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建松
摘要:從愛和法律的關系入手,可以對《威尼斯商人》“割肉還債”情節(jié)進行政治哲學的解讀。這種解讀將表明,愛是朋友、情人、家庭、民族、宗教等人際關系的自然原則,但它不應該毫無紀律,愛的最基本的紀律是法律;反之,法律并不僅是冷冰冰的規(guī)則,而且是最低限度的愛,沒有了仁愛的法律會變成僵化的形式,看似精確的推演也會陷入無窮無盡的悖論。愛與法律不僅不相互沖突,而且還相互成全。法律的實質(zhì)正義和法律的形式正義同為法律所不可或缺。
關鍵詞:《威尼斯商人》割肉還債 愛與法律 形式正義 實質(zhì)正義
莎士比亞戲劇表現(xiàn)了愛的各種形態(tài),《威尼斯商人》也不例外。這不只是指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的友愛、巴薩尼奧和鮑西婭的情愛以及這種友愛和情愛之間的糾葛,也是指夏洛克對家庭和民族的愛以及這種愛跟基督徒的友愛之間的沖突。本文試圖從愛和法律的關系人手,對家喻戶曉的《威尼斯商人》“割肉還債”情節(jié)進行政治哲學的解讀。這種解讀將表明,愛是朋友、情人、家庭、民族、宗教等人際關系的自然原則,但它不應該毫無紀律,愛的最基本的紀律是法律,反之,法律并不僅是冷冰冰的規(guī)則,而是最低限度的愛。在本質(zhì)上,愛與法律不僅不相互沖突,而且還相互成全。
一、奇怪的契約
威尼斯商人安東尼奧為好友巴薩尼奧向宿敵夏洛克借錢,訂立了一份奇怪的契約:安東尼奧向夏洛克借三千塊錢,為期三個月,如果過期不還,夏洛克就可以在安東尼奧身上的任何部位割下一磅肉,作為懲罰。這件事的前因后果占據(jù)了整部戲劇相當多的筆墨,構成最顯著的矛盾沖突,長久以來也最受關注。
人們對這個故事過于熟悉,以至于對這個契約見怪不怪,想當然地以為,這是吝嗇鬼由于金錢的損失而尋機報復的可恥伎倆。但是我們難道不應該問一問:既然這一伎倆的邪惡目的如此一目了然,為什么安東尼奧還會輕易上當呢?實際上,這個契約非常奇怪,從違約的角度看,它無比苛刻,安東尼奧一旦違約,輕則受皮肉之苦,重則有性命之虞,他的生死安危將徹底地交由夏洛克掌握。但是從履約的角度看,它又近乎慷慨,安東尼奧一旦履約,就只需歸還借款的本金,而不必支付一分錢利息。這一契約可能產(chǎn)生的兩種極端結(jié)果,激起了兩種迥異的反應:巴薩尼奧想到違約的可怕后果而驚恐萬分,極力反對安東尼奧跟夏洛克立約,而安東尼奧卻不假思索地同意立約,甚至對夏洛克的“好心”有點不解。
安東尼奧之所以相信夏洛克的解釋,認為這一契約只是一個玩笑,是因為它有著更奇怪的一面。如果僅僅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就完全不可理解夏洛克提出這個契約的目的,因為無論履約還是違約,他都將一無所得,正如他自己所說的那樣:“從人身上割下來的一磅肉,它的價值可以比得上一磅綿羊肉、牛肉或是山羊肉嗎?”(I,iii,161-163)不僅如此,在當時看來,安東尼奧違約的可能性非常小,小到幾乎不可能。他作為威尼斯商人中的佼佼者,生意一直很成功,有誰料想他會破產(chǎn),那簡直是異想天開。
但是夏洛克提出這個契約確實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在訂約之前,他沒有爽快地同意借款請求,拖延時間是為了想出最有利的條件。為什么夏洛克覺得這個奇怪的契約最為有利?問題的答案,不能僅僅從經(jīng)濟的角度去尋找,更要從情感的角度去尋找。按照常理,最大可能的結(jié)果是,安東尼奧如期履約,夏洛克只能收回本金,損失利息。夏洛克顯然不期望出現(xiàn)這種符合常理的結(jié)局,而期望出現(xiàn)違反常理的意外結(jié)果,也就是安東尼奧不能如期履約。他的旁白透露了秘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報復我的深仇宿怨。”①(I,iii,41-42)意外的概率如此微乎其微.復仇的機會如此少之又少,夏洛克卻如此處心積慮地尋求這樣的機會,正說明他復仇的渴望是何等強烈,他和安東尼奧的矛盾是何等激烈。這種“深仇宿怨”是經(jīng)濟上的,更是情感上的。他希望抓住微乎其微的復仇機會,彌補長久以來受傷的自尊心,既包括個人的自尊心,也包括民族的自尊心。
二、安東尼奧的愛
不過,經(jīng)濟利益的紛爭確實是夏洛克和安東尼奧最顯而易見的矛盾沖突。在表面上,夏洛克這樣理解兩人的“深仇宿怨”:“我恨他,因為他是個基督徒,可尤其因為他是個傻子,借錢給人不取利錢,把咱們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債這一行的利息都壓低了?!保↖.iii.37-40)夏洛克的理解非常具體.具體到安東尼奧的一個特定行為.那就是“借錢不講利息”。威尼斯的基督徒肯定不只有安東尼奧,威尼斯的猶太人肯定也不只有夏洛克,何以他們兩人的矛盾沖突特別激烈?關鍵原因在此,“借錢不講利息”讓安東尼奧成為基督徒的典范,而對這種行為的深惡痛絕讓夏洛克成為猶太人的典范。
但是,這種經(jīng)濟利益紛爭的背后是情感或愛的不同表現(xiàn)方式。先說戲劇名稱“威尼斯商人”所指的安東尼奧,“借錢不講利息”是安東尼奧表現(xiàn)友愛的方式。安東尼奧在威尼斯的朋友圈非常龐大,除了夏洛克之流以高利貸為生的猶太人,其他人幾乎都是他的朋友,僅僅有名有姓的劇中人就有巴薩尼奧、羅蘭佐、葛萊西安諾、薩拉里諾、薩萊尼奧等人。這些人相互關心,相互幫助,共同分享生活中的快樂和憂愁,形成了一個友愛的共同體。在這個共同體之內(nèi),友愛是最高的原則,慷慨是這個原則在經(jīng)濟上的體現(xiàn),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最充分地實踐了這一原則,他們兩人同樣慷慨,揮金如土,差別只在于,安東尼奧的生意保證了源源不斷的豐厚收益,使他一直具有表現(xiàn)慷慨的能力,而巴薩尼奧只有龐大的家產(chǎn),揮霍一空之后,就失去了表現(xiàn)慷慨的能力。因此,安東尼奧名副其實地成為這個共同體的核心人物,而巴薩尼奧也名不副實地成為這個共同體的第二號人物。兩人惺惺相惜,成為莫逆之交。
安東尼奧及其朋友們過的友愛共同體生活,近則可以追溯到基督教早期的團體生活,遠則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臘的城邦生活。亞里士多德《尼各馬可倫理學》用整整兩大卷的篇幅討論友愛的美德,認為它是生活最必需的東西之一,個人需要這種美德,家庭需要這種美德,城邦也需要這種美德。他說:“友愛還是把城邦聯(lián)系起來的紐帶。立法者們也重視友愛勝過正義。因為,城邦的團結(jié)就類似于友愛,他們欲加強之;紛爭就相當于敵人,他們欲消除之。而且,若人們都是朋友,便不會需要正義;而若他們僅只需要正義,就還需要友愛。人們都認為,真正的正義就包含著友善。友愛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高尚的。我們稱贊那些愛朋友的人,認為廣交朋友是高尚的事。我們還認為,朋友也就是好人?!保?)可以說,安東尼奧完美地實踐了從古希臘城邦到基督教團體的生活準則。
但是,友愛共同體中的人們似乎并不太懂得與共同體之外的人們?nèi)绾蜗嗵帯0矕|尼奧作為核心人物幾乎是友愛的化身,但也正是他在友愛原則上最不懂得節(jié)制。當夏洛克向他表示不滿:“安東尼奧先生,好多次您在交易所里罵我,說我盤剝?nèi)±铱偸侨虤馔搪?,聳聳肩膀,沒有跟您爭辯,因為忍受迫害本來是我們民族的特色。您罵我異教徒,殺人的狗,把唾沫吐在我的猶太長袍上,只因為我用我自己的錢博取幾個利息……您把唾沫吐在我的胡子上,用您的腳踢我,好像我是您門口的一條野狗一樣……”安東尼奧這樣回答:“我恨不得再這樣罵你、唾你、踢你?!保↖,iii,101-126)無獨有偶,安東尼奧的朋友羅蘭佐誘拐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同時盜取他的錢財,不僅毫無愧疚之心,而且仿佛積了功德:“要是她的父親那個猶太人有一天會上天堂,那一定因為上帝看在他善良的女兒面上特別開恩;厄運再也不敢侵犯她,除非她的父親是一個奸詐的猶太人?!保á?,iv,33-37)可以說,安東尼奧及其朋友圈中人對共同體內(nèi)部的人,愛之欲其生,友愛恣意泛濫;對共同體外部的人,惡之欲其死,友愛戛然而止。
三、夏洛克的愛
那么,夏洛克真是基督徒眼中十惡不赦的壞人嗎?白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誕生以來,人們對反面人物夏洛克的理解經(jīng)歷了一百八十度的反轉(zhuǎn),他的形象從邪惡的猶太高利貸者逐漸轉(zhuǎn)變?yōu)榱钊送榈氖芷群φ撸貏e是“二戰(zhàn)”大屠殺以后,這更成為大勢所趨。不過,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變化并不是這種轉(zhuǎn)變的唯一原因,劇本本身的復雜性至少為這種轉(zhuǎn)變提供了足夠的支持。
仔細閱讀就會發(fā)現(xiàn),該劇雖然渲染了安東尼奧和巴薩尼奧的友情以及鮑西婭和巴薩尼奧的愛情,卻也提示了夏洛克對已故妻子的一往情深。有細節(jié)為證:當夏洛克的女兒攜款私奔之后,同族人杜伯爾對夏洛克說:“有一個人給我看一個指環(huán),說是你女兒拿它向他買了一只猴子?!毕穆蹇诉@樣回答:“該死該死!杜伯爾,你提起這件事,真叫我心里難過;那是我的綠玉指環(huán),是我的妻子莉婭在我們沒有結(jié)婚的時候送給我的; 即使人家用一大群猴子來向我交換,我也不愿把它給人?!保↖II,i,108-113)杜伯爾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只是說“一個指環(huán)”(a ring),夏洛克卻立刻認定那是他的“綠玉指環(huán)”(turquoise)。要知道,他女兒私奔的時候,曾經(jīng)來回兩次,卷走了大量金銀財寶。在眾多財物之中,對一個小小的指環(huán)如此了如指掌,劇作家本來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強化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讓夏洛克更加不愧為世界文學四大吝嗇鬼之一的稱號??墒?,莎士比亞卻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夏洛克難過萬分的原因,不是吝惜指環(huán)的經(jīng)濟價值,而是懷念指環(huán)的情感意義—那是他和妻子莉婭的定情信物,讓我們知道了他妻子的名字,讓我們看到夏洛克表露的對他人的深情。
這個細節(jié)表明,不同于一般印象,在夏洛克心中,也有情感高于金錢的時候。順著這個提示,我們會發(fā)現(xiàn)更多耐人尋味的細節(jié),它們展示了夏洛克內(nèi)心更為豐富的情感世界。他沒有朋友,卻深愛家人,在心愛的妻子死后,女兒就成了世上唯一值得信任的人。每次出門之前,他必招呼女兒近前,把家里的鑰匙交給她掌管,同時叮囑“留心照看門戶”。(11,v)不幸的是,他為家庭積累了大量財富,卻并沒有給家人帶來歡樂和幸福,女兒早就厭煩了沉悶的家庭,最終不惜背叛猶太教,投向基督教的朋友圈。夏洛克聽到女兒私奔的消息之后,不知道該惋惜女兒,還是惋惜金錢,一會兒呼喚女兒,一會兒呼喚金錢。沉靜一段時間之后,他的反應是不斷地詛咒女兒。這些詛咒如此惡毒,令人懷疑是否可能出自真正的父親之口。但是,與其說這是出于吝嗇的本性,不如說這是出于父愛的深摯,正所謂“愛之深,則恨之切”。對夏洛克來說,女兒攜款私奔不只意味著金錢財物的損失,更意味著生命意義的喪失。
夏洛克對家庭的愛,也擴展為對民族的愛。他對安東尼奧復仇心切,同然是因為安東尼奧在基督教朋友圈中借錢不取利息,影響了猶太高利貸者的生意,同時也是因為安東尼奧侮辱他的人格,詆毀他的民族。由于民族地位的差異,夏洛克平時只能一忍再忍,但是當安東尼奧為了朋友不得不向他借錢的時候,他就立即抓住機會,訂立了那個奇怪的契約。安東尼奧朋友圈中人羅蘭佐在朋友們的幫助下,成功地誘拐了夏洛克的女兒杰西卡,更是徹底地毀滅了他的情感生活,也無限地強化了他的深仇大恨。舊恨加上新仇,使他同執(zhí)地要求一磅毫無價值的人肉。如此偏執(zhí)而強烈的情感,不可能只從經(jīng)濟角度,也可從情感角度,得到合理的解釋。
為了慰藉失去一切情感滋養(yǎng)的心靈,夏洛克執(zhí)著于復仇的快感。正所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正如那段被人引用無數(shù)次的話所表明的那樣:“難道猶太人沒有眼睛嗎?難道猶太人沒有五官四肢、沒有知覺、沒有感情、沒有血氣嗎?他不是吃著同樣的食物,同樣的武器可以傷害他,同樣的醫(yī)藥可以療治他,冬天同樣會冷,夏天同樣會熱,就像一個基督徒一樣嗎?你們要是用刀劍刺我們,我們不是也會出血的嗎?你們要是搔我們的癢,我們不是也會笑起來的嗎?你們要是用毒藥謀害我們,我們不是也會死的嗎?那么要是你們欺侮了我們,我們難道不會復仇嗎?要是在別的地方我們都跟你們一樣,那么在這一點上也是彼此相同的。”(III.i,51-56)一言以蔽之,難道猶太人就沒有感情,不會去愛,不會去恨?夏洛克表面上不可理喻的恨,正是源于內(nèi)心深處的愛。
四、愛與法律
既然雙方的愛都只能施及各自共同體內(nèi)部,那就必須通過法律處理共同體之間的糾紛。在威尼斯這個商業(yè)共和罔中,法律是解決經(jīng)濟糾紛的基礎,是罔家繁榮昌盛的保障。正如安東尼奧在審判之前所預料的那樣:“公爵不能變更法律的規(guī)定,因為威尼斯的繁榮,完全倚賴著各罔人民的來往通商,要是剝奪了異邦人應享的權利,一定會使人對威尼斯的法治精神發(fā)生重大的懷疑?!保↖II,iii,26-31)果然,即便是公爵在法庭上也不敢貿(mào)然運用權力破壞法律,而只能一再呼吁仁愛。假扮成律師的鮑西婭在最終宣布判決結(jié)果之前,也是從這兩方面賣關子:一方面,針對巴薩尼奧變通法律的請求,將權力不能隨意改變法律的道理說清楚:“在威尼斯誰也沒有權力變更既成的法律,要是開了這一個惡例,以后誰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壞事都可以干了。”(IV,i,214-218)另一方面,針對夏洛克咄咄逼人的攻勢,用動人的修辭呼吁仁愛:“仁愛(朱生豪譯本原為‘慈悲——作者注環(huán)是出于勉強,它是像甘霖一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于施與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無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顯出一個帝王的尊貴;御杖不過象征著世俗的威權,使人民對于君上的尊嚴凜然生畏;仁愛的力量卻高出于權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內(nèi)心,是一種屬于上帝的德性,執(zhí)法的人倘能把仁愛調(diào)劑或正義,人間的權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沒有差別。”(IV,i,18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