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夢茹
【摘?要】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產物,他們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加上年齡較小,缺乏正確引導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作為兒童學習和生活中接觸比較頻繁的班主任要留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兒童出現(xiàn)的各種問題的表現(xiàn),并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出應對的策略,以此來提高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鄉(xiāng)村教育的振興。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
筆者經過走訪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鄉(xiāng)村中的留守兒童在學業(yè)、行為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很多留守兒童存在著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不佳和孤僻、叛逆、自卑和不合群等心理問題,使得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之一。本文中,筆者首先分析了當前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表現(xiàn),然后以班主任的視角談談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的策略。
一、對農村中留守兒童問題的分析
1.學習狀況令人擔憂
學習問題一直是農村留守兒童眾多問題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在小學階段,由于課堂時間是有限的,班上學生眾多,班主任無法兼顧到每個學生的方方面面,而留守兒童在家庭生活中由于沒有父母的監(jiān)督,而爺爺奶奶大多溺愛他們,因此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較差,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放學后很少復習功課和寫作業(yè),學習成績比較差。
2.行為習慣不佳
由于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管教,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長大,而爺爺奶奶由于教育觀念比較落后,難以擔當合格的監(jiān)護人,老人多數都溺愛留守兒童,有著他們的想法,百依百順,自然而然地留守兒童變得越來越放縱,因此留守兒童養(yǎng)成了不良的行為習慣。比如,撒謊、打架、逃學、沉迷網吧、游戲等,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還會做出干擾其他同學學習的行為。這無論是對于班級的正常教學,班主任的日常管理還是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來說都埋下了隱患。
3.或多或少存在性格缺陷
在性格特點方面,由于從小不能在父母的膝下成長,缺少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留守兒童在成長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兩種極端的性格:一個是暴躁頑皮,主要體現(xiàn)在通過比較出格的行為來引起班主任和家長的注意,另一種是性格比較內向,沉默寡言,內向靦腆,不愿意與他人交流,久而久之,學生容易變得不合群,嚴重者甚至會出現(xiàn)自閉癥的傾向。另外,還有部分學生身患殘疾,這部分學生與正常學生相比,更容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敏感、多疑,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不合群,敏感自卑。由于不合群,身邊缺乏有效的引導和監(jiān)管,有的留守兒童會采取極端的方式來發(fā)泄情緒。
二、班主任做好留守兒童工作的策略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深入了解學生
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學校和班級是他們學習和生活的場所,班主任是除了家庭成員外接觸最頻繁的人,可以說是他們的第二任家長。為了幫助留守兒童健康地成長,班主任要承擔起必要的責任,像關心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留守兒童,認真、耐心地對待每個留守兒童和班級上的問題學生。為此,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兒童的檔案,登記記錄每個學生的基本信息,包括家庭住址、聯(lián)系人電話、緊急聯(lián)系人電話、父母工作單位、受教育程度、家庭其他成員的情況等等,從而全面了解留守兒童的成長背景和經歷,了解他們的性格特征,繼而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教育工作。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基本情況,班主任才可能與學生進行密切的交流,留守兒們才更積極主動地向班主任反映自己的各種問題,班主任才能根據學生反映的問題和情況,幫助留守兒童。農村中很多學生不怕家長,就怕班主任。這里的“怕”敬畏的成分居多,這是一種有益的師生關系,尤其是對于留守兒童來說,本來父母就不在身邊,沒有盡到應有的教育子女的責任,師生之間這種互相信任的關系可以幫助學生很好地排除心理上的障礙,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心理認知。
2.班主任細心觀察,關愛留守兒童
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班主任不但要緊抓留守兒童的學習工作,還要留心觀察班上留守兒童的心理活動和思想狀況,如果發(fā)現(xiàn)他們中的心理出現(xiàn)問題,要及時疏導解決。例如,班上一個女學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的生活起居一直由奶奶照顧。有一次放學后,筆者發(fā)現(xiàn)這位女學生遲遲留在教室里不肯回去。經過筆者的詢問才知,這幾天她奶奶不在家,她晚上不敢一個人在家里。后來,筆者和學校有關領導商量后決定,征得這個女生奶奶的同意后,暫時安排她和筆者居住。因此,她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都會想到和筆者溝通交流。
3.家校聯(lián)合,發(fā)揮家長的作用
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班主任和學校的努力外,還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家長與子女之間天然的血緣關系是其他任何關系所無法取代的。父母要經常與子女、代理監(jiān)護人和學校教師聯(lián)系,以隨時了解和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情況,盡可能地讓子女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體貼。家庭關系和諧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留守兒童出現(xiàn)敏感、自卑和孤僻等心理問題的原因,部分在于家庭關系不和諧,與爸爸媽媽的關系比較僵硬,導致學生敏感自卑。作為父母,要主動邁出這一步,主動與子女處理好關系,學會表達對子女的關心,設法消除親子之間溝通的障礙,從而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作為班主任,也要注意到學生中出現(xiàn)的這類問題,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降低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學生產生的不利影響,為此班主任要定期對學生進行家訪,通過送教上門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對于問題比較突出的學生,要扮演學生與家長溝通橋梁,解決父母與子女之間溝通的障礙。
總之,農村留守兒童作為城市化過程中的一個產物,他們從小缺乏父母的關愛,加上年齡較小,缺乏正確引導的話,很容易出現(xiàn)各種問題,如,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不佳和孤僻、叛逆、自卑和不合群等。因此,關愛留守兒童的健康問題是振興鄉(xiāng)村教育的重要任務,也是維護鄉(xiāng)村穩(wěn)定與和諧,促進我國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保證。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需要學校、家庭和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參考文獻:
[1]葛夢凡.以學校為主體分析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有效措施——以秦皇島市海港區(qū)石嶺小學為例[J].改革與開放,2017(08):67+69.
[2]劉學.農村小學班主任對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探析[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3):156-157.
[3]王向清,崔雅稚.農村留守兒童情感缺失問題研究——以湖南益陽H區(qū)為例[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16,32(03):60-69.
(作者單位:廣西桂林市平樂縣平樂鎮(zhèn)龍窩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