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洪雪
隨著“以生為本”理念的深入人心,構建教育生態(tài)成為課堂建設的一個重要命題,并引發(fā)了構建教育生態(tài)課堂的一種重要價值取向,它旨在為學生構建自由發(fā)展的學習環(huán)境,釋放學生個性,在教、學、做中引領學生自主建構。引發(fā)教學理念也切合自讀課文教學,基于自讀課型特征,為學生搭建自主成長的空間。下面以自讀課《走一步,再走一步》為例,闡述引發(fā)教學理念下自讀課文教學實踐。
在引發(fā)教學理念下,引發(fā)學生的研學興趣是關鍵,只有當學生對學習對象表現出濃厚興趣時,學生內在動力系統(tǒng)才能得以運轉。因此,自讀課文教學需要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活學生興趣。情境如何創(chuàng)設,不少教師主要是關注文本視角,單一化的視角忽視了學生主體地位,需要教師轉變情境創(chuàng)設視角,既要關注文本特質,又要研讀學情特征,在兼顧文本和學情基礎上,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得以喚醒,進而成為引發(fā)學生自讀的內生動力。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課文導入環(huán)節(jié),我結合學生平常的一次測試來創(chuàng)設情境,先用多媒體展示一名學生測試后自己寫的筆記,內容是寫自己的困惑,前幾次測試成績不錯,但是近兩次測試慘遭滑鐵盧,學生感覺到被挫折打敗了,很茫然。在筆記后面,我進行了批注,并寫了這樣一條建議(多媒體放大展示):建議讀一讀《走一步,再走一步》。最后,將畫面聚焦這一條建議,尋求學生的幫助:哪一位學生能夠結合自己自主閱讀的感受,幫老師說一說推薦這位同學閱讀《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理由。
這個環(huán)節(jié),意在引發(fā)學生研讀興趣,運用學生平時測試后的一段日記創(chuàng)設情境,由于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內容,較好地引起學生的關注,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在此基礎上,展示學生日記的內容,構建與文本相關聯(lián)的通道,引發(fā)學生與文本產生共鳴。最后,借助教師的閱讀推薦建議,引發(fā)學生研學活動,從教師的視角推薦《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課文的理由,為學生搭建自主閱讀展示的機會,也在生活情境幫助下引領學生初步解讀文本主題,為深度研學進行鋪墊。
自讀課如何定位,不少教師存在認識上的偏差,部分教師簡單地認為自讀課就是學生自己讀,不需要教師指導。顯然,這種認識存在偏差,自讀課是教讀課的有機延展,它是教師從扶到放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仍然需要教師的引導,然而與教讀課相比,自讀課更注重學生閱讀方法的自主建構,是對教讀課的內化。因此,教師在實施自讀課教學時,要形成強烈的課型意識,并基于自讀課的價值定位,注重為學生搭建引發(fā)支架,注重方法引領。
《走一步,再走一步》作為一節(jié)自讀課,引發(fā)的支架在哪里,這就需要教師基于教讀課和自讀課的關聯(lián),確立單元教學視角,引導學生從教讀課向自讀課進行遷移。為此,在引入《走一步,再走一步》自讀內容后,我設計了教讀課回顧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回顧《紀念白求恩》《植樹的牧羊人》兩篇課文閱讀方法,要求學生運用幾個關鍵詞語概括出來,很快學生概括出一些關鍵詞,默讀,勾畫關鍵語句并標注。在學生概括的基礎上,我借助投影展示單元導語內容,根據自己概括出的幾個關鍵詞語和單元導語提示進行自主閱讀。
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自讀過程中關注旁注部分,利用旁注提示進行閱讀,并對旁注部分的問題進行思考。同時,借助課下注解和工具書對圈畫出的生字詞進行自主學習。
這個環(huán)節(jié)基于自讀課的課型特點,注重為學生的自讀搭建支架,支架主要包括兩個,一是課文旁注,二是教讀課的閱讀方法。旁注既有提示,也預設導讀問題,教讀課基于單元閱讀的設計視角,注重培養(yǎng)學生默讀和勾畫閱讀的方法,抓住文本關鍵語句,學生的自讀既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又注重閱讀的方法和策略。
在引發(fā)教學理念下,自讀課教學設計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激活學生內動驅動系統(tǒng)。如何激活,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求知心理,從而發(fā)揮學生求知欲的驅動效應。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認知沖突,引發(fā)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從而在探究活動中不斷將文本閱讀推向深入。認知突出如何制造,既要求教師進行充分的預設,又要求契合學生自讀學習,使探究學習自然生成。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認知沖突可以結合學生自主學習成果的展示和交流引發(fā),也可以借助文本旁注引發(fā)。學生在交流關鍵語句時,必然會關注文本最后一段,而文章最后一段不僅是全文的總結,也是點明文章主旨的段落。學生要理解本段,一個關鍵點是理解“一小步”的含義。因此,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實到虛進行漸進式探究:文章中“我”是如何一小步、一小步邁開步伐的,請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圍繞“險”字進行概括,并重點關注“我”在不同階段的心理,嘗試著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將過程表現出來。
這個環(huán)節(jié),抓住學生的認知沖突,結合自主學習成果展示,緊扣文章理解的重點和難點,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活動,既達到梳理文本主要內容的目的,弄清楚主要事件,又緊扣人物的心理世界。在探究成果表達形式上,改變傳統(tǒng)口語言表述的方式,鼓勵學生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一步地激發(fā)學生挑戰(zhàn)愿望,自然地引發(fā)學生學習行為。
在引發(fā)教學理念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是關鍵,學生主體地位的衡量不僅僅看學生課堂學到了什么,還在于審視學生自主發(fā)現了什么。這就需要教師在自讀課教學過程中,注重引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學會自主思考,而不是簡單、被動地被教師或者教材旁注牽著鼻子走。然而,學生問題意識的引發(fā)又不是憑空而生,需要教師進行引導。
《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課,在質疑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評價最有價值的問題。要求學生結合自己文本閱讀體驗,對教材旁注問題進行整合,評選出最有價值的問題,并闡述理由。這個環(huán)節(jié),利用旁注問題開展最有價值問題評選活動,利用學生喜歡的方式開展活動,學生在積極參與問題評選過程中,將調動自身學習經驗,對“問題”的評價標準進行理性的思考,形成自己個性化的問題價值判斷。
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結合自己評選出的最有價值的問題,嘗試著提出自己的問題。由于前期進行了“評選最有價值問題”活動,學生進行了個性化的思考,而且教材中的問題也為學生搭建了支架,這樣,學生在自主提問的過程中,就可以避免低價值密度問題的出現,或者是無價值問題的出現。
在學生評選出最有價值問題的基礎上,教師要組織學生對有價值問題進行探究,明確問題的“價值”評價標準。在明確標準的基礎上,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教師可以發(fā)揮引導作用,圍繞問題“價值標準”,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使問題緊扣語文核心知識,從而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
總之,自讀課文教學要強化課型意識,堅持以引發(fā)教學理念為指導,在文本和學情平衡中構建生態(tài)化語文教學課堂,讓閱讀成為學生自我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