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敏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語言知識五級目標要求學生“了解英語詞匯包括單詞、短語、習慣用語和固定搭配等形式;理解和領悟詞語的基本含義以及在特定語境中的意義;運用詞匯描述事物、行為和特征,說明概念等;學會使用1500—1600 個單詞和200—3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教育部2012)?;谝陨夏繕?,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內容包括4 項:(1)詞匯的4 種類型;(2)基本和特定語境含義;(3)描述和說明概念;(4)擴大詞匯量到1700—1900 個;教學要求包括3 個,即了解、理解、應用。
針對《課程標準》的要求,如何達到詞匯積累的數(shù)量和詞匯運用的質量是英語教學研究的重點。英國應用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曾說過,沒有語法,人們不能表達很多東西;而沒有詞匯,人們則無法表達任何東西(轉引自朱亞夫,2005)。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英語交際交流的能力,而達到這一目標,主要依托于詞匯。詞匯量的多少更會直接影響英語交際能否順利完成(崔榮學、姚明軍2018)。多年的詞匯教學研究形成了許多詞匯教學方法,例如鍵詞法、語義對應法、語境分析法、推導詞義法、詞根/詞綴分析法、概念法等(馬廣惠2016),而所有這些方法的使用都離不開英語例句的選擇,因此,把握初中生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關注社會時事熱點,分情況選擇例句,幫助學生在具體語境中掌握詞匯是大勢所趨。
學生在英語詞匯學習中感到無所適從,一方面花費大量時間記憶單詞;另一方面又時常抱怨背了就忘、一用就錯。詞匯逐漸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攔路虎”。經(jīng)過課堂觀察和文獻查閱,發(fā)現(xiàn)當前初中英語詞匯教學存在以下問題:
詞匯教學缺乏語境。教師在課堂上給學生呈現(xiàn)的詞匯意義和功能脫離語境,提供的詞匯練習機械,很少利用真實生活素材進行詞匯講解及訓練,從而無法幫助學生真實、有意義地表達情感和觀點。
詞匯例句陳舊過時。教師沒有及時更新詞匯教學所用的例句,依然沿用舊版本詞匯例句。例句無法吸引學生注意,枯燥乏味,影響了詞匯輸入(陳丹琴2010)。教師沒有意識到例句可以作為表達思想、感情,進行敘述、陳述、交流的工具,在例句的使用方面未能做到因時而異、因人而異。
詞匯教學方法刻板。部分教師因為課時緊,就簡單地讓學生朗讀或全班齊讀詞匯表,有時摘抄詞典中的單詞例句和用法,致使學生忙于記筆記。機械訓練和抄寫記憶抹殺了學生對詞匯學習的興趣。
例句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必要手段。好的例句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激發(fā)他們參與課堂的欲望,還能夠起到幫助學生消化詞匯、提升思維、增強文化意識的作用。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在選擇例句時應遵循以下四個原則:
初中生的校園生活豐富多彩,教師在選擇例句時可以多考慮學生所熟悉、喜歡的校園生活,將所授詞匯融入學生熟悉的例句場景,從而縮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易于學生對例句的記憶、對詞匯的掌握,真正意識到語言是可以用于自己的校園生活實際的。
觀察學校的一日安排,可以發(fā)現(xiàn)不少提供例句的場景。學校每天下午開展豐富多彩的拓展課,留出了陽光體育大課間運動時間;每學期還定期舉辦美食節(jié)、英語周等活動。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以這些活動為抓手設計例句。
例如,在講解replace 作動詞的用法時,結合學校的美食節(jié)活動,發(fā)現(xiàn)學生喜歡在美食節(jié)買小點心吃,而不愿意吃正餐,設計了以下例句:
不吃正餐,改吃點心,這不是什么好主意。
It is not a good idea to miss meals and replace them with snacks.
這句例句源于學生實際情況,融合了replace sth.with sth.(用某物取代某物)的用法,便于學生理解和實際運用。
又如,在講解substitute 作動詞的用法時,教師觀察到在拓展課學習中,學生滿足于掌握理論,而忽略實踐,針對此,設計了以下例句:
這門課教的是理論,但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實踐經(jīng)驗。
The course teaches you the theory but there’s no substitute for practical experience.
用there is no substitute for...如實反映學生上拓展課的狀態(tài),即學生感同身受,記憶得更加牢固。
再如,在講解health 時,結合學生陽光體育大課間的現(xiàn)狀,設計了以下例句:
健康勝于財富。
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通過將health、wealth 這兩個語音和形式相近的單詞放在同一句子中,方便學生對比記憶。
以學校生活為支架搭建例句,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夠培養(yǎng)其學以致用的意識,增強其詞匯學習興趣。
初中生的自我意識萌發(fā),興趣愛好豐富,如果能在詞匯教學中選擇以他們?yōu)橹魅斯?,涉及其興趣愛好的例句,一定能促進他們對詞義的理解,加深他們對詞匯的印象。例如,初中男生對運動、電子游戲感興趣,初中女生對閱讀感興趣。在詞匯教學中,教師可以此為依據(jù)選擇例句,拉近與他們的情感距離,促進其內化知識、提升語言運用能力。
例如,在講解inspiration 作名詞的用法時,教師觀察到班級女生對詩歌產生了莫大興趣,尤其喜愛田園牧歌式的鄉(xiāng)村詩歌,于是使用了如下例句:
兩位詩人都是從鄉(xiāng)村得到他們的靈感。
Both poets drew their inspiration from the countryside.
此處以draw one’s inspiration from 為支架,即“從哪里獲得靈感”,表述了詩人創(chuàng)作靈感的來源。
又如,在講解novelty 作名詞的用法時,教師發(fā)現(xiàn)班上很多男生熱衷于《王者榮耀》游戲,使用了如下例句:
《王者榮耀》一時爽,新鮮勁過倍無聊。
The King of Glory is fun for a while,but when novelty wears off,it becomes boring.
Novelty 是一個新詞,為加深學生的印象,使其能夠靈活運用,結合網(wǎng)課期間部分學生沉迷游戲這一現(xiàn)象,設計了該例句。例句不僅教會了學生詞匯,還融入了德育。
再如,在講解aboard 作副詞的用法時,結合籃球明星科比飛機失事的新聞,設計了如下例句:
不幸的是,飛機墜毀,機上9 名乘客全部遇難。
Unluckily,the plane crashed killing all 9 passengers aboard.
Aboard 作副詞有“在飛機上”之意。通過這一有新聞背景的例句,加深了學生對該詞的掌握。結合籃球明星科比飛機失事的新聞,教師還講解了legend 作名詞的用法,在此過程中設計了如下例句:
科比之死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一位網(wǎng)球傳奇球員莎拉波娃退役。
Kobe’s death promoted greatly the retirement of a tennis legend,Maria Sharapova.
Legend 有“傳奇”之意。將科比這一傳奇人物對另一傳奇人物的影響融入例句,進一步讓學生理解科比對于運動界的影響。
在適應學習風格差異的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與學習風格中的長處或學生偏愛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學對策(王新菊2005)。迎合學生的興趣愛好,不僅能夠在詞匯教學上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還向學生傳達了一種用英語表達自己的理念,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
培養(yǎng)具有“中國根基、國際視野”的學生一直是學校英語組所追求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放眼全球、關注社會熱點,在每一個社會熱點話題下搜尋可用的英語語境,篩選圍繞社會熱點的例句,這對于學生學習熱門詞匯、緊跟時代步伐、了解世界動向都大有裨益。
例如,在講解resumption 作名詞的用法時,教師考慮到網(wǎng)課學習一段時間之后學生無比懷念在校學習的日子,設計了如下例句:
我們期盼著早日恢復上學。
We are hoping for an early resumption of schooling.
Resumption of sth.有“恢復什么”之意,該例句表達了學生渴望復學的心聲。
又如,在講解specifically 作副詞的用法時,教師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對人們的出行造成極大影響,設計了如下例句:
我明確告訴過你不要不戴口罩出門。
I specifically told you not go outside without wearing mask.
specifically 有“明確地”之意。該句的運用不僅起到了幫助學生鞏固詞匯的作用,還加強疫情防護教育。
再如,在講解expect 作動詞的用法時,全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人心惶惶,于是教師設計了如下兩個例句: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有望很快被控制。
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 is expected to be contained soon.
學生們被期待待在家里做作業(yè)來預防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do homework at home to prevent from being infected NCP.
兩個例句都使用了“be expected to do sth.”,結合疫情防控期間的情況設計例句,便于學生利用身邊事選詞組句。
通過圍繞社會熱點事件選擇例句,可以引導學生運用英語表達自己對社會熱點的看法,從而培養(yǎng)其學以致用的能力。正如《課程標準》所指出的: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的需要,靈活和有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的內容、編排順序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適當?shù)娜∩峄蛘{整(教育部2012)。詞匯學習不能局限于教材,詞匯學習的語境可以與社會熱點、時代發(fā)展相聯(lián)系(崔榮學、姚明軍2018)。結合全國抗疫的大背景,設計了有生活場景的例句,幫助學生形象記憶,生動使用,這對培養(yǎng)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的能力和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批判性思維都有極大的幫助。
文化意識是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英語學習中有許多跨文化交際的因素,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對英語的學習和使用。傳授文化知識、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世界意識,是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教育部2012)。
例如,在講解lighten 作動詞的用法時,引用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以下名言較恰當。
世界上能為別人減輕負擔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
No one is useless in this world who lightens the burdens of another.
lighten 在此處形象地表示“減輕”,而lighten the burdens of 就是“減輕某人的負擔”,通過該句也達到了德育的目的,引導學生不虛度年華,不庸庸碌碌。同時,借機簡單地介紹了狄更斯。狄更斯特別注意描寫生活在英國社會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英國復雜的社會現(xiàn)實,為英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開拓和發(fā)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他的作品對英國文學發(fā)展起到了深遠的影響。適時推薦了其所著的經(jīng)典作品,如《霧都孤兒》《大衛(wèi)·科波菲爾》等。通過一個例句的引導,可以使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從而提高其鑒賞外國文化的能力。
又如,在講解posterity 作名詞“后代、子孫”的用法時,教師有意識地將意思相同的中、英文例句呈現(xiàn)給學生,讓他們進行文化對比學習,培養(yǎng)了他們的文化意識,并引導他們通過對比英漢語言,感受漢語的寫意之美和簡潔之美。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臒?/p>
A man doesn’t plant a tree for himself.He plants it for posterity.—Alexander Smith
在學生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教師要通過擴大其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幫助其開闊視野,提高其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度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其跨文化交際能力和跨文化意識(教育部2012)。在詞匯教學中,教師要選擇恰當?shù)睦?,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使其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場與態(tài)度、文化認同感與文化鑒別能力,進而形成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程曉堂、趙思奇2016)。
英語學習“詞不離句”,掌握詞匯在具體語境中的使用意義重大。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恰當運用例句既能活躍課堂氛圍,又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知識點,從而收到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圍繞校園生活、學生的興趣愛好、社會熱點、文化內涵選擇例句,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提高其學習能力,強化其思維品質,完善其文化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