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婧
語文教材中的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呈現分散性,教師在組織相關教學時,需要對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進行整合優(yōu)化處理,為學生提供良好學習情境,并為學生傳授一些學法,這樣才能讓學生順利進入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從更多方向展開教學引導,針對教學實際需要做出積極應對,為學生閱讀學習帶來更多啟迪和指導,以有效激活學生閱讀思維。
教材文本中有多種非連續(xù)性文本的信息存在,教師需要做好精心篩選,為教學設計提供良好素材基礎。閱讀提示、文本插圖、課后練習、閱讀資料、單元口語交際、語文園地、快樂讀書吧等,都屬于非連續(xù)性文本范疇,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需要做出篩選,針對學生學習需要做出設計,為學生提供難得學習機會,并在不斷感知體驗中形成學科能力。
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以不同形式呈現,教師在具體篩選時,需要綜合考慮教學實際需要,能夠對文本教學形成更多補充和支持,這樣的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才是具有高價值的信息。如教學四年級語文下冊《鄉(xiāng)下人家》,教材中有兩處插圖,以比較朦朧含蓄的手法展開表達,能夠給讀者帶來更多遐想,教師從這些插圖開始教學啟動,要求學生認真觀察這些插圖,篩選插圖中體現鄉(xiāng)村氣息的信息,體會鄉(xiāng)下人家環(huán)境的自然格局。學生打開課文,對兩幅插圖展開具體觀察和研究,找出很多值得關注的信息,對鄉(xiāng)下人家的自然環(huán)境有了更直觀的認識。教師追蹤性布設,讓學生根據觀察體驗,再為課文增加一幅插圖,看誰設計更有創(chuàng)意。學生接受任務后,對教材展開了深度研究。
教師要求學生觀察插圖,展示插圖內容,為學習文本奠定基礎,特別是讓學生添加插圖,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挑戰(zhàn)。學生從插圖創(chuàng)造中獲得的學習感知更為鮮活,讓學生添加插圖,成功調動學生參與非連續(xù)性文本學習的主動性。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情境設計時,教師要考慮學生學生的接受實際。學生對非連續(xù)性文本缺少基本認知,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需要深入學生群體,對基本學情有統籌掌握,以便做出針對性布設。材料搜集、觀察要求、梳理任務、媒體展示、問題引導、互動發(fā)動等,都能夠形成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情境,激活學生參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主動性。
在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啟動后,教師要借助多種輔學手段,為學生做針對性布設,以有效激活學生閱讀思維。如教學《三月桃花水》,教師在課堂導入階段,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圖片信息,讓學生結合文本閱讀,對這些圖片進行詳細解讀。學生觀察圖片時,教師給出具體的提示:這些圖片都屬于春天的景色展示,觀察圖片中有哪些物象信息,從這些信息中能夠獲取哪些啟示?學生對相關圖片進行詳細分析,自覺展開課堂討論。在學生展示之中,教師參與互動交流,引導學生對這些物象進行特點分析,深刻感知三月桃花水的特點。
這是一篇自主閱讀課文,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圖片信息,其目的是讓學生對春天景色有更直觀的體驗,并在圖片觀察中建立閱讀感知。三月的春天,有無限的風景,教師利用圖片展開教學調度,讓學生自然形成學習意識。
學生對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還存在很多認知短板,其學習方法也嚴重不足,教師要從學法角度展開傳授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多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以提升學生閱讀效率。非連續(xù)性文本是孤立的閱讀素材信息,教師要從關聯角度展開引導,促使學生能夠自然建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自覺性和關聯性。教師不妨為學生布設一些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任務,讓學生結合學法指導展開閱讀實踐,以提升閱讀效率,促使學生建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方法體系。
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時,需要給出更多學法選擇,讓學生自然進入閱讀學習環(huán)節(jié),以有效提升學習品質。如《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師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閱讀,對文本內容有統籌了解,然后重點觀察插圖,閱讀課后相關資料袋內容,并給出學生設計了具體的閱讀任務:關于恐龍,我們有太多的了解,雖然都是從動畫、科普文章中獲得的信息,但這些信息都是非常鮮活的。結合這些信息內容,展開集體討論,說說你對恐龍的了解,特別是關于恐龍的滅絕方面的內容,你有哪些個性理解呢?教師問題投放之后,立刻引發(fā)學生熱議。很多學生先細致閱讀這些素材信息,并積極參與互動討論,很快就有個性觀點生成。有學生認為,恐龍是世界陸地上最大的生物,它們曾經是這個世界的統治者,雖然后來滅絕了,但給我們帶來的啟示是多方面的。也有學生說,我們從動畫片上認識了恐龍,在一些公園中也有恐龍的雕像,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學習機會。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集體討論活動,讓學生利用課文和課后練習上的相關資料展開學習研究,成功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互動的主動性。教師沒有給出具體的要求,也不會對學生觀點進行評價,都為學生自由學習提供更多空間條件。教師利用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展開教學組織,給學生帶來更多學習啟迪,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素質,促進學科能力的成長。
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無處不在,教師在訓練組織時,要從學生學習需要實際出發(fā),為學生做出針對性布設,讓學生結合課外非連續(xù)性文本展開閱讀訓練,不僅能夠拓寬學生學習視野,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非連續(xù)性文本個體之間有密切關聯,教師在訓練設計時,需要進行統籌安排,讓學生在具體訓練中建立學習認知。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訓練設計時,教師要注意針對性拓展,讓學生參與到課外非連續(xù)性文本內容的搜集和分析活動之中,能夠促使學生自然建立閱讀學習認知。在教學《海上日出》這篇課文時,教師引導學生對海上日出重點描寫片段展開深入研究,自然形成鑒賞基礎。為拓寬學生學習視野,教師要求學生借助網絡信息渠道,搜集關于日出方面的描寫片段內容,并給出針對性閱讀鑒賞,準備參與班級展示活動。學生接受這個訓練任務后,都能夠快速行動起來,展開積極搜索,順利進入閱讀鑒賞環(huán)節(jié)。
教師為學生設計了課外日出描寫內容搜集和鑒賞任務,切準學生學習心理。學生對網絡信息搜集有更強敏感性,自然會積極響應,在具體鑒賞過程中形成的學習體驗也會更為豐富。教師利用課外非連續(xù)性文本信息展開訓練設計,其助學效果極為鮮明。
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有自身學科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策略設計和應用時,需要從更多方向展開操作和創(chuàng)新,精選教學內容,為學生快速進入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創(chuàng)造條件,教師適時傳授一些閱讀方法,也能夠有效提升閱讀品質,延伸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范圍,對全面塑造學生閱讀核心能力有積極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