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對于小學生來說,語文教育是最基礎(chǔ)的教育,學好語文對于提升學生智力、塑造健全的人格以及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著不容忽視的深遠影響。文字是語文課程的載體,閱讀則是學習語文的重要手段,如何讓學生愛上閱讀、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關(guān)鍵。趣味教學順應(yīng)時代的發(fā)展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重頭戲,本文針對閱讀教育中趣味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以及如何進行趣味教學進行分析,希望能為小學生語文閱讀教學的趣味性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
【關(guān)鍵詞】閱讀教學;趣味教學;運用;重要意義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04-0100-01
【本文著錄格式】陸海莉.小學語文閱讀中趣味教學法的運用[J].課外語文,2020,19(04):100,102.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趣味教學的重要意義和必要性
當代社會,隨著電子科技產(chǎn)品的不斷發(fā)展,報紙、書籍等紙質(zhì)媒介已經(jīng)不能再吸引人們的目光,成年人即便如此,更何況注意力不能集中又活潑好動的小學生。如何引導小學生在初期學習階段能夠愛學、好學、有趣地學顯得非常重要。顯然傳統(tǒng)的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已經(jīng)不能適應(yīng)當代教學,趣味教學應(yīng)運而生。趣味教學能夠讓學生脫離枯燥、單調(diào)的環(huán)境,利用生動的教學方式和活動輕松自如地獲取知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趣味教學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激發(fā)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
小學生群體的年齡界限是7歲—1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學生的主要特征是:活潑好動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好奇心強、好勝心強、有較強表現(xiàn)欲、容易情緒化。由于生活經(jīng)驗的局限使得他們在學習知識時,只能進行較淺層次地了解,根本無法探知事物本質(zhì),更不能從中有所感悟。加上以母語基礎(chǔ)為主的語文教學相對于其他學科少了新奇性和吸引力,學生的積極性相對來說較低。針對以上一些現(xiàn)實特征,趣味教學法卻能夠利用多種新穎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借助豐富多樣的實物教具,讓孩子通過各種趣味性活動,喚起熱情、調(diào)動感官、調(diào)動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接受并理解新知識。
(二)有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作為基礎(ch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還有傳承文化的重任,對小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正確人生觀的樹立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語文教學在教會學生通過閱讀吸收知識之余,更要注重學生對知識的表達、思考、運用能力。趣味性教學的核心就是以“趣味”為激發(fā)點,以機動、靈活的活動方式組織課堂,讓學生在動態(tài)的、愉悅的環(huán)境下掌握語文知識,從而促進學生主動探究能力、想象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三)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與記憶,凈化心靈
啟蒙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語文教育,它對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樹立積極正面的人生觀有著重要影響。傳統(tǒng)的“應(yīng)試教育”死板、呆滯,不但不能吸引學生反而會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趣味教學不同于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改變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傳達語文學科中豐富的情感資源以及積極向上的精神,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對人生的感悟,打開拘束的思維,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情,凈化心靈、包容個性、尊重生命。
二、閱讀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具體運用
(一)巧妙設(shè)計課文內(nèi)容導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
針對小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在開課的“黃金期”,教師要千方百計將學生迅速帶入到認真聽課的狀態(tài),才能讓學生在后面的階段進入主動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充分利用整節(jié)課的時間。新穎有趣的導入法能夠喚醒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創(chuàng)造良好的開端。比如我們可利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導入,例如,在上部編版二年級上冊課文《小蝌蚪找媽媽》時,老師可以分別準備一個描寫“蝌蚪”和“青蛙”的謎語:“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里游啊游”,“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他休息,夏天他捉蟲”。讓學生開動腦筋去猜,小學生猜對了后,讓他們通過課文來找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分析它們之間的不同。另外,還可以利用觀察的方式進行導入,比如在上《蜜蜂》這一課時,在網(wǎng)上搜索蜜蜂的照片彩色打印出來或者在蜂蜜養(yǎng)殖戶那里捉幾只蜜蜂放在透明教具里面,問學生有沒有誰認識這些新的小伙伴。接著出示蜜蜂的照片或者拿出裝著蜜蜂的教具,讓學生進行觀察、辨識,待認出以后就開始提問:“哪位同學附近住著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同學們有沒有對它們進行仔細觀察過,知不知道它們的家人是什么樣的?”“它們的房子是什么樣子的,它們的生活有些什么故事呢?”讓學生通過觀察后發(fā)言,慢慢帶領(lǐng)大家一起進入課堂的主題。
(二)利用豐富多彩的游戲互動,提高學生閱讀效果
玩心重、好勝心強是小學生的天性,利用游戲、競賽的方式來開展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就是針對小學生的特點用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上《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客戶》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用“開火車”的方式閱讀整篇課文。首先選出一個學生作為“火車頭”,然后在黑板上畫出火車路線,從“火車頭”開始,依照路線每個學生讀一句。老師還可以在“火車”前進的過程中,改變路線,讓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緊張起來,讓每個學生感覺有被選中的概率從而認真閱讀課文。又比如在上《拍手歌》時,可以使用“今天老師就是我”的方式,利用學生愛表演的特性,扮演老師的角色,帶領(lǐng)全班學生學習識字,在運用這個小游戲時,要注意選擇那些平時比較內(nèi)向、自信心不足的學生,給他們更多的表演機會,從而增強他們的信心,鍛煉他們的肢體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利用有效提問適當表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調(diào)動學生閱讀積極性
小學生想法單純,無論做什么事情希望得到大人或者老師的肯定甚至表揚。學生比較容易情緒化,正面的鼓勵和表揚可以立馬讓學生的內(nèi)心得到大大的滿足,從而讓學生對學習充滿樂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上《大禹治水》的課程之前,首先設(shè)置一部分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從閱讀的文章中去尋找答案。例如“大禹治水采取的是什么方法?”“為什么大禹治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把洪水治好了有什么好處?”這些問題的設(shè)置,會提前讓學生靜下心來進入思考狀態(tài),主動進入閱讀狀態(tài),閱讀完成后問題回答出來了,這篇課文的理解也到位了,記憶也深刻了。又比如在上《狐假虎威》課堂時,可以安排學生對動物的場景進行模擬,扮演多種動物角色,進行課文演繹,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并理解動物當時的想法和心態(tài)。對于學生的表演,老師應(yīng)提出中肯的評價,表演好的學生要進行表揚,表演不足的學生要給予改良意見及大大的鼓勵,還可以讓表演的學生進行角色互換,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形成良好互動。
三、結(jié)語
當今社會,教育改革鋪天蓋地,日新月異,傳統(tǒng)的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已經(jīng)過時,現(xiàn)在的教學是以學生為中心,如何讓學生進行愉悅地學習,主動地學習并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是當今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趣味教學,拋棄傳統(tǒng)的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結(jié)合現(xiàn)代小學生的特征和天性,從根本上體現(xiàn)“樂學”思想,極大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語文教育的質(zhì)量,深遠的影響著學生正確價值觀和良好個性的形成。
參考文獻
[1]王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趣味教學法的應(yīng)用[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7(29).
[2]張艷霞.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神州,2017(30).
[3]楊靜.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研究[J].教育界(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