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乃驥
[摘要]捕捉細節(jié),構建高效課堂的根本;打磨細節(jié),有效教學的靈魂。因此,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捕捉細節(jié)、打磨細節(jié),從細節(jié)出發(fā)給予學生肯定,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引導學生科學建構知識體系,讓課堂充滿活力,精彩不斷。
[關鍵詞]打磨;細節(jié);精彩;數(shù)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03-0027-02
細節(jié)決定成敗,教師如能用白己的細心與智慧,敏銳地捕捉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必能呈現(xiàn)課堂精彩,使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因此,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細節(jié)、打磨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使學生在數(shù)學學習上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一、發(fā)現(xiàn)生成細節(jié)
課堂上的細節(jié)是不經意之舉,看似信手拈來,實際上不僅需要教師一雙智慧之眼去發(fā)現(xiàn),更需要教師匠心獨運、精細謀劃,從而助力教學不斷深入。因此,教師要學會傾聽、學會觀察,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營造和諧氛圍等途徑,發(fā)現(xiàn)生成細節(jié),讓課堂精彩不斷。
例如,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在學生探究面積單位的意義時,教師提問:“剛才我們學習了面積的知識,下面這兩個圖形(略),誰的面積大?你會比較嗎?先自己試一試,如有困難,再與小組成員討論?!?/p>
課件呈現(xiàn):一張正方形紙,邊長4厘米;一張長方形紙,長3厘米,寬2厘米。(學生在課件的提示下,拿出學具袋中的學具進行探究)
生1:我用重疊法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不太好比較,但還是能夠看出正方形比長方形大些。
生2:我是用邊長1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測量比較的,發(fā)現(xiàn)正方形要用16個小正方形才能填滿,而長方形只要用6個小正方形就能填滿,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大。
生3:我用畫格子的方法進行比較,即正方形要畫4個格子,長方形要畫6個格子,所以長方形的面積大。
師:大家的結論都出來了,方法也告訴我們了。聽完后,你有什么感覺?
生4:重疊法可以比較圖形面積的大小,但是不能直接比較,因為兩個圖形的面積如果差不多的話,那就麻煩了。
生5:畫格子的方法是好的,但這個同學的格子一個大一個小,這樣比較不公平。
師:你的觀點很正確!要比較,就得把方格——
生:方格就得一樣大。
師:很好!你們可以與他一起畫一畫方格嗎?(學生操作略)
生6:先畫邊長為2厘米的方格,然后用它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正方形要用8個方格才能填滿,而長方形只要用1個多點的方格,所以正方形的面積大。
……
課堂教學是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的,會有意外出現(xiàn),所以教師要用智慧的雙眼去審視意外。上述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比較方法沒有進行評價,而是把評價的權利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辨析中不斷深入探究。學生通過探究發(fā)現(xiàn)只有當比較的標準一致時,這樣的比較才是公平的。于是,教師把握住這一細節(jié),機智地引發(fā)探討活動。這樣既照顧了不同學生的感受,又促進了學生思維的深入,有助于學生歸納總結所學的新知。
二、催生辯論細節(jié)
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催生辯論細節(jié),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憤悱”狀態(tài),讓他們在集體的辯論中獲得啟發(fā),從而明晰知識的來龍去脈。那么,教師在課堂中如何催生辯論細節(jié)呢?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精心選擇與設計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適時地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討論,使學生在思辨中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實現(xiàn)數(shù)學思維的發(fā)展。
例如,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后,學生在練習中不斷產生疑問:“老師,有很多東西是不能對折的,因為它們太硬了,像汽車、茶杯、正方形的鐵板、鉛筆盒等,這時我們該怎么辦呢?”
師:這還真是個問題。其他同學有沒有想到好的方法呢?
生1:茶杯、鉛筆盒不大,我們可以先照樣子畫下來,再折一折,看折線兩邊是不是完全重合。不過,像汽車、正方形鐵板等物體就難辦了。
生2:不難辦!因為汽車、正方形鐵板也可以畫出來,再折一折后就容易判斷了。
生3:還可以用尺子測量相關的長度,看看前后左右是不是一樣大,如果測量結果相等,說明可以折一折,且是重合的。
生4:太硬、太大的東西,我感覺看看是不是對稱就可以了。
課堂上,學生的疑問就是一個個細節(jié),是可以讓教學升華、呈現(xiàn)精彩的細節(jié)。教師只有抓住細節(jié)、用好細節(jié),才能讓學生的學習進入理性狀態(tài),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記憶深刻。上述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的處理是睿智的,一句“這還真是個問題。其他同學有沒有想到好的方法呢”問話,即放開手來,讓學生自己去思、去探、去辯。在問題面前,學生沒有退卻,而是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思考探究之中,讓課堂更加靈動,充滿活力。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靈動、機智地審視稍縱即逝的意外生成,以問促問,使學生的質疑成為再度深入學習的資源。同時,教師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讓他們各抒己見,使課堂教學更加精彩紛呈。
三、優(yōu)化評價細節(jié)
評價是激勵學生深入學習的“催化劑”,也是達成教學目標的“潤滑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靈活運用評價,利用一切有效資源,適時地給予學生評價,實現(xiàn)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學《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一課時,教師設計以下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在○里填上>、<或=。
①1/2○1/4
②4/7○6/7
③2/3○2/5
④3/8○5/12
⑤5/6○6/7
生1:第①題填>。
師:正確,可以把你的思考過程告訴大家嗎?
生1:通分,因為1/2=2/4、2/4>1/4,所以填>。
生2:老師,還可以用三年級學過的方法進行比較,即“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數(shù)小”,由于分母2比4小,所以1/2>1/4。
師:不錯!牢記學過的知識,大家要向他學習。
師:這里,你們用得比較多的方法是什么?
生:先通分,再比較。
師: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生3:分子相同的比較分母,同分母的比較分子。
生4:老師,我認為第⑤題也是一道特殊的題目,因為5/6比1小1/6, 6/7比1小1/7,1/6大于1/7,所以1-1/6<1-1/7,也就是5/6<6/7。
師:你的解答很清晰,創(chuàng)新的思路值得大家學習。大家聽明白了嗎?
生5:老師,這位同學的方法很棒!我受他的方法啟發(fā),有一種猜想:5/6和6/7的分子與分母,它們相鄰的真分數(shù)是不是都可以認為“分母大的分數(shù)就大”呢?
師:噢!你發(fā)現(xiàn)了這樣的奧秘,了不起!大家要不要去驗證一下這位同學的猜想?
評價是一種機智,也是一種智慧,能獲得“相擊生光輝,蕩擊成漣漪”的神奇效果。上述教學中,教師的適時評價不僅讓學生獲得認同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讓課堂充滿活力,洋溢著智慧的光芒。
總之,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要捕捉細節(jié)、打磨細節(jié),從細節(jié)出發(fā)給予學生肯定,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引導學生科學建構知識體系,讓課堂精彩不斷。
(責編 杜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