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燕華 艾 佳 李 婕
(江漢大學,湖北 武漢 430056)
英語是世界通用語言之一,隨著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發(fā)展,英語使用越來越廣泛。為切實提升英語教學質量,教育部在2001年版的《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合作等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在實施過程中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情感與態(tài)度,提升學生學習能動性,進而促進英語知識與應用能力的提升。同時《英語課程標準》認為任務教學模式,能夠最大程度上讓學生參與到語言學習過程之中,讓英語實踐成為教學活動的主要形式。在學習之后強調學生能夠用所學英語知識“做某些事情”,摒棄傳統(tǒng)英語教學中單純傳授英語語言知識點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帶著某些任務去學習,實現(xiàn)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提升。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后文簡稱TBLT)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逐漸形成和發(fā)展的一項具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語言教學模式。根據(jù)語言學家David Nunan的觀點,這一教學途徑的實施是讓學生在設計好的一系列任務的指導下,輕松完成各種各樣的交際任務。TBLT最突出的特點是“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具體來說,TBLT即是將學生學習注意力從知識學習、理論學習轉移到英語實用性的學習之上,將英語作為一種信息交流工具來完成任務,而不是在學習、使用中過于關注語句是否符合語法規(guī)則。在學習完成后通過自我評價,感受成功的喜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要設定系列具體可行的任務,通過任務(教學目標)來引導學生學習。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即是知識學習與語言應用的過程。在實際操作中則可以借助小組合作、組間交流等方式進行,在交流互動中相互學習、相互調整,有效提升學生問題的解決能力,實現(xiàn)英語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的結合。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TBLT模式牢固樹立了教學中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在學習中自然的使用英語,提升語言能力。在教學任務設計中也是基于學生已有英語知識與興趣,借助接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強調在做的過程中完成知識學習。不僅提升英語教學質量,而且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與能動性,在語言使用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的信心,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質量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中TBLT模式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相對于其它英語教學模式,TBLT模式具有更強的真實性。例如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傳統(tǒng)的方式是讓學生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對話。而在TBLT模式中則是通過創(chuàng)建真實情境來建立對話關系,繼而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之中來完成英語知識學習。作為一門應用型的語言學科,更具真實性的情境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與交流主動性,完成知識學習、提高相應的語言技能。而且在真實情境之中,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互動,在明確目標的指導下共同克服學習障礙,完成學習任務。其次,TBLT模式的第二個特點是可操作性強。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所設計的學習過程必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在進入實施階段時能夠起到理想的英語學習效果。第三,TBLT模式特點為層次性。由于學生不同知識基礎、生活環(huán)境、學習興趣等因素影響,其英語學習之后效果肯定存在較大差異。而TBLT模式中教師可以將不同層次的學生組織起來,共同進行交流與學習,借助不同難度、不同層次的學習內(nèi)容,讓TBLT模式充分調動各個層次學生學習的能動性與參與性,進而實現(xiàn)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第四,TBLT模式切實體現(xiàn)出學生英語學習的發(fā)展性。TBLT模式實施過程中側重學生知識學習與英語運用能力的配合,包括語言能力、語言基礎、協(xié)作精神、英語文化、情感道德等等,采用豐富的情境教學模式讓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完成任務學習,極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升。
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qū)把任務型語言教學納入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國內(nèi)從本世紀初開始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一股TBLT的研究浪潮隨之興起。戰(zhàn)斗在英語教學一線的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開展了任務型英語教學的系列研究,研究對象涉及從小學到大學各個學段的學生,內(nèi)容涉及培養(yǎng)英語聽力、口語、閱讀、寫作等的各種技能或語言綜合運用能力。那么,TBLT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有什么樣的應用優(yōu)勢與價值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TBLT模式的應用即是將語言應用、理論知識教學融入到課堂之中,在學生交流過程中實現(xiàn)知識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tài)中,具有良好態(tài)勢。而且學習過程也是英語運用的過程,教師只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情境,學生即可以在所設計目標的引導下逐步完成學習任務,突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TBLT模式在英語教學中具有很多的優(yōu)勢與價值。
首先,TBLT模式應用中切實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币虼私虒W中知識的傳遞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如何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求知欲望。在TBLT設計中教師需要通過各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參與學習的能動性,給予學生更多自由發(fā)揮的機會,進而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激勵、自我實現(xiàn)和發(fā)展??赡苄灾皇?,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知識基礎、學習習慣等劃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采用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方式讓學生一起完成學習任務,而不是單獨進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積極性、協(xié)作性與成就感。
其次,在英語教學中采用TBLT模式能夠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英語作為一門應用型語言,學生的實用能力直接關系著教學成效。在TBLT模式中則強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交流與合作,倡導采用體驗式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師設定好學習目標后,教師即可以調動學生語言學習和非語言資源鼓勵學生完成學習任務,解決各種交流情境下的問題。因此TBLT模式很好的促進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在生活情境之中靈活的使用已有知識,這對于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無疑具有重要價值。
第三,在英語教學中采用TBLT模式體現(xiàn)出教學的差異性,實現(xiàn)促進全體學生共同發(fā)展目標。在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很難體現(xiàn)出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那些學習基礎差、興趣不高的學生很容易失去英語學習的信心。而TBLT模式中切實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對學生英語學習過程并沒有嚴格的要求,而是希望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知識基礎參與到學習之中。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為英語學習設計一個多層次的學習任務。
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TBLT模式已經(jīng)應用十分的廣泛。TBLT模式的應用現(xiàn)狀調查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的教師認識到TBLT模式的優(yōu)勢,但在使用過程中還存在諸多的不足,對TBLT模式應用成效產(chǎn)生一定影響。
首先,目標設計后,任務實施難。在英語教學中,大部分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TBLT模式使用中亦是如此。例如每個班級幾乎都有幾十個學生,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應用需要在一定時間內(nèi),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學習任務。而課堂時間僅僅40分鐘左右,這就導致實際教學中難以發(fā)揮TBLT模式的優(yōu)勢,即使能夠完成,教學模式應用成效也較低。
其次,TBLT模式實施的關鍵在于“任務”,教學質量的關鍵在于“任務管理”。但是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采用小組交流合作模式,教師很難對學生自主學習活動進行有效的控制,課堂反饋質量不高。尤其是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教學設計將學習任務分為多個小任務,在學生完成過程中教師無法進行監(jiān)控,進而影響TBLT模式的 質量。
導致TBLT模式應用質量不佳的原因是多樣的。主要可以從學生知識角度、教師角度兩個方面進行說明。首先從學生角度看,由于班級中學生英語基礎知識差異較大,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面臨的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自然也不同。如果設計為統(tǒng)一性的任務,知識基礎差的學生很難跟上其他同學學習節(jié)奏;知識基礎好的學生又存在“吃不飽”現(xiàn)象。從教師角度看,在實施TBLT模式中對教師英語素養(yǎng)、英語應用能力也提出較高的要求。但是部分教師英語課堂語言較少、口語較差,甚至依然采用漢語教學。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利用英語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真實的英語應用環(huán)境。或者教學中教師占用過多的時間,而留給學生自主交流時間少,忽視了學生應用能力的 發(fā)展。
TBLT模式的應用對于學生英語綜合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其重要。針對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探討其具體實施策略。
TBLT模式設計中可以將教學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任務后階段。
任務前階段也可以稱之為教學準備階段,這個階段的任務是通過教學設計來做好教學準備,同時讓學生充分的了解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性,樹立英語知識學習的信心。在任務前階段首先是需要對學生學具體情形進行充分分析,了解學生之間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方面的差異,繼而基于此做好教學任務設計。例如在將學生按照知識基礎劃分為三個層次后,教學任務目標設計中也可以針對性的設計。如高層次的學習目標可以針對知識基礎優(yōu)秀、學習興趣高的學生,將目標設定為英語學習中盡量采用英語交流、表達自己的觀點;而知識基礎與學習興趣一般的學生,其學習任務則可以設定為熟練進行英語對話,并掌握其中詞匯、句法;對于英語基礎知識薄弱,學習信心較差的學生則可以要求他們能夠聽懂簡單對話,回答一些簡單英語問題即可以。在不同目標的引導下,每個學生都能夠找準自己努力的方向,調動每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任務中階段,主要是鼓勵學生積極的交流、互動運用自己已有知識完成學習任務。在該階段中,教師需要給予積極的引導,確保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所以任務中階段的關鍵在于小組學習活動。從建構主義理論看,學生知識的學習更多來源于與同學的互動,在互動過程中學生才能開口說英語,提高應用能力。而且在交流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發(fā)言機會,在熱情的討論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做好分組,嚴格按照“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同時根據(jù)任務的難易度,控制課堂節(jié)奏。
在任務后階段主要是進行教學評價,對TBLT模式質量進行考核,在評價過程中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不足。在任務后階段的評價之中需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教學評價必須分層進行,即根據(jù)每個層次學生學習目標進行評定,而不能采用統(tǒng)一的標準進行評價。當然,任何階段學生的評價都要盡量采用鼓勵、肯定性的語言,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二是教學評價開展要樹立多元主體,即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畢竟通過生生評價才能更好發(fā)現(xiàn)交流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做好TBLT模式各個準備階段的工作后,在課堂上就需要教師發(fā)揮作用,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為任務型教學模式的實施提供一個良好的、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
首先,教師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教師處于引導位置,切實發(fā)揮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學活動始終是在教師的控制、帶動下進行,學生被動接受英語知識。而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和情感發(fā)展沒有得到重視,嚴重影響學生主動學習興趣。所以,在TBLT模式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理念,教師身份轉變?yōu)榛顒拥慕M織者,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積極學習、合作學習。
其次,在任務型教學模式實施中,主要是以學習任務來驅動學生學習。即教師在英語教學中可以針對性設計教學任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選擇活動內(nèi)容。在任務的驅動下,讓學生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途徑并實現(xiàn)對英語知識的學習與應用。在此背景下,需要教師在TBLT模式應用中不能局限于教材內(nèi)容,應該大膽創(chuàng)新,讓英語教學內(nèi)容更符合學生生活與應用實際。
在英語TBLT模式實施中,發(fā)揮學生能動性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學習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愉悅、民主的學習氛圍。在這種和諧的氛圍之中,師生之間交流、生生之間的互動才能平等,學生在不斷的學習與進步之中樹立英語學習的信心。創(chuàng)建和諧的課堂氛圍一是需要教師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在TBLT模式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都是平等的合作關系,教師平等看待每個學生。二是生生之間平等交流,尤其是小組之間的學生要在平等交流中獲得進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TBLT模式實施中教師需要為學生創(chuàng)建真實的英語情境,這是提升任務型教學模式質量的關鍵所在。例如,教師在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設計任務,開展任務型教學模式時,在深入分析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建出與學生生活環(huán)境、學習經(jīng)歷和社會現(xiàn)實密切相關的語言任務場景。讓英語學習場景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以及參與小組交流的主動性。學生在真實英語情境中,才能學習到更多的詞匯與語言知識。又如在每年元旦學校都會組織各種活動,教師也可以結合這些情境來構建內(nèi)容豐富的學習場景,或者與當?shù)氐哪承┐笮突顒酉嘟Y合,讓學生在這些場景中對話,提高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
根據(jù)筆者所熟悉和了解的相關理論知識,系統(tǒng)地梳理了任務型教學(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文中多簡稱TBLT)模式特點、價值以及應用原則。繼而在此基礎上對英語教學中任務型教學模式應用常見問題進行論述?;诖颂岢鋈蝿招徒虒W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應用策略??梢姡鄬τ趥鹘y(tǒng)英語教學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不僅能有效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而且在真實情境之中,學生英語學習質量、英語應用能力、英語綜合素養(yǎng)等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提升。因此,在未來教學中倡導積極進行嘗試,根據(jù)學生英語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具體情形來科學進行教學設計,進一步強化學生語言應用能力,實現(xiàn)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