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蘇 金星星 王冬冬 吳旭東
肝細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是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之一[1-2],臨床早期篩查和診斷尤為關(guān)鍵[3]。白細胞衍生趨化因子2(Leukocyte cell-derived chemotaxin-2, LECT2)是一種免疫趨化蛋白,屬于肽酶 M23家族[4]。近年來發(fā)現(xiàn)其與腫瘤細胞遷移和血管生成有著密切關(guān)系,被認為是腫瘤診斷和治療的潛在靶點[5]。本研究旨在探討血清LECT2水平檢測對HCC的臨床診斷價值。
此次基于醫(yī)院的病例對照研究,共納入在鹽城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住院的60例HCC患者,60例肝硬化患者,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此外,從門診體檢部選健康體檢者60名,作為健康對照組。四組人群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本研究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參與者均簽署紙質(zhì)告知同意書。
(一)HCC的診斷 經(jīng)影像學(如超聲或CT)提供證據(jù)后,后經(jīng)病理首次確診為HCC[2]。根據(jù)巴塞羅那臨床肝病中心分期標準,將0期和A期定義為早期HCC[6],共計51例。
(二)慢性乙型肝炎的診斷 根據(jù)2015年更新發(fā)布的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需提供以下證據(j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和/或病毒DNA陽性6個月以上,且患者HBV DNA拷貝數(shù)>103/mL。
(三)肝硬化的診斷 根據(jù)2014年科技部發(fā)布的指南[8]:以肝活組織檢查為金標準,需提供彌漫性肝纖維化伴假小葉證據(jù)。
(四)健康對照人群的定義 需符合以下條件:1.體檢時生化指標無異常;2.既往個人無肝病病史;3.無惡性腫瘤等嚴重疾病;4.無肝病家族史。
三組患者在入院后次日一并收集清晨空腹血,門診健康對照人群同樣方法收集清晨空腹血。血樣收集后統(tǒng)一離心并凍存于-80℃冰箱。血清LECT2水平采用商業(yè)化ELISA試劑盒(編號:No.SEF541Hu;CLOUD-CLONE公司)。血清血清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 AFP)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測定(Abbott公司)。血生化檢查采用Hitachi 7 600 Auto-Analyzer。以上檢測均參照廠商說明書進行并重復。
連續(xù)變量采用四分位法來表示。四組之間均值比較采用One-way ANOVA(post-hoc比較采用LSD法)。用二分類變量logistic回歸建立方程(因變量:患有HCC與否;自變量:AFP、LECT2),產(chǎn)生新變量(預測概率)。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ROC)曲線用于評價AFP、LECT2以及AFP和LECT2組合的新變量對HCC及早期HCC的鑒別能力,比較ROC下面積(AUC)、敏感性及特異性。最佳cut-off值根據(jù)Youden指數(shù)方法來確定。以上統(tǒng)計學分析及繪圖采用Stata(11.2版)、Prism(第6版)以及SPSS(24.0版)。樣本量效力采用G*Power(3.1版)計算。雙側(cè)P值<0.05被認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如圖1A所示,HCC患者的血清AFP水平[70.6(15.6~152.3)ng/mL]明顯高于三個對照組,包括健康人群[6.5(3.9~8.2)ng/mL;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3.8(19.5~31.2)ng/mL;P<0.001]以及肝硬化患者[24.8(14.7~28.6)ng/mL;P<0.001]。同時,HCC患者的血清LECT2水平[59.9(46.3~78.7)ng/mL]顯著高于三個對照組,即健康人群[40.8(31.4~47.3)ng/mL;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8(25.2~50.3)ng/mL;P<0.001]以及肝硬化患者[41.7(32.2~52.9)ng/mL;P<0.001](圖1B)。
如表1所示,根據(jù)指南,我們選定20 ng/mL作為AFP的cut-off值,其ROC下面積為0.785,同時其敏感性為0.700,特異性為0.550。根據(jù)Youden系數(shù)原則,LECT2的cut-off值為56.34 ng/mL。該AUC為0.817,敏感性為0.583,特異性為0.911,兩者間AUC并無顯著差異(P=0.538)。根據(jù)logistic回歸方程,得到AFP與LECT2組合的新變量,即Combine,根據(jù)Youden系數(shù)原則,Combine的cut-off值為0.505。該AUC為0.923。同時其敏感性為0.783,特異性為0.994,優(yōu)于AFP(P<0.001)和LECT2(P<0.001)。
同理選擇20 ng/mL作為AFP的cut-off值,其判斷早期HCC的AUC為0.805,同時其敏感性為0.725,特異性為0.550。同上,選擇56.34 ng/mL作為LECT2的cut-off值,其判斷早期HCC的AUC為0.817,同時其敏感性為0.588,特異性為0.911。兩者間AUC并無顯著差異(P=0.833)。Combine的cut-off值仍選為0.505,該AUC為0.932。同時其敏感性為0.804,特異性為0.994,優(yōu)于AFP(P=0.002)和LECT2(P=0.003)。
A.血清AFP水平;B.血清LECT2 水平[單位均為ng/mL,以中位數(shù)(四分位間距)顯示]。AFP,甲胎蛋白;CHB,慢性乙型肝炎;LECT2,白細胞衍生趨化因子2;HCC,肝細胞癌
表1 AFP、LECT2以及兩者結(jié)合的新變量在肝癌和早期肝癌中的診斷價值
*AFP vs.LECT2,P=0.538;AFP vs.Combine,P<0.001;LECT2 vs.Combine,P<0.001;#AFP vs.LECT2,P=0.833;AFP vs.Combine,P=0.002;LECT2 vs.Combine,P=0.003;AFP, 甲胎蛋白;AUC,ROC曲線下面積;Combine,組合的新變量;LECT2,白細胞衍生趨化因子2
臨床工作中,常以影像學檢查輔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的方法來診斷HCC[2]。AFP是目前HCC篩查和臨床診斷的最主要血清指標,但AFP對病灶較小或早期HCC的敏感性較差,與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區(qū)別時特異性較低[3]。
近年,Chen等發(fā)現(xiàn):在HCC發(fā)病過程中,LECT2可以通過與癌細胞的跨膜蛋白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2相互作用,抑制其磷酸化,從而下調(diào)蛋白質(zhì)酪氨酸磷酸酶1B所誘導的肝癌細胞侵襲轉(zhuǎn)移[9]。此外他們的研究還證實:LECT2可選擇性地抑制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并與其受體結(jié)合,磷酸化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受體2,抑制其下游通路,達到阻止癌細胞侵襲的作用[10]。Okade等通過建立一項基于醫(yī)院的病例對照研究[5],發(fā)現(xiàn):HCC患者外周血中LECT2水平明顯高于慢性肝病者以及健康對照人群。研究者認為LECT2可作為判斷HCC患者的生物分子標記物[5]。該研究有以下不足:1.僅納入共計80例,樣本量較?。?.慢性肝病患者也尚未區(qū)分肝硬化和慢性HBV感染者;3.且未收集同期血清中AFP水平資料。
在本項研究中,根據(jù)我國特殊的HCC發(fā)病情況,針對性收集了高危人群(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以及健康人群相關(guān)資料,與HCC患者進行比較血清中LECT2水平。此外,同時期血清AFP水平也進行了采集,分別獨立和與LECT2聯(lián)合診斷HCC。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健康對照人群、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患者相比,HCC患者血清中LECT2水平明顯升高。單獨診斷HCC或早期HCC時,LECT2表現(xiàn)和AFP無異,但其特異性明顯優(yōu)于AFP。LECT2與AFP聯(lián)合建立新變量,明顯提升了診斷準確性。以上發(fā)現(xiàn)提示血清中LECT2可作為臨床中HCC篩查診斷的潛在腫瘤標記物,與AFP聯(lián)合診斷更明顯優(yōu)于兩標記物獨立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