高于前測,由此可見,本次團體輔導對被試的事務型心理資本和人際型心理資本都有顯著提升。
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事務型心理資本的樂觀希望維度前后測差異顯著(t = -3.167,p < .01),后測顯著高于前測。人際型心理資本的包容寬恕維度前后測差異顯著(t = -3.187,p < .01),謙虛沉穩(wěn)維度前后測差異顯著(t = -3.072,p < .01),感恩奉獻維度前后測差異顯著(t = -2.281,p < .05),三個維度后測均顯著高于前測,說明團體輔導在樂觀希望、包容寬恕、謙虛沉穩(wěn)、感恩奉獻維度上有顯著的提升實效。
事后訪談結果顯示,被試對本次團體輔導的滿意度較高,95.43%的被試感到非常滿意,同學們普遍覺得本次團輔讓自己更加接納自己、更加自信、更充滿希望、學習了應對挫折的態(tài)度和方法。
4.討論與展望
從研究中可以發(fā)現(xiàn),團體輔導對有留守經歷大學生心理資本提升有比較顯著的效果,由于團體輔導的人際情境有利于大學生在互動交往中覺察自我、理解他人。而有留守經歷大學生由于比較容易感到自卑,不善于人際交往,因此,對于他們而言,這樣的活動是獨具成長意義的。然而,本次團體輔導干預對事務型心理資本和人際型心理資本的其他四個維度提升不顯著,因此說明團體輔導的方案還有改進和調整的余地,未來將進一步對相應的主題進行分析調整。
參考文獻
[1]? 胡昆,丁海燕,孟紅.(2010). 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18(8),994-996.
[2]? 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2009). 心理資本:本土量表的開發(fā)及中西比較.?心理學報,41(9),875-888.
[3]? 楊雪嶺,馮現(xiàn)剛,崔梓天.(2014). 大學生的留守經歷與心理韌性、心理病理癥狀.?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8(3),227-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