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學鋒
(北京長城華冠汽車研發(fā)有限公司,北京 101300)
主題詞:電動乘用車 能量密度 續(xù)駛里程
從2014年8月到2019年12月工信部先后發(fā)布了29批《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以下簡稱《目錄》),基于純電動乘用車的相關數據,對動力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整車的能量密度及用戶最為關心的電動車續(xù)駛里程等近兩年的發(fā)展變化再做一次梳理和小結,作者以往文獻[1]對1~15批(即2014~2017的產品)進行過分析,本文重點分析2019年的產品,并從趨勢變化方面對(2014~2019)產品進行整體的系統分析梳理。同時結合電動汽車測評的部分結果[2],對冬季的實際續(xù)駛里程作了簡要總結。
對于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是最重要指標,與傳統汽車相比,續(xù)駛里程是用戶最關心的性能,而續(xù)駛里程的最大影響因素是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從《目錄》中的產品看,2019年是近6年產品最多的一年,考慮到當前的市場形勢及國家的政策調整,預計未來產品車型的申報會有所下降。圖1是用2019年《目錄》參數計算的電池系統能量密度,圖1中的左側是電池的能量密度,是以電池的系統質量為橫坐標展開的,右側是電池能量密度的車型分布情況,統計計數的組距為5W·h/kg,圖中,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為135 W·h/kg對應的柱狀圖是104,其含義是密度為135(±2.5)W·h/kg的車型總數是104個,有一個車型進入了180(±2.5)W·h/kg的域內。
圖1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及車型分布
選擇2014~2019年《目錄》的全部樣本,作同樣的分組計數(車型數)統計,用表1的形式描述近6年電池能量密度的不斷提升,表1中的最后一行與圖1右側柱狀圖的標簽數值相同,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在表1中,2014年的樣本量是59個車型,2019年的樣本量是448個車型,總體的態(tài)勢是高電池能量密度的車型逐年增加,表征動力電池能量的不斷提升。
表1 近6年電池能量密度統計
用《目錄》數據計算出電池能量密度,再按年度計算平均值,得到的結果是2014年90.61 W·h/kg,2019年是145.87 W·h/kg,將6年的結果繪于圖2中。每一年只用一個平均數來表達一年的水平,再用趨勢線來表達變化的情況。6年的平均年增量為11.6 W·h/kg,如果用此變化速率預測未來,則2022年電池能量密度平均值將達到180 W·h/kg,那時電動汽車性能將會更好。
圖2 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年度變化
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反映的是電池的水平,但影響電動汽車續(xù)駛里程的主要因素是汽車的總質量、動力蓄電池組總能量及各種行駛阻力和系統效率等。其中關鍵的是電動汽車的總能量和汽車的總質量,把動力電池的總能量與整備質量之比定義為整車的能量密度,則2019年《目錄》產品的整車能量密度見圖3,該圖是以續(xù)駛里程(NEDC)為橫坐標展開的散點圖,整車所需的能量密度與續(xù)駛里程大致呈對數關系。圖3的右側是不同整車能量密度所占的車型數。整車能量密度在30±2 W·h/kg之間的有92個車型,有3個車型整車能量密度達到44±2 W·h/kg的范圍。
圖3 整車能量密度與續(xù)駛里程
回顧2014年到2019年的產品,如表2所示,“列”為整車能量密度、“行”為年度對應能量密度的車型數,車型密集的區(qū)域是:2014年(15~19)W·h/kg,2016年(17~25)W·h/kg,2018年(23~35)W·h/kg,整車能量密度呈逐年上升的態(tài)勢。
表2 不同整車能量密度年度統計
同樣還是每一年度用一個整車能量密度的平均值來評價其發(fā)展變化趨勢,用圖4表示,6年來,整車能量密度平均每年的增速是2.72 W·h/kg。各年的數值分別是:2014年18.61 W·h/kg、2015年20.52 W·h/kg、2016年22.47 W·h/kg、2017年24.44 W·h/kg、2018年30.19W·h/kg,而到了2019年達到31.46 W·h/kg。如此推算2022年的平均值可望達到39.6 W·h/kg。
圖4 整車能量密度的年度變化
電動車的續(xù)駛里程與整車能量密度成正比,也就是說,整車能量密度越大,續(xù)駛里程就越長,當然,也與系統匹配、空氣阻力和滾動阻力等相關,圖5反映了整車的續(xù)駛里程與整車能量密度的關系,用線性的趨勢線表示,2019年是Se=16.12Eg-142.07,2014年是Se=9.03Eg-1.06。這兩個式子表達了各年度產品的性能水平差異,也反映出不同年度產品技術水平的提升。同一年度產品,在趨勢線之上的產品性能優(yōu)于趨勢線下的。
圖5 續(xù)駛里程與整車能量密度
對電動汽車,用戶關注用電安全、續(xù)駛里程(續(xù)航)、充電時間、充電配套設施、電池壽命、電池能量衰減等等,對于電動車的續(xù)航,將2016年到2019年的4年《目錄》樣本進行分析比較,按年度產品分塊,選每組續(xù)駛里程的區(qū)間為±25 km,統計不同續(xù)駛里程區(qū)間的產品數量成條狀圖,如圖6所示,從圖可以看到:續(xù)航250 km的產品,2016年為21個車型,到2017年為53個車型;2018年續(xù)航300 km的車型(最多)為145個,而到了2019年續(xù)航400 km的車型有168個,并有4個車型達到了650 km??梢姰a品續(xù)駛里程逐年不斷地提升。
圖6 續(xù)駛里程年度統計
說到年度趨勢,還是選用年度平均值的變化來表達更為適合,用年度樣本的續(xù)駛里程平均值及其變化來表達年度趨勢,如圖7所示,2014年度產品的平均續(xù)駛里程僅為146.93 km,2019年達到364.99 km。電動乘用車續(xù)駛里程的平均年度增量為44.88 km,假如按年度變化率不變,則2022年電動乘用車的續(xù)駛里程平均值將達到483.2 km。從4.1節(jié)可知,按2019年的產品技術水平推算,整車能量密度每增加1 W·h/kg,續(xù)駛里程將增加16 km。
圖7 續(xù)駛里程的年度變化
電動汽車的續(xù)駛里程是在特定試驗條件下測出的,和汽車的燃油消耗量一樣,目前都是用“NEDC工況”,這種續(xù)航對同類車型(都是電動車或都是燃油車)的相互比較更有意義。由于用戶的使用條件與特定汽車試驗條件不可能相同,因此,對于燃油車,實際使用油耗要比“NEDC工況”高;對于電動車也一樣,用戶實際使用的續(xù)駛里程要比“NEDC工況”短,尤其是在冬夏使用車內空調時尤為明顯;另外充電時間長、充電設施不夠,更增加了用戶抱怨。電池受溫度影響,冬季儲能下降,續(xù)航能力變差。部分車型的冬季測試表明,冬季高速行駛時續(xù)駛里程衰減大約為50%;冬季城市行駛也會衰減到70%左右,如表3所示。
表3 冬季測試結果統計[2]
對近6年的《目錄》產品,按年度計算其性能平均值,包括電池系統的能量密度、整車能量密度及整車續(xù)駛里程統一列于表4,作為本文的小結供參考。
表4 年度汽車能量密度和續(xù)駛里程平均值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