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許昌市健康路小學 陳會玲
一直以來都有習作教學是語文教學半壁江山的說法。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作是思維的表現(xiàn),也是鍛煉學生表達能力的重要內容,是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但是當前的小學語文習作課還存在很多問題,比如,習作教學缺乏科學嚴謹?shù)慕虒W方法,應試教育下習作教學呈現(xiàn)功利化、程式化,過分重視習作的結果忽視了過程教學;另外,學生普遍對習作興趣不濃,不喜歡習作,更害怕習作,甚至存在一定的厭學表現(xiàn)。深入挖掘習作教學存在問題的原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原因不是單一的,除了教師、學生之外,教材也是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之一。教材是習作教學開展的憑借和前提,也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有效載體。因此,小學語文習作教材便成為研究的重點。
其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應該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新課程標準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核心,也是教材編訂的科學內核,無論是習作教材還是呈現(xiàn)方式都要以新課程標準為依托,緊密與課程標準相契合。課程標準是依據(jù),呈現(xiàn)內容則要達到比教材內容更高的高度。
其二,建立和健全習作評價機制。首先,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中要提出相對完善可行的習作評價標準,比如從內容、態(tài)度、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等方面著手,形成多元的評價體系,甚至在每一次習作后都要附上一張完整的習作評價表格,不僅有利于學生自查,更有利于教師下次的引導。其次,增加習作修改的相關要求。修改是習作教學的再教育,是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載體,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更加需要反復雕琢,每一次修改都是對學生能力的深化。最后,將學生自查與互查相結合。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生在習作完成后的“讀一讀”“查一查”環(huán)節(jié),可以通過自讀對習作內容和標點進行完善,還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修改。但是,要建立完整的自查、互查評價體系。筆者認為,習作教學評價中應該有習作修改的評價內容,為學生自查、他查提供評價參考。
其三,習作情境的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多彩。小學語文習作的目的在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習作教學的開展需要一定的情境設置。因此,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該更多地融入自命題寫作,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大的想象空間,這也正是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情真意切;意境高遠;寓理豐富”的情境式習作。小學六年級學生思維已經相對完善,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從情境習作向意境習作過渡。
其四,通過創(chuàng)設豐富的活動增強習作教材的生動性。習作來源于生活,而新課程標準中習作活動化的趨勢更加明顯。當然,學生或許在日常生活中能獲取更多的素材,但是沒有經過加工和思考的素材是不能成為好文章的。所以,習作教材要設計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如秋游、調查等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生活、領悟生活,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思考。
其一,統(tǒng)編版教材應該融入更多的圖形,激發(fā)學生想象力。當前,統(tǒng)編版教材的看圖習作多是在以前幾個版本的基礎上豐富起來的。小學生還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色彩鮮明的圖畫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很多習作是需要想象力支撐的,一幅色彩絢麗的圖畫能啟發(fā)學生豐富的想象,讓學生在習作中充滿自信。就目前而言,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圖形相對較多,也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習作積極性,有利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自信習作。
其二,更多融入習作知識的內容。習作知識是習作活動開展的基礎,寫作是要以習作知識為依托展開的,而且習作知識應該具有完整性和系統(tǒng)性,明確教師應該教給學生什么樣的習作知識以及怎么教。比如在統(tǒng)編版小學六年級下冊習作模塊“寫出真情實感”中,教師可以借助情境模式創(chuàng)設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這就要求將體會作品真情實感的知識和技巧融入教材,貫穿于整個習作教學過程,梯度配置。筆者認為,習作知識的融入應像沐浴春風般的潛移默化,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將知識進行應用。因此,隱性的習作知識教育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體會到習作的美麗,對習作保持更加強烈的興趣。
其三,習作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在傳統(tǒng)的習作教學中,教師是按照教材內容教學的,要求學生在習作中做什么、應該怎么做,忽視了學生在習作中的主體作用。統(tǒng)編版小學語文習作教材將習作分為前、中、后三個階段,不同階段指導的方式不同,但是習作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筆者認為,習作教材不僅應該指導教師應該怎么教,還應該指導教師教學生怎么學,讓教師和學生掌握更加科學的習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