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全面發(fā)展的和諧教育包含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完善,家庭教育在育人的角度發(fā)揮的作用將越來越大。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積極發(fā)揮家庭教育在少年兒童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機融合的現代教育體系”。家庭教育已經成為當今教育關注的重要議題,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協同育人已經成為教育融合的焦點。
一、班級管理中家校協同育人的必要性
生好孩子是媽媽的愿望,養(yǎng)好孩子是家庭的義務,教好孩子是教師的責任。學生是家庭和學校教育的主要承載者。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面對兩個教育的主體,以成長生活為基礎的家庭教育及以學習生活為基礎的學校教育,兩個教育主體不是矛盾的對立體,而是相輔相成的統一體。
1.學校教育實施教育目標,學生的班級生活需要家長
當代著名學者朱永新教授曾說過,優(yōu)質的學校是人才的搖籃,是孩子們的天堂。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基本環(huán)境,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大家庭。每一位學生具有不同的成長經歷,不同的教育認識。學生待在40多人組成的群體中,群體意識及群體文化存在差異,這必然會引發(fā)學生間心智理解碰撞,甚至是成長的困惑。學生無障礙地融入班級環(huán)境,認同班級文化,需要家長的參與引導。學生的班級生活是他們今后社會生活的縮影,如何有效發(fā)展人與人之間關系,這需要家長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做鋪墊。
2.家庭教育傳導社會理念,學生的家庭生活需要教師
生活處處是教育,生活時時是教育。教育存在于生活的點點滴滴,隱藏于生活的時時刻刻。家是學生生活的歸宿,學生的家庭生活素養(yǎng)來源于父母的言傳身教,家長是學生生活行為的第一觀察者。學生的不良習性是家庭教育的軟肋,是家庭成長過程中一路攜帶的,僅依靠家長是無法解決的。教師客觀性評價、公正性引導可糾正家庭教育的誤區(qū),彌補家庭教育不足,有教師參與的家庭教育才會更加完美。
二、班級管理中家校協同育人的實踐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應該是所有人都懂的一門科學。所有人都經歷了教育并對教育產生相應的認識,所有人對教育都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如何從不同的認識中去找到學生教育的一致性是家校協同育人的關鍵點。教育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協同育人是教育的點點滴滴。
1.搭建班級家長微信群——家校育人大聯盟
微信是當今時代最紅的一個社交平臺。它已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經常使用微信刷朋友圈、刷資源、刷流量甚至刷財富。班級管理過程中,引入微信平臺已經是當今班級管理的趨勢。班主任是班級家長微信群的“盟主”,主導教育意識,管理教育信息;家長是班級微信群的各“門派”,倡導社會理念,養(yǎng)好孩子。家校微信平臺的交流基于平等原則,遵循“疑、展、評”三步驟。
“疑”是教師和家長在孩子教育上的疑問。這種疑問是依據學生的成長過程所體現出來的,可能是學生行為習慣的疑問,可能是聽課作業(yè)的疑問,也可能是家長教育認識的疑問,甚至是教師教育方式、教育有效性的疑問。
“展”是教師與家長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生活行為的展示。微信群是一個集視頻、圖像、聲音、文字于一體的系統。微信平臺的“展”既能引起家長關注,又能傳播教育理念,展示內容廣泛,包括教師的班級課堂情景、學生的課外活動、學生的評優(yōu)獲獎、學生的集會、競賽活動等,讓家長看到學生的成長,感受到學生知識的變化,家長的教育視野會隨著孩子信息量的增加而擴大。
“評”是教師與家長的教育認知的碰撞過程。學生的每一個行為都暗示了他成長過程的心理變化,家長之間的交流促進教育共性的形成,擴大教育視野,豐富了教師的教育資源。家長評的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行為,反饋的也是家長對教育的認識,這種家校協同式的教育交流為班級共同的教育理念的形成鋪平了道路。教師評的是教育豐富性,用教育的理論衡量家庭經驗教育,樹立家庭教育的榜樣,用榜樣的力量傳導優(yōu)秀的家庭教育行為,形成家校協同教育的正義性、持續(xù)性。
2.組建班級家長委員會——家校育人的活動指揮中心
2012年教育部印發(fā)了教育部《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指出在全國的中小學建立家長委員會,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建立班級家長委員會,符合當前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班級教育發(fā)展的有效保障。
家委會是學生課外活動的組織者。孩子的成長是群體性的成長,是同伴間的共同成長,需要同齡人的相互影響,需要家校聯合活動的引導。家長委員會在校組織學生課外活動,遵循“小活動、深挖掘;齊參與,共發(fā)展”的原則。學校有正常的教學秩序,組織大型的活動不利于學校正常教學秩序的進行,甚至是干擾教學。家委會組織的活動要小,契合學生的發(fā)展動向,從小的活動中挖掘出活動的意義,讓學生在參與中發(fā)現問題、改正不足。家委會是家長團體,服務于自己。在活動主題、活動形式及效果上,家委會都要謀求參與的普遍性和發(fā)展的全面性,既滿足活動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又關注孩子間的行為,做到學生成長、家長成長、教育發(fā)展。
家委會是班級教學活動的有效監(jiān)督者。班級教學是團體化的過程,關注于學生整體發(fā)展和知識網絡形成,強調知識獲取的層次性。每一個教學活動都可以看成一個有效的趣味活動,家委會關注學生的成長,將教學活動的知識化升華為教學活動的有效化,強化認識,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家委會的教育監(jiān)督促使班級均衡化發(fā)展,達到班級教育群體與個人的協同發(fā)展、學生與科任教師的共同成長。
3.發(fā)展和教育通信平臺——家校協同育人的遙控中心
完美的學生的一切都是完美的,不完美的學生成長道路布滿荊棘。學生課堂打盹了、作業(yè)沒有完成、學習熱情不高等,班主任是否需要一一與父母溝通呢?如果學生的每一個不完美的行為都要面談或者電話溝通,班主任就沒有時間進行正常的教學活動。距離產生美,教育的過程也是需要距離的。“和教育平臺”是一個教師與家長可以產生美的平臺,他為班主任和家長建立了一道“屏風”,通過“和教育平臺”,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學習行為方面的小問題、小失誤告知家長,提醒家長保證教育的長期化?!昂徒逃脚_”提供了學生家庭作業(yè)群發(fā)送效應,督促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平臺上家庭作業(yè)的互動,讓家長明曉行為習慣養(yǎng)成的反復性,提醒家長反復監(jiān)督、長效發(fā)展。
4.規(guī)范班級學生QQ群——家校協同育人的第二課堂
從嚴格意義上講,學生也是人。人的成長總是會夾雜著情感,學生之間關系也是有情感的,他們的情感在哪里?如何引導學生的情感?QQ群是學生玩得最多的社交平臺,QQ群已經成為每一位學生必須掌握的社交工具,但無人引導的QQ群交流必然會走向社會化、粗俗化。歪理邪說、無理取鬧是叛逆期的表現,善言益行都可能被嘲弄,這種逆勢思維嚴重影響人的成長。我們不能禁止學生群體間的交流,更不能忽視群體間交流的弊端。加強引導,變被動為主動,及時組織班級學生成立QQ群,邀請學生加入班級QQ群,警示學生退出甚至不加一些不認識的QQ群。在管理的環(huán)境上對學生進行疏導,管理語言上去粗俗化,管理內容上知識化。QQ群屬于學生的課外生活,但也是學生個人品行的一種反應。在班級的班會課中,褒獎與批評共用,引導學生轉向正途。班級QQ群引導學生設定不同的群主,賦予群主管理QQ群的權限,形成家校協同育人的第二課堂,階段性地截屏反饋給家長,家長與學生一起感受學生階段性成長的問題,有所思考才有所進步。
5.開好家長會——家校協同育人的協商仲裁中心
家長會是班主任與家長有關學生教育的直接的有效交流。家長會每一個學期只有一到兩次,家長參加家長會的目的是了解學生的階段學習成效,但每一次家長會,來的家長多,集中反饋信息的科任教師也多,時間有效,匆匆忙忙的一個家長會就會變成一個匆匆忙忙的見面會,收效甚微。
首先,家長會是對整體學生階段行為評價,是對班級行為和學生群體行為的總結及預測。家校協同育人有效與否,關鍵在于班主任站的高度,從統領全班發(fā)展的角度上看,學生行為的普遍性與偶然性是辯證的、發(fā)展的,預測群體發(fā)展,重點統測學生行為的普遍性。
其次,家長會也是家長之間的交流會,是優(yōu)秀教育經驗探討。一是邀請家長做學生成長的經驗介紹。用家長自己的眼睛觀看自己小孩的成長,讓每一位家長都能體會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的基本保障,感悟到成功就在身邊,成功就是對孩子教育的付出;二是邀請學生做成長的講演,孩子的成長不是隨意出現的,這是孩子階段努力的結果,讓家長深切認識到,孩子的成長需要學校,更需要父母的支持與理解。
學生成長評價的多元化。學生成長的方式有很多方面,在學校的成長是教師看得見的成長,在家里的成長是父母看得見的成長,這兩種成長是息息相關的。學校的成長是智慧的內在培養(yǎng),家庭的成長是智慧的外展,家校協同育人是將這兩種成長聯系起來,綜合性地評價學生的成長,讓社會評價學生成長行為。
6.保持家長訪談——家校協同育人的“核武器”
家庭教育是學生學校教育產生困惑并力求尋找積極解困方法的重要場域。家長訪談是班主任管理班級的慣用手段。班級一切順利時,班主任滿懷憧憬;當遇到學生的不良行為、道德問題時,班主任想到了學生的監(jiān)護人,想到了家長,批評家長、責備家長。家長接到班主任電話的第一反應是孩子在學校做錯事了、違法了校紀校規(guī)。這樣的“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管理,家長與班主任都是忙于補救學生的行為漏洞,并未從本質上解決問題,不能達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家長訪談是家校協作的頂級武器,他承載著一次性解決學生問題的美好愿望,這種承載著重任的家校訪談從本質上并不會一次解決問題。家長訪談的有效應該寄托在他的長期性上,班主任通過日常的觀察,總結學生的學習表現,有計劃地邀請家長,與家長一起探討教育理念,從學生成長的小事開始,持之以恒,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家長訪談也可以邀請家長參與課堂,讓家長觀察孩子在課堂的學習行為,達到提前介入、有效引導的目的。
綜上所述,班級管理是一個長期的教學過程,家庭教育是學生成長的第一個課堂。班主任與家長的信任建立在理解與寬容的基礎上。家長與教師具有相同的教育理念,具有行動的一致性,雙向的教育才能疊加、強化學生行為。家長與班主任保持相互的尊重與協作,孩子的成長路徑才是寬闊的。孩子的教育是家庭與學校共同承擔的責任,在具體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家長與班主任尊重雙方在教育中的不同地位、不同方式、不同要求,以協同合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成長。
蘇貢國? ?廣東省肇慶市鐵路學校,中學物理一級教師。曾榮獲端州區(qū)優(yōu)秀班主任、優(yōu)秀教師、優(yōu)秀共產黨員、優(yōu)秀科技輔導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