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楊志男,王利民,高辛財,韓 旭
(1.北京建筑大學土木與交通工程學院,北京 100044; 2.北京建工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015; 3.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82)
鋼拱架是隧道初期支護中重要組成部分,其可分為鋼格柵及型鋼兩種[1]。針對其支護特性及設計方法,國內外學者做了大量研究。馬棟等[2-4]通過現(xiàn)場試驗研究了在隧道初期支護結構中采用高強鋼筋,發(fā)現(xiàn)其可提供更好的支護效果。Seungjun Kim等[5]通過理論分析、室內試驗方法對采用四角格柵初期支護結構的力學性能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其可解決支護局部失穩(wěn)問題。張德華等[6-10]通過現(xiàn)場試驗與室內試驗相結合的方式,分析型鋼與格柵的適應條件。張厚江等[11]提出全封閉格柵鋼架支護體系,闡述其優(yōu)勢,并通過室內試驗及現(xiàn)場試驗驗證其可行性。梁中勇等[12]提出型鋼拱架協(xié)同支護方案,并通過數(shù)值模擬進行驗證,結果顯示使用該方案后支護效果得到顯著提升。也有很多專家改變型鋼、格柵設計參數(shù)并對相應支護效果進行了研究[13-20]。盡管有如此多關于型鋼格柵的研究,但遺憾的是,還是存在一些盲區(qū):在隧道工程實際施工中,受施工條件影響,鋼拱架不得不分節(jié),施作時再進行分部拼裝。支護結構鋼架的受力薄弱點為鋼架連接節(jié)點處,目前鋼架節(jié)點處基本采用鋼板螺栓連接,但是,節(jié)點連接強度對于鋼架整體受力性能的影響,或者說節(jié)點連接對于鋼架剛度的減少有多少仍不清楚,需要通過試驗進行研究。初支聯(lián)拱二襯獨立的新型礦山法隧道支護體系,是將大跨度的多心圓斷面轉化為兩個跨度的小斷面,初期支護采用型鋼,二襯和防水獨立施作,該方法具有施工工序簡單、支撐拆除量少、造價低等優(yōu)點[21]。基于上述問題,按照初支二襯連拱隧道形式——鋼筋網(wǎng)+鋼拱架或型鋼+噴射混凝土,設置型鋼格柵分節(jié)及不分節(jié)四類混凝土梁構件,考慮隧道襯砌主要承壓,即使受拉,荷載也很小,通過室內加載試驗對比,得到如下結論,設置節(jié)點會導致減小結構極限承載力,降低結構的強度、剛度,構件整體性下降;削弱型鋼、格柵自身性能,降低型鋼、格柵與混凝土間的協(xié)同作用,混凝土提前脫離工作;開裂提前,裂縫開裂、構件變形程度加重,構件出現(xiàn)斜拉破壞;對型鋼混凝土類初期支護構件的影響要更顯著,從結構內部來看,該影響體現(xiàn)在對鋼架的影響。該結論可為隧道型鋼格柵比選時,以及在實際施工考慮設置節(jié)點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型鋼及格柵鋼架節(jié)點受力性能對比試驗試件編號X,試驗室制作型鋼噴混構件:尺寸0.44 m(寬)×2.5 m(長),見圖1;格柵混凝土梁構件:0.3 m(寬)×2.5 m(長),見圖2。試件高度均為300 mm,構件節(jié)點布置如下。
(1)鋼架采用I20a,型鋼不分節(jié),記為A組構件;
(2)鋼架采用I20a,型鋼中間分節(jié),記為B組構件;
(3)鋼架采用H170格柵鋼架,鋼架不分節(jié),記為C組構件;
(4)鋼架采用H170格柵鋼架,鋼架中間分節(jié),記為D組構件。
圖1 型鋼鋼架混凝土梁(單位:mm)
圖2 格柵鋼架混凝土示意(單位:mm)
考慮隧道襯砌主要承壓,即使受拉,荷載也很小,試驗采用四分點荷載加載,加載裝置如圖3所示。支座應具有500 mm以上高度。圖中支座及墊板長度應大于試件寬度,圖4為支座截面示意,支座采用Q345鋼材,縱向長度為1 800 mm。此外考慮到試件在加載過程中支座可能出現(xiàn)滑移,在底座梁上安裝防滑裝置,如圖5所示。
圖3 加載裝置示意
圖4 支座截面(單位:mm)
圖5 支座防滑措施
試驗構件主要受力由一榀鋼拱架承擔。不考慮混凝土作用,以一榀工字鋼拱架為對象計算荷載。構件為I20a型鋼(材質Q235),材料屈服強度fy=215 MPa、抗剪強度fv=125 MPa,四分點荷載狀態(tài)下(假設每個四分點荷載均為F),在跨中、支座分別出現(xiàn)彎矩最大值、剪力最大值,由于工字鋼澆筑在混凝土內部(不考慮其整體穩(wěn)定性),為使構件破壞,經(jīng)計算,在僅考慮工字鋼梁的情況下,試驗加載千斤頂至少需要提供177.24 kN。
考慮到上述荷載計算為考慮鋼筋網(wǎng)片以及混凝土作用,且未減去加載梁和分配梁自重,最終確定選用最大荷載為500 kN(選用500 kN千斤頂)。
采用單調分級加載為該試驗加載機制。在加載至荷載計算值以前,每級加載值為荷載計算值的20%,達到此值后,每級加載值降至荷載計算值的10%,當構件出現(xiàn)明顯彎曲現(xiàn)象后設置每級加載值降至荷載計算值的5%。此外,每級加載時間相等,每級荷載加載完成后持荷15 min。首次試驗每級加載值為荷載計算值的10%,出現(xiàn)明顯彎曲現(xiàn)象后,每級加載值適當放慢以防止出現(xiàn)意外狀況。
通過直接加載的方式對試驗構件加載,并通過荷載傳感器讀取施加于試件的荷載值,在后期數(shù)據(jù)處理過程中,試件所承擔的荷載應加上分配梁自重和試件自重。
試驗開始前應在試件側面涂刷白色石灰漿,并繪制100 mm×100 mm的網(wǎng)格以便在試驗過程中在側面上畫出混凝土裂縫。添加位移傳感器測得跨中撓度,位移傳感器量測范圍為±50 mm,梁跨中底部安裝1個位移計進行量測。應變通過安裝應變片測得,其安裝示意見圖6。
圖6 應變片安裝位置示意(單位:mm)
圖7為構件A、B的開裂情況,圖8為荷載-撓度曲線。
構件裂縫擴展情況:在破壞荷載作用下,裂縫首先在彎矩較大處構件跨中部位出現(xiàn)開裂。然后由于不同軸拉拔導致被迫放置的墊塊引起局部應力,致使隨著荷載的增加端部和混凝土局部裂縫數(shù)量逐漸增加,當達到極限荷載時裂縫數(shù)量不再增加,但裂縫長度與寬度逐漸變寬,當裂縫達到混凝土受壓區(qū)不再擴展,寬度達到2~3 mm,符合構件的破壞特征。
圖7 A、B構件開裂情況
構件變形分3階段,加載初期,構件荷載值隨撓度增加呈線性增長,處于彈性階段。繼續(xù)加載,當構件開始出現(xiàn)垂直于構件沿軸向方向的裂縫時,構件處在攜帶裂縫工作階段,于此階段,構件強度、剛度降低,構件裂縫呈對稱出現(xiàn)并增多,變形發(fā)展速度加快。加載至一定程度時,構件的荷載不再增加,撓度急劇增加,混凝土脫離工作,型鋼承受主要荷載,此階段為第三階段,混凝土脫離工作階段。
圖8 A、B構件荷載-撓度曲線
加載早期,構件A、B均處于彈性階段,二者撓度及承載力水平接近。繼續(xù)加載,構件開始出現(xiàn)垂直裂縫,進入帶裂縫工作階段,A構件加載至70 kN,占極限荷載的23.3%,撓度達到1.25 mm,3條較短裂縫在構件A跨中純彎段部位出現(xiàn),裂縫延伸長度達到構件截面高的1/5。加載至110 kN,達到極限荷載的36.7%時,撓度達到2 mm,在離加載位置較遠處剪彎段呈對稱出現(xiàn)兩條新的垂直裂縫。繼續(xù)加載,裂縫向上延展,加載至280 kN,所占比達到極限荷載的93.3%,撓度達到7.1 mm,裂縫延展到構件高度的3/4,靠近受壓區(qū),構件撓度的增長速率驟增,混凝土脫離工作,加載至300 kN,撓度達到11 mm,此時荷載值為構件A的極限荷載值。
構件B加載至41 kN,所占比達到極限荷載20%,撓度達到0.5 mm,在構件跨中純彎段出現(xiàn)2條裂縫,裂縫延伸長度達到構件截面高的1/5。加載至102.5 kN,所占比達到極限荷載50%,撓度達到1.85 mm,在剪彎段出現(xiàn)2條裂縫,且有斜裂縫出現(xiàn),裂縫長度達到構件寬度的1/3。加載至184.5 kN,所占比達到極限荷載90%,撓度達到4.8 mm,裂縫延展到構件高度3/4,接近受壓區(qū),混凝土基本喪失工作能力。加載至205 kN,撓度達到6.15 mm,此時荷載值為構件B的極限荷載。
型鋼混凝土構件,設置節(jié)點,加載早期對構件的影響較小,二者撓度相差很小,構件未出現(xiàn)明顯開裂。加載至構件攜帶裂縫工作階段,出現(xiàn)裂縫荷載值及其占極限荷載值的百分比更小,構件提早出現(xiàn)裂縫,構件裂縫延展、變形發(fā)展更快,伴有斜裂縫出現(xiàn)。到達混凝土脫離工作能力時,其對應荷載值及其占極限荷載值的百分比更小,混凝土提前脫離工作,屈服極限到承載力極限區(qū)域也變短。達到屈服時,極限承載力降低44.4%。在整個加載過程,設置節(jié)點,構件的強度、剛度均顯著降低,表現(xiàn)出較差的延性,伴有斜拉破壞。
圖9為構件型鋼應變-荷載曲線及混凝土應變-荷載曲線。A、B構件中型鋼在加載過程中應變呈穩(wěn)定增長趨勢,構件B型鋼應變一直高于構件A,在150 kN位置,構件B型剛應變達到構件A的143%。A、B構件的混凝土應變隨加載二者間差距越來越大,在200 kN位置,構件B應變最大達到了構件A的276%,構件A、B分別在加載至300,200 kN時,混凝土應變劇增,混凝土脫離工作,此值與在構件開裂變形觀測到的混凝土脫離工作能力荷載值相近。設置節(jié)點會降低型鋼、混凝土自身承載力水平和抵抗變形能力。
圖9 應變-荷載曲線
在加載過程中,在構件中的混凝土與型鋼間產(chǎn)生剪切力,也即黏結力,使得型鋼與混凝土間的內力得到傳遞,保證二者共同作用。然而在實際加載過程中,二者間有相對滑移趨勢,削弱二者間的傳力效果。綜合分析構件混凝土應變、型鋼應變,二者差距越大,滑移現(xiàn)象越明顯,構件A型鋼應變最小可達到混凝土應變的20%,構件B則達到13%,可見,設置節(jié)點,型鋼與混凝土間滑移現(xiàn)象加重,型鋼與混凝土間的黏結作用減小,減弱二者間的傳力效果,使構件型鋼與混凝土的協(xié)同作用變弱。
格柵混凝土構件整體裂縫擴展趨勢及變形趨勢同型鋼混凝土構件。圖10為構件C、D開裂情況,圖11為構件的荷載-撓度曲線。
圖10 構件開裂情況
圖11 構件C、D荷載-撓度曲線
構件C、D在加載早期,構件承受荷載值隨撓度增加呈線性增長趨勢,處于彈性階段,且相同撓度值下,構件C對應荷載值高于構件D,最大可達到構件D的136%。構件C加載至70 kN,達到極限荷載的31.1%,撓度達到0.5 mm,出現(xiàn)2條垂直裂縫在構件跨中位置的純彎段,裂縫長度延伸至構件高度的1/4。加載至110 kN,達到極限荷載的48.9%,撓度達到1.79 mm,呈對稱出現(xiàn)4條垂直裂縫在構件的剪彎段,裂縫長度延伸至構件高度的1/3。加載至210 kN,達到構件極限荷載93.3%,撓度達到7.69 mm,裂縫長度延伸至構件高度的2/3,構件混凝土喪失工作能力,構件裂縫擴展、變形發(fā)展加快。加載至225 kN,撓度達到8.55 mm,達到構件B的極限荷載。
構件D由于記錄人員疏忽,荷載實際對應裂縫值為圖片中所記錄荷載值1/2。構件D加載至36.16 kN,達到極限荷載的24.6%,出現(xiàn)2條垂直裂縫在跨中純彎段,撓度達到0.86 mm,裂縫長度延伸至構件的1/3。加載至56.74 kN,達到極限荷載的30.9%,撓度達到1 mm,出現(xiàn)1條斜裂縫、2條垂直裂縫在剪彎段,裂縫長度最長延伸至構件高度的1/2。加載至158.63 kN,達到極限荷載的86.4%時,撓度達到6.95 mm,混凝土脫離工作,裂縫延伸至構件頂部。加載至184.79 kN時,撓度達到9.06 mm,荷載值達到構件的極限承載力。
格柵混凝土構件設置節(jié)點,在加載早期就有影響,在彈性工作階段相同撓度條件下最多降低26.4%的承載力。在構件加載第二階段攜帶裂縫工作階段,出現(xiàn)裂縫時的荷載值及其占極限荷載比率更小,構件提早出現(xiàn)裂縫,裂縫延展、構件變形發(fā)展更快,也伴有斜裂縫出現(xiàn)。到達混凝土脫離工作能力時,其對應荷載值及其占極限荷載值比率更小,混凝土提前脫離工作,屈服極限到承載力極限區(qū)域變短。在整個加載過程,構件D相比構件C減少17.9%的極限承載力,設置節(jié)點,構件的強度、剛度均顯著降低,表現(xiàn)出較差的延性,出現(xiàn)斜拉破壞,且隨加載產(chǎn)生的構件開裂、變形相比型鋼混凝土構件,設置節(jié)點對格柵混凝土構件削弱效果更小。
圖12 應變-荷載曲線
圖12為構件的格柵應變-荷載曲線、混凝土應變-荷載曲線。加載過程中構件D型鋼應變一直高于構件C,且構件D的應變增長速率要高于構件C,在175 kN位置處構件D格柵應變可達到構件C的113%。構件D的混凝土應變在加載過程高于構件C,在170 kN位置,構件C混凝土應變達到了構件D的282%。格柵設置節(jié)點,會降低構件型鋼、混凝土承載力水平以及抗變形能力。其中,對比型鋼混凝土類構件與格柵混凝土類構件,設置節(jié)點對構件中鋼架變形的影響,型鋼混凝土類構件更顯著,對混凝土變形影響,兩類構件差異不大。
綜合分析構件混凝土應變、格柵應變,在混凝土未失去工作能力前,構件C型鋼應變最小可達到混凝土應變的18%,構件D型鋼應變最小可達到混凝土應變的12%。對格柵混凝土構件,設置節(jié)點,也會降低格柵與混凝土間的黏結力,削弱格柵與混凝土協(xié)同作用,且與型鋼混凝土構件相比,對構件混凝土與鋼架間共同工作能力的影響二者差異不大。
在隧道工程實際施工中,受施工條件影響,鋼拱架不得不分節(jié),施作時再進行分部拼裝。通過室內加載試驗,研究設置節(jié)點對型鋼、格柵混凝土初期支護結構力學性能的影響,得到如下結論。
(1)設置節(jié)點,會減小型鋼混凝土構件44.4%極限承載力,減小格柵混凝土構件17.9%極限承載力,降低初期支護結構構件的強度、剛度。降低型鋼、格柵自身性能,型鋼、格柵與混凝土間的黏結作用變差,對型鋼、格柵與混凝土的協(xié)同工作性能不利,提早使混凝土脫離工作。
(2)設置節(jié)點,使構件開裂提前,加載時,加快結構變形、裂縫擴展,構件開裂程度更嚴重,在剪彎段出現(xiàn)斜裂縫,構件出現(xiàn)斜拉破壞。
(3)在設置節(jié)點對初期支護結構影響中,對型鋼混凝土構件影響體現(xiàn)在加載后期構件帶裂縫工作階段,對格柵混凝土類構件影響體現(xiàn)在加載全過程。設置節(jié)點對型鋼混凝土構件性能影響要顯著強于格柵混凝土類構件。
(4)從結構內部來看,對比型鋼格柵混凝土類構件,設置節(jié)點對構件鋼架影響顯著,但對構件混凝土結構變形及鋼架混凝土共同工作能力削弱程度,兩類構件相近。
(5)隧道工程實際施工時,在可能的情況下,少設置節(jié)點,選用型鋼拱架支護,應著重考慮節(jié)點設置對隧道的影響,建議在工程允許的情況下優(yōu)先使用格柵拱架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