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中醫(yī)藥防治方案(試行)

      2020-02-15 23:53:15南京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huì)南京市中醫(yī)藥管理局
      江蘇中醫(yī)藥 2020年4期
      關(guān)鍵詞:淡竹葉灸法方藥

      南京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huì) 南京市中醫(yī)藥管理局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具有“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wú)問(wèn)大小,病狀相似”的特點(diǎn),屬于中醫(yī)學(xué)的“溫疫”。今冬氣溫偏高,屬冬行春令,陽(yáng)氣失藏,《內(nèi)經(jīng)》認(rèn)為這樣的運(yùn)氣條件容易引起疫邪流行。中醫(yī)治療從早期(未病先防)、中期(發(fā)病期)和后期(恢復(fù)期)三個(gè)時(shí)期進(jìn)行辨證論治。

      一、未病先防

      《內(nèi)經(jīng)》強(qiáng)調(diào)要“全神養(yǎng)真”“避其毒氣”,預(yù)防第一,擬定預(yù)防方劑,具體如下:

      生黃芪 15 g、炒白術(shù) 10 g、防風(fēng) 6 g、板藍(lán)根15 g、大青葉 10 g、麥冬 10 g、沙參 10 g、 生甘草 3 g。

      煎煮方法:煮沸后文火煎煮 20 分鐘即可。

      調(diào)理注意事項(xiàng):慎起居,保持空氣流通,注意防寒保暖;防止過(guò)度疲勞,飲食不宜肥甘厚膩、飽食;少去人員密集的公共場(chǎng)所。

      二、發(fā)病期

      1.以衛(wèi)分證為主要表現(xiàn):發(fā)熱明顯,伴惡寒但不重,頭痛咽痛,舌邊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病機(jī):溫邪犯表。治擬疏散溫邪,清熱解毒。方藥:銀翹散加減。

      擬方:金銀花 15 g、連翹 15 g、淡竹葉 15 g、荊芥 8 g、牛蒡子 10 g、淡豆豉 8 g、薄荷 8g(后下)、生甘草 5 g、桔梗 6 g、蘆根30 g。

      加減:若惡寒重伴全身酸痛,加用柴葛解肌湯,加柴胡 10 g、葛根 10 g、防風(fēng) 8 g、羌活 10 g、白芷10 g、細(xì)辛 3 g;伴惡心嘔吐腹脹,加藿香 10 g、佩蘭10 g、蒼術(shù) 10 g、厚樸 6 g、炙半夏 10 g;伴咳嗽咯痰,加枳殼 10 g、桔梗 8 g、杏仁 10 g、炙枇杷葉 15 g。

      2.以氣分證為主要表現(xiàn):高熱,不惡寒,咳嗽,或有黃痰,甚則氣喘,舌質(zhì)紅,苔黃,脈數(shù)。病機(jī):氣分熱毒熾盛。治擬清熱解毒,宣肺止咳平喘。方藥:麻杏石甘湯合黃連解毒湯加減。

      擬方:生麻黃 6 g、杏仁 10 g、生石膏 30 g(打碎先煎)、生甘草 5 g、黃連 3 g、黃芩 15 g、黃柏 10 g、焦梔子 8 g、大青葉 10 g、蒲公英 10 g、貫眾 9 g。

      加減:咳嗽較重,痰多色黃,加金蕎麥 30 g、魚(yú)腥草 20 g、瓜蔞皮 10 g、浙貝母 10 g、桔梗 8 g、陳皮 12 g;惡心嘔吐,食欲較差,加藿香 10 g、蒼術(shù)10 g、厚樸 6 g、炒枳殼 6 g、神曲 10 g;伴乏力、口干、大便干結(jié)、舌紅少津、脈細(xì),加生地 10 g、麥冬10 g、玄參 10 g。

      若衛(wèi)氣同病,可合方使用。

      3.溫病后期熱退陰虛津傷表現(xiàn):高熱已退,或有低熱,乏力汗出,口干舌燥,食欲不佳,舌紅少津,苔少脈細(xì)。病機(jī):溫病后期,余熱未清,氣陰兩虛。治法:益氣養(yǎng)陰,兼清余熱。方藥:竹葉石膏湯、生脈散、增液湯加減。

      擬方:淡竹葉 15 g、生石膏 15 g(打碎先煎)、太子參 10 g、麥冬 10 g、炙半夏 10 g、五味子 6 g、生地黃 10 g、玄參 10 g。

      加減:乏力汗多,脈弱,加生黃芪 10 g、炒白術(shù)10 g、防風(fēng)8 g、山藥 15 g;咳嗽痰少或痰黏難咯,加百合 10 g、玉竹 10 g、北沙參 10 g、桑葉 10 g、炙甘草 5 g。

      三、恢復(fù)期治療

      恢復(fù)期以正虛為主,常兼有邪戀未盡。正虛多為氣陰兩虛、肺脾氣虛;邪戀多為痰熱、痰濁未清。尤其是老年患者,即使在恢復(fù)期,病機(jī)也多為虛實(shí)間雜,如氣陰兩虛兼痰熱壅肺,肺脾氣虛兼痰濁阻肺。

      (一)恢復(fù)期的治療上應(yīng)該以扶正為主,輔以祛邪。

      1. 氣陰兩虛證

      癥狀:咳嗽,無(wú)痰或少痰,咯痰不爽,氣短乏力,口干或口渴,自汗盜汗,手足心熱,舌體瘦小,舌質(zhì)淡或紅,舌苔薄少或花剝,脈沉細(xì)或細(xì)數(shù)。

      治法:益氣養(yǎng)陰,潤(rùn)肺化痰。

      方藥:生脈散合沙參麥冬湯加減。

      擬方:太子參 15 g、麥冬 6 g、沙參 9 g、五味子5 g、川貝母6 g、百合 9 g、玉竹 9 g、桑葉 9 g、天花粉 12 g、山藥 15 g 等。

      加減:痰熱重者,加黃芩 9 g、桑白皮 12 g、魚(yú)腥草 9 g;咳嗽重者,加枇杷葉 12 g、百部 9 g、杏仁9 g;低熱不退者,加柴胡 6 g、功勞葉 9 g、白薇 9 g,或者青蒿鱉甲湯;自汗盜汗者,加煅牡蠣 15 g(先煎)、黃芪 30 g、糯稻根 15 g;納差食少者,加炒麥芽12 g、雞內(nèi)金 3 g、六神曲 9 g;心煩、失眠者,加淡竹葉 9 g、酸棗仁 9 g;便秘者,加火麻仁 9 g、杏仁9 g、萊菔子 6 g。

      中成藥:生脈飲、黃芪口服液、蛇膽川貝枇杷膏等。

      2. 肺脾氣虛證

      癥狀:咳嗽,氣短乏力,自汗,納呆食少,腹脹腹瀉,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zhì)淡,舌體薄白,脈沉細(xì)或弱緩。

      治法:補(bǔ)肺健脾,益氣固衛(wèi)。

      方藥:參苓白術(shù)散加減。

      擬方:黨參 9 g、茯苓 15 g、白術(shù) 9 g、山藥15 g、杏仁 9 g、 薏苡仁 15 g、陳皮 9 g、枳殼 6 g、炙甘草 3 g 等。

      加減:咳嗽重者,加紫菀 9 g、款冬花 9 g;痰多者,加魚(yú)腥草 9 g、桔梗 6 g、桑白皮 15 g、川貝母6 g;自汗者,加黃芪 30 g、防風(fēng) 9 g、浮小麥 12 g;脘腹脹悶者,加萊菔子 9 g、木香 6 g;腹瀉者,加白扁豆 12 g、砂仁 5 g。

      中成藥:黃芪口服液、六君子丸等。

      (二)患者體溫恢復(fù)正常 3 天以上、呼吸道癥狀明顯好轉(zhuǎn),連續(xù)兩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檢測(cè)陰性(采樣時(shí)間間隔至少 1 天),若仍有不適癥狀,可以針刺配合艾灸作為輔助治療手段。

      取穴:風(fēng)戶(hù)、肺俞、心俞、脾俞。兼陰虛者加太溪;兼余邪未清者加大椎、曲池、尺澤、列缺;兼夾滯納差者加陰陵泉、足三里、三陰交。

      操作:上述腧穴以懸灸法:將點(diǎn)燃的艾條,對(duì)準(zhǔn)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zé)崾孢m感為度。每次選取 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 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 1 次, 10 次為 1 療程。

      患者恢復(fù)期多有便秘、泄瀉、焦慮、抑郁、失眠等癥。

      合并焦慮、抑郁:

      取穴:百會(huì)、四神聰、調(diào)神、孫氏腹一區(qū)、神門(mén)、太沖。

      操作:1.5 寸毫針刺,頭針平刺 1~1.5 寸,快速捻轉(zhuǎn) 200 次/分,每穴持續(xù)捻轉(zhuǎn) 3~5 min,體針針刺得氣,留針 30 min,每日 1次,7 次為 1 療程。腹部腧穴直平刺 1~1.2 寸,配合懸灸,灸法操作同上。

      合并失眠:

      取穴:百會(huì)、四神聰、調(diào)神、安眠、神門(mén)、內(nèi)關(guān)、足三里、太沖。

      操作:1.5 寸毫針刺,頭針平刺 1~1.5 寸,體針直刺或斜刺1~1.5 寸,快速捻轉(zhuǎn) 200 次/分,每穴持續(xù)捻轉(zhuǎn) 3~5 min,體針針刺得氣,留針 30 min,每日 1 次,7 次為 1 療程。

      合并便秘:

      取穴:天樞、大腸俞、足三里、支溝;氣虛無(wú)力者加關(guān)元、氣海。

      操作:上述腧穴以懸灸法:將點(diǎn)燃的艾條,對(duì)準(zhǔn)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zé)崾孢m感為度。每次選取 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 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 1 次, 10次為 1 療程。

      合并腹瀉:

      取穴:主穴天樞、足三里;胃脘脹痛者加中脘、內(nèi)關(guān);濕盛者加上巨虛、陰陵泉;脾胃虛弱者加脾俞、公孫、氣海;命火虛弱者加命門(mén)、腎俞、關(guān)元、神闕;肝木乘脾者加脾俞、太沖。

      操作:上述腧穴以懸灸法,將點(diǎn)燃的艾條,對(duì)準(zhǔn)穴位,以施灸部位有溫?zé)崾孢m感為度。每次選取 2~4穴,每穴每次艾灸15~20 分鐘,以灸后穴位局部皮膚潮紅為度。每日 1 次, 10次為 1 療程。

      猜你喜歡
      淡竹葉灸法方藥
      夏季煩熱難耐,巧用淡竹葉
      大眾健康(2024年6期)2024-06-14 07:30:32
      董氏奇穴聯(lián)合透灸法治療感冒后咳嗽驗(yàn)案
      灸法治療“未病”
      家庭灸法輕松緩解眼疲勞
      淡竹葉的臨床應(yīng)用及其用量探究
      遠(yuǎn)離斑禿 不再尷尬——用家庭灸法輔助治療斑禿
      家庭解酒方藥集錦
      中醫(yī)藥抗癌應(yīng)重視扶正方藥的應(yīng)用
      淡竹葉消暑除煩功效好
      長(zhǎng)壽(2017年9期)2017-07-20 23:04:41
      “體-量-效”方藥關(guān)系應(yīng)用探討
      潼南县| 雅安市| 仙居县| 金塔县| 吉林市| 巴彦淖尔市| 革吉县| 广宁县| 米泉市| 大洼县| 息烽县| 邻水| 察隅县| 响水县| 留坝县| 江城| 旅游| 民权县| 廉江市| 平江县| 郑州市| 孝感市| 屯昌县| 龙口市| 金门县| 武鸣县| 寻乌县| 道孚县| 剑阁县| 天等县| 浙江省| 大兴区| 营口市| 长宁县| 百色市| 台州市| 云阳县| 安义县| 五寨县| 剑川县|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