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丹萍
詩意課堂是體現(xiàn)美感的、靈動的、活潑的教學形式,教師要能夠抓住教學內(nèi)容,把握急、緩、雅、俗的變化,讓整個課堂舉重若輕,促進學生在詩情畫意中獲得豐盈意趣。本文以部編語文三年級上冊《飲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比較閱讀課為例,就詩意課堂的營造展開梳理,開啟學生是詩情想象空間,體會詩文的壯美與情感。
古詩詞是語文教材的重要部分,詩意課堂的營造,要激活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詩題中把握詩文的基本意義,體會語文的審美內(nèi)涵。
課堂伊始,教師引入優(yōu)美、和諧的《春曉》旋律,來構(gòu)設(shè)古詩學習情境。學生跟著老師,一同聆聽,一同輕聲唱出詩文,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為導入新詩作好鋪墊。趁著學生的學習興奮勁兒很高,老師出示新詩,并用戲曲演唱方式,引出《飲湖上初晴后雨》,伴著婉轉(zhuǎn)的聲調(diào),學生們不由跟著鼓掌,課堂氛圍濃郁起來。在學生自由回答了對該詩的預(yù)習所得后,教師延伸了幾個問題:詩中的“湖”是什么湖?是西湖嗎?請同學們通過閱讀背景材料來回答。很顯然,蘇軾任職杭州通判,對西湖美景一飽眼福。接著,追問從該詩的題目——《飲湖上初晴后雨》來看,可以讓你獲得哪些信息?有學生想到在西湖上“飲酒”,有學生想到“當時的天氣狀況是先晴后下雨”,并了解了“飲”字的意思是“喝”,在西湖上喝酒,詩人卻將“飲”字提前,“飲湖上”應(yīng)為“湖上飲”?!俺跚绾笥辍币矐?yīng)該是“雨后初晴”,題目的意思是雨后初晴(詩人在)西湖上飲(酒)時(看到的景象)。教師強調(diào)學生們要留心這一點,詩人總喜歡跟我們玩“文字游戲”,有時候,明明是意思在前的文字,卻跳到后面;意思在后的文字,卻偏偏跳到前面。在品讀詩文時,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一、二兩句中“晴”“雨”也是這種手法。在教學第二首詩《望洞庭》時,教師對該詩的導入沒有吟唱,而是直接交由學生自己讀,了解該詩的作者劉禹錫,并追問題對詩題《望洞庭》之“望”的理解,幫助學生弄明白這個“望”說明作者離洞庭湖的距離遠,視野開闊,同時也表現(xiàn)出詩人此時的胸襟開闊。
詩意課堂,在指導學生誦讀古詩時,要注重策略的靈活運用。不同詩文所展現(xiàn)的獨特美,可以通過比較閱讀來獲得。比較閱讀,教師要關(guān)注學生的心智特點,可以通過分組閱讀形式,讓學生展開對照。如男生一組,女生一組。本課教學中,教師先要求男生組誦讀《飲湖上初晴后雨》,男生一本正經(jīng)地朗讀,情感顯然很嚴肅,聲音朗朗,有板有眼。接著,讓女生組進行誦讀,女生讀《望洞庭》,有女生面帶微笑,自我感覺良好。兩組學生讀過后,引出問題:對男生組的誦讀表現(xiàn),女生們有何見解?有女生認為,男生組的誦讀,韻味很強,讀出了詩文的情感?!讹嫼铣跚绾笥辍肥翘K軾對西湖美景的贊賞,男生在閱讀時,應(yīng)該將內(nèi)心的“贊揚之情”表達出來。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能夠讀出古詩的情感已經(jīng)很不錯,把握詩文的音律感、節(jié)奏感,才能讓誦讀更有韻味。通過夸贊男生組的表現(xiàn),所有男生都表現(xiàn)出興奮的學習熱情。我們接下來,通過言語表達,請同學們說出對應(yīng)的詩句。如“如果將西湖比作美女,不管化淡妝還是濃妝,都一樣是好看”這句話對應(yīng)的詩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痹偃纭斑h遠地看到洞庭湖上一片翠綠,就像是白銀盤里放著一顆青色田螺”,對應(yīng)的詩句為“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隨后,對照這兩句詩所描寫的對象,前者刻畫的是“西湖”美景,后者刻畫的是“洞庭”美景,兩者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請同桌展開討論。通過找一找、比一比、說一說,學生們發(fā)現(xiàn),兩首的詩句都是描寫山水,應(yīng)該都是“山水詩”;有學生發(fā)現(xiàn),兩首詩句都運用了比喻修辭手法,前者把“西湖”比作“西施”,后者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湖中的山”比作“青螺”。有學生發(fā)現(xiàn),兩首詩都向我們介紹了著名的旅游景點,一個是杭州西湖;一個是湖南的洞庭湖。通過比較閱讀,讓學生把握兩首詩文的獨特性與共性。
對古詩的閱讀和學習,要指引學生從詩句釋義中,展開閱讀想象力,去把握詩文的廣袤意境與情感。從“欲把西湖比西子”中,請同學們想一想,“西子”是誰?你了解西子嗎?學生很快想到了古代美女西施,但對于西施的樣子,到底怎么樣?我們引入圖片,并由此延伸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讓學生讀一讀,了解她們的才華與美貌。從知識延伸中,有學生提出“子”的疑問。圍繞“子”,我們讓學生回顧一下,都有哪些帶“子”的名人?學生們想到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對于“子”的人名,往往是與其學問、才華相關(guān)聯(lián)的。同樣,對于“西子”,也因為其貢獻而被尊稱為“西子”。接著,對于“淡妝濃抹”是何意?請同學們思考,詩人將“西湖”比作“西子”,對于西湖的美景,通過哪些地方來展現(xiàn)?學生們想到“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從該句詩中,對西湖的美,體現(xiàn)在西湖的水,西湖的山色,以及西湖的雨等方面。我們導入幾張關(guān)于西湖美景的圖片,讓學生比較哪一張是“水光瀲滟”,哪一張是“山色空蒙”。通過比較與鑒賞,“水光瀲滟”是在晴天下的美景,“山色空蒙”是在雨天下的美景。通過對不同美景的生動描寫,讓學生驚艷于西湖之美。由此,在對詩文進行閱讀時,同學們要邊讀邊想,從詩文的詩意中去體會其特色。同樣,我們再來比較《望洞庭》中“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痹娙藢ⅰ八迸c“月光”進行對照,整個湖面好像未打磨的銅鏡。從中開拓學生的想象翅膀,體會洞庭湖月下的綺麗風光。
古詩文教學,離不開多次反復(fù)的誦讀。誦讀詩文,要從詩文中感悟詩情、詩意。在誦讀中,借助于插圖、圖片導入等方式,營造趣味、多樣、豐富的詩文意境,增添學生對詩文審美的理解。熟讀成誦,通過組織學生展開“旅游推介”活動,讓學生從兩首詩的詩意中去挖掘各個景點的特色,以角色體驗的方式,向?qū)W生介紹西湖的“水光瀲滟”“山色空蒙”。在介紹洞庭湖的“青翠”“恬靜”時,提出疑問:劉禹錫去觀賞月下洞庭湖,為什么要帶鏡子?學生從趣味化引領(lǐng)中,感知“潭面無風鏡未磨”的獨特之美。對于相對抽象的詩句,教師可以融入形象化語言、圖文方式,使其吻合小學生的心理思維特點,從詩句中將“詩情”與“畫意”互相幫襯起來。
總之,小學詩意課堂的打造,教師要巧妙地整合閱讀內(nèi)容,深入挖掘關(guān)鍵點,從詩題感知、比較閱讀、課堂對話、釋疑解惑中,為學生開辟“童趣”課堂,感受傳統(tǒng)詩文的卓絕與精彩,讓語文課堂煥發(fā)詩意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