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鶴琴,趙崢山,孫倩,謝昀,張?zhí)N哲,賈麗娜
(河北農業(yè)大學理工學院,河北黃驊061100)
銀耳呈白色或者乳白色,菌體半透明,味甘[1],有補脾開胃的作用,同時又有滋陰潤肺的功能[2]。食用銀耳能夠增強人體免疫力,同時具有強心壯身的功效[3]。長期食用銀耳還可以達到提神潤膚以及減肥的功效[4]。
番茄果實顏色鮮亮,味道酸甜可口,同時富含豐富的維生素A 等多種維生素以及鈣、磷、鉀等多種元素[5]。食用番茄能降低人體膽固醇的含量[6],可以有效地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高血脂癥很有益處[7],同時還可以幫助人體調整胃腸功能,保護皮膚健康,維持皮膚彈性[8]。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對食品口味多樣性的更高追求,單一的口味的番茄醬已經(jīng)不能滿足大家的要求,因此,多重口味番茄醬已經(jīng)得到了迅速發(fā)展[9]?;诖爽F(xiàn)狀,本試驗以藥食同源的銀耳和富含維生素C 的番茄味為原料,研制口味獨特,營養(yǎng)價值豐富的銀耳番茄醬。
銀耳、番茄:市售;黃原膠:浙江一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白砂糖:滄州市華海順達糧油調料有限公司;純凈水:深圳市科爾特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
YP2001N 電子天平:上海菁海儀器有限公司;HH-6S 廚尚佳水浴鍋:上海唐河實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YX-600W 立式壓力蒸汽滅菌鍋:諸城市衡石機械有限公司;DHP9256 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上海森信電熱恒溫培養(yǎng)箱生產(chǎn)有限公司;DJ13E-D79 九陽電磁爐:九陽股份有限公司;SW-CJ 超凈工作臺:上海滬凈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2.1 工藝流程
1.2.2 操作要點
挑選銀耳:挑選表面潔凈、顏色自然的干銀耳,用溫水浸泡1 h,過濾出多余的水分,切碎備用。
蒸煮番茄:挑選顏色鮮亮,無蟲害的新鮮番茄,用鹽水浸泡30 min~40 min,洗凈備用,用100 ℃的熱水蒸煮番茄,去皮[10]。
銀耳、番茄打漿:將番茄、銀耳需打漿至軟爛,表面黏稠,使?jié){體細膩均一。
溶解黃原膠:黃原膠加入熱水進行溶解,煮沸配置成溶液。
原料調配:在調配的過程中,需要將銀耳和番茄漿、黃原膠溶液以及白砂糖溶液按照一定的質量比混合,加熱煮沸,邊加熱邊攪拌,使其混合均勻[11]。
1.2.3 感官評價
找10 名具有一定品評經(jīng)驗的感官評價員對銀耳番茄醬從色澤、組織狀態(tài)、風味、口感4 個方面進行評價,具體評分標準見表1。
表1 感官評定Table 1 Sensory evaluation
1.2.4 銀耳番茄醬微生物指標的測定
參考GB/T 4789.26-2013《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對成品進行菌落總數(shù)、大腸菌群、霉菌、致病菌的測定。
1.2.5 銀耳番茄醬理化指標的測定
參考GB/T10786-2006《罐頭食品的檢驗方法》對成品進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測定。
1.3.1 單因素試驗
選擇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黃原膠用量、熬煮時間進行單因素試驗,讓感官評定員對其進行感官評價,根據(jù)評分結果確定4 個因素最佳值。通過預試驗,確定本品的凈含量為100 g。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黃原膠用量、熬煮時間作為固定因素時,其最佳值分別為 3 ∶2、20 g、0.8 g、15 min。
1.3.2 響應面試驗設計
結合以上單因素試驗結果,采用Box-Behnken 模型,選取以上4 個單因素為考察變量,采用Design-Expert8.0.6.1 進行試驗設計,試驗自變量因素水平見表2。
表2 響應面試驗因素水平Table 2 Response surface test factor level
采用Design-Expert8.0.6.1 軟件進行響應曲面數(shù)據(jù)分析,并建立二次模型,解析回歸方程,從而獲得最佳變量因素范圍,通過F 值(P<0.05)考察因素的顯著性。
保持白砂糖用量、黃原膠用量、熬煮時間不變,分別控制銀耳和番茄的添加質量比為 1 ∶1、5 ∶4、3 ∶2、7 ∶4、2 ∶1,制作銀耳番茄醬,并對其進行感官評分。結果如表3 所示。
表3 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對感官評分的影響Table 3 Effect of the quality ratio of tremella and tomato on sensory score
由表3 可知,隨著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的增加,醬的感官評分先上升后下降。醬體顏色由淺到深,當添加質量比達到1 ∶1 時,口感色澤達到最優(yōu)。最終選取銀耳和番茄的添加質量比為3 ∶2,此時醬口感最佳。
保持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黃原膠用量、熬煮時間不變,分別加入 10、15、20、25、30 g 白砂糖,制作銀耳番茄醬,并對其進行感官評分。結果如表4 所示。
表4 白砂糖用量對感官評分的影響Table 4 Effect of white sugar dosage on sensory score
由表4 可知,在白砂糖添加量范圍內,隨著白砂糖用量的不斷增大,成品的感官評分先上升后下降,白砂糖添加過多,口感偏甜膩,在白砂糖添加量達到20 g時,感官評分達到最大值,此時醬酸甜可口,醬體細膩均勻。最終選取白砂糖添加量為20 g。
保持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熬煮時間不變,分別加入 0.4、0.6、0.8、1、1.2 g 黃原膠,并對其進行感官評分。結果如表5 所示。
表5 黃原膠用量對感官評分的影響Table 5 Effect of xanthan gum dosage on sensory score
由表5 可知,在黃原膠添加量范圍內,隨著黃原膠添加量的不斷增大,醬的感官評分先上升后下降,當黃原膠添加量達到0.8 g,感官評分達到最大值。添加一定量的黃原膠,可以顯著提高銀耳番茄醬的口感。但添加量過多,導致口感偏硬,最終選黃原膠添加量為0.8 g。
保持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黃原膠用量不變,分別使果漿的熬煮時間為11、13、15、17、19 min,并對其進行感官評分。結果如表6 所示。
表6 熬煮時間對感官評分的影響Table 6 Effect of cooking time on sensory score
由表6 可知,隨著熬煮時間的不斷增加,醬的感官評分先上升后下降,熬煮時間為15 min 時,銀耳番茄醬的色澤風味及口感達到最佳,醬體流動性較好。白砂糖添加量過多,因此,最終選取熬時間為15 min。
2.5.1 響應面回歸模型的建立與分析
在醬制作過程中,選取感官評分Y 為響應值,針對A 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B 白砂糖用量、C 黃原膠用量、D 熬煮時間4 個試驗變量,采用Box-Behnken 模型設計四因素三水平試驗,結果見表7。
表7 四因素三水平試驗結果Table 7 Four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f test results
續(xù)表7 四因素三水平試驗結果Continue table 7 Four factors and three levels of test results
將表7 中數(shù)據(jù)利用Design-Expert8.0.6.1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擬合,得到模型的二次多項回歸方程如下:Y=82.28-1.50A-1.17B-0.42C+1.58D-2AB-3.50AC-4.50AD+2.25BC-0.75BD+1CD+1.02A2-4.78B2-0.1C2+0.40D2。
為了檢驗方程的有效性與合理性,對銀耳番茄醬感官評分的數(shù)學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8 和表9。
表8 回歸方程的方差分析Table 8 Analysis of variance of regression equations
表9 R2 綜合分析Table 9 R2 comprehensive analysis
由表8 可知,在模型中,P<0.000 1,說明回歸方程達到了極顯著的水平,因此可用該回歸方程對最佳試驗結果進行預測。該表中一次項A、B、C、D 和交互項AB、AC、AD、BC、CD 以及二次項 A2、B2的 P 值都小于0.01,說明他們對銀耳番茄醬的感官評分有極顯著影響。從A、B、C、D 的P 值來看,銀耳和番茄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熬煮時間都對感官評分達到了極顯著的影響,而黃原膠用量比以上三者影響都小,但是也達到了顯著水平。
由表9 可知,決定系數(shù)R2為0.975 5,校正決定系數(shù)為0.987 8,說明此模型與實際試驗效果擬合較好為0.980 9,說明該模型預測性良好;變異系數(shù)為0.71%,小于5%,表明方程有良好的重現(xiàn)性;信噪比為31.368,大于4,說明模型可信度較好。
2.5.2 響應曲面分析
根據(jù)回歸方程建立響應曲面圖,進而分析銀耳和番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黃原膠用量、熬煮時間對感官評分的影響,響應曲面的陡峭程度說明響應值隨試驗因素的變化情況,應面越陡峭,說明因素對感官評分影響越大。結果如圖1 所示。
2.5.3 配方參數(shù)優(yōu)化和模型驗證
圖1 響應面分析圖Fig.1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經(jīng)過響應面回歸分析,預測得到的最佳銀耳番茄醬的配方參數(shù)為:銀耳和番茄的添加質量比為1.69 ∶1、白砂糖用量10.40 g、黃原膠用量0.82 g、熬煮時間15.84 min。在此優(yōu)化條件下,銀耳和番茄醬的感官評分理論值是98.22 分。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制作的銀耳番茄醬感官評分為97.08,與預測值接近度為98.83%。
按照規(guī)定的方法測得菌落總數(shù)為3 CFU/g;測得大腸菌群<1CFU/mL;參照GB 4789.15-2010《食品微生物學檢驗霉菌和酵母計數(shù)》規(guī)定的方法測得霉菌、酵母菌<5 CFU/mL,且無致病菌檢出??扇苄怨绦挝锖?1 g/100 g,符合食品質量與安全標準。
本試驗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利用響應面法出銀耳和番茄質量比、白砂糖用量、黃原膠用量、熬煮時間的最優(yōu)條件,且從 A、B、C、D 的 P 值來看,銀耳和番茄的添加質量比、白砂糖用量、熬煮時間都對感官評分達到了極顯著的影響,而黃原膠用量比以上三者影響都小,但是也達到了顯著水平。最終確定銀耳番茄醬的加工最優(yōu)配方為:銀耳和番茄的添加質量比為1.69 ∶1、白砂糖用量 10.40 g、黃原膠用量 0.82 g、熬煮時間15.84 min。此方案下,銀耳番茄醬色澤鮮亮,口感細膩,黏稠適度,酸甜可口,風味最優(yō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