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門市江海區(qū)外海街道中心小學
我國書法藝術是東方的一顆璀璨明珠。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jié)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因此,我們必須傳承漢字文化,重視書法教育。在書法教學中不斷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學生進行主動、高效的學習,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習慣。那么,如何在小學進行書法教學呢?
傳統(tǒng)的書法課堂教學以教師傳授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隨著新課改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逐漸成為學生的主要學習方式,課堂也成為開放互動的課堂。我一改以往“中規(guī)中矩”的先示范后講解的方式,先讓學生嘗試寫。一個看似簡單的筆畫在孩子們的手里變得長短不一,有粗有細,奇形怪狀。我適時在黑板上也寫上相同的筆畫,讓孩子們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之處。在這個開放互動的課堂中,鼓勵孩子們各抒己見,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互相探討,共同來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讓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將教學過程變成師生、生生互動的過程,變成一種體驗感受、共同成長的過程。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持久,為此我設計了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課堂游戲,讓初學的學生在游戲中提高學習書法的興趣。
1.新課導入,故事激趣
如教授 “爬”字,我通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呈現(xiàn)新課:“爪”和“巴”兩兄弟一起去爬山,“巴”弟弟累了,“爪”哥哥伸出長長的手臂拉了他一把,很快他們爬上了山頂。生動展示了“爬”字該怎樣寫:爪是哥哥,寫大些,巴是弟弟,寫小些。而且兩兄弟靠得很緊,爪的一捺要寫得長些。
2.評價作業(yè),游戲激趣
“小小啄木鳥”:投影展示幾位同學的作品,讓全體同學對照書中的范字,評一評、找一找、改一改。在互評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書法的欣賞評判能力。
“火眼金睛”:小學低年級學生對書法還沒有形成較強的觀察力,總是難以發(fā)現(xiàn)筆畫之間的差別,我嘗試把基本筆畫的不同形式放置于一個具體的字當中,讓學生找一找里面有它的哪幾個形式,看誰的眼睛最亮,能最快發(fā)現(xiàn)。孩子們在尋找和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逐漸記住了各種筆畫的特征。
“筆畫接龍”:我嘗試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一人寫一筆,合作組成一個完整的字。通過游戲不難發(fā)現(xiàn),盡管每一筆都寫得很漂亮,但整個字還是不好看,讓學生通過實踐體驗到,寫好整個字要注意間架結構、筆畫穿插,為今后的寫字教學打下基礎。
要燃起學生對寫字的興趣,正面鼓勵非常關鍵。因此,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及時給予肯定,樹立范本,讓其他同學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學生寫字時,教師要在行間巡視,寫得好的字上加顆“☆”;對于個別“差生”,也可以手把手指導。這樣一來,可大大地調(diào)動學生寫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時,教師可以把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展現(xiàn)給全班看,被展示的作品可以是老師精心挑選的,也可以由學生自主推薦。教師應盡量為孩子創(chuàng)造展示的機會,及時對學生給予表揚或鼓勵。此外,可在教室開辟優(yōu)秀作業(yè)專欄,在墻上“公開發(fā)表”,讓大家比比誰上榜次數(shù)多。從而讓學生樹立自信心,感受成功的喜悅,讓書法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貴有恒,學習書法尤其需要恒心和毅力。在教學過程中,我經(jīng)常給學生講王羲之、王獻之和岳飛等古人的練字小故事,激勵學生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練字。
此外,我還引導和鼓勵學生自己動手書寫“持之以恒”“水滴石穿”等座右銘,掛在家中勉勵、鞭策自己。這既是一個自主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可以時刻警醒學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事實證明,在書法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情感教育,能夠取得喜人的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書法教學中,教師應轉(zhuǎn)變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設計靈動的書法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學習中傳承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書法水平和綜合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