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華,周子琪
(北京市通州區(qū)永樂店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北京 101105)
冠心病多發(fā)于中老年群體,屬于心內科多發(fā)疾病[1-2]。近年來,人口老齡化形勢愈發(fā)嚴峻,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不斷提高,且發(fā)病年齡也在日趨降低,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質量帶來了極大的威脅,也給冠心病的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壓力。誘發(fā)冠心病的因素極為復雜,其中,糖尿病是增加冠心病發(fā)病的重要因素[3-4]。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療難度比單一的冠心病或者糖尿病的治療難度大很多,但患有冠心病的人,其糖尿病的發(fā)病率高達52.9%,這兩種疾病都屬于慢性疾病,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往往會導致患者心理上產(chǎn)生焦慮、抑郁情緒,從而不遵醫(yī)囑,降低治療的依從性[5]。另外,有部分患者對于冠心病和糖尿病沒有正確的認知,在服用藥物時擅自增減或停用往往會導致其癥狀加劇,不利于治療疾病,保持健康。因此,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臨床療效和預后恢復。本研究選擇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對于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做了以下探究。
選擇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68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43~80歲,平均(58.23±10.36)歲,病程2.3~10.6年,平均(6.32±2.35)年,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5例,中學13例,大專及以上6例。觀察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45~79歲,平均(57.23±10.46)歲,病程2.1~11.1年,平均(6.31±2.48)年,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9例,中學10,大專及以上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受教育程度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選擇標準:符合冠心病及糖尿病臨床診斷標準,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已排除有肝、腎等臟器病變者及患有精神疾病、意識或認知障礙無法配合研究的患者。入選患者均知曉此次研究方案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已經(jīng)過醫(yī)院倫理會同意。
1.2.1 對照組
采用護理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日常相關注意事項的宣講,并發(fā)放有關健康教育知識手冊,包含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誘因、臨床診斷方式、治療方式、注意事項等。
1.2.2 觀察組
在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基礎上實行健康教育管理,詳情操作方法如下。
(1)心理健康。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長期受到病情的影響,又長時間接受藥物治療,容易引起患者的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患者受到這種不良情緒的影響,遵醫(yī)率和病情的控制效果往往會降低,從而降低治療效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密切關注患者的情緒,多與患者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訴求,并讓患者認識到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對于促進疾病治療及預后的重要作用。此外,應教會患者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如向他人傾訴、聽舒緩的音樂、做其他事情轉移注意力等。積極與患者的家人溝通交流,囑咐其患者需要家人的關心和陪伴,并多鼓勵和安慰患者,讓患者保持樂觀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增強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
(2)飲食健康。飲食控制是治療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關鍵,患者應堅持食用低糖、低脂、少鹽、低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高蛋白的食物,控制淀粉類食物的攝入量,飲食盡量清淡、容易消化,不能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杜絕咖啡、濃茶等。保持飲食規(guī)律,定時定量,少食多餐?;颊呒覍賾龊帽O(jiān)督工作,了解患者飲食的禁忌,配合醫(yī)生的治療工作,增強治療的依從性。
(3)生活方式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對治療疾病和預后恢復都有極強的促進作用,患者應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一定量的運動,有利于增強身體機能,促進治療效果,如散步、有氧慢跑、騎自行車等,但不能空腹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適當既可。此外,應戒煙戒酒,保持良好、規(guī)律的作息,并囑咐家屬監(jiān)督。
(4)用藥指導。臨床治療的同時告知患者堅持用藥的重要性,把用藥的方式以口頭和書面兩種形式告知患者及患者家屬,指導患者使用藥物的方法、注意事項、劑量、服用時間和不良反應等,若在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不良反應或者其他不適感,應立即停止用藥,并告知醫(yī)生,讓醫(yī)生對患者的用藥方案作出調整?;颊咝瓒ㄆ诘结t(yī)院進行復查,防止其他不良情況產(chǎn)生,家屬加強監(jiān)督,提高患者對于用藥的依從性。
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血糖變化、自我效能評分及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自我效能評分以患者積極度測量量表(PAM)作為評估標準,滿分為100分,分值與患者自我效能感成正比;生活質量評分以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作為評估標準,滿分為100分,分值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成正比。
用SPSS 20.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用t檢驗計量資料,并以()來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降低顯著(P<0.05),見表1。
表1 干預前后兩組血糖比較(,mmol/L)
表1 干預前后兩組血糖比較(,mmol/L)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均無顯著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與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評分均有升高,且觀察組相比于對照組升高顯著(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干預前后兩組自我效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糖尿病主要特征為高血糖,是一種由于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障礙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患者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容易對身體的其他組織造成損傷,影響身體其他機能[6-7]。冠心病屬于臨床上常見的心臟病,主要原因是冠狀動脈狹窄、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機能障礙或器質性病變[8-9]。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具有病程長的特征,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發(fā)病率逐年攀升,嚴重影響了我國國民的正常生活[10-11]。根據(jù)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由于缺乏對于自身病情的認知以及長期接受治療的壓力,往往會產(chǎn)生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而這種負面情緒會刺激下丘腦興奮交感神經(jīng),減少胰島素分泌,使血糖水平升高,從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導致病情加重[12]。因此,在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治療的同時,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依從性。
由于患者的認知水平具有差異性,受教育層次、生活環(huán)境、性格習慣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因此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時要確保有針對性和有效性[13-14]。以往采用的健康教育方式往往是填鴨式的宣傳,內容比較空泛,無法引起患者重視,以至于達不到相應的學習效果。
本研究把健康教育內容分為部分和整體,分層次、分階段的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讓患者從整體上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逐步學習糖尿病合并冠心病運動、飲食相關的知識。為了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可以采用聽覺、視覺等不同感官刺激的形式效應,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記憶空間[15]。
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而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健康教育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療有促進作用,并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預后恢復,促進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可以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