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讀《西游記》,突然發(fā)現(xiàn),孫悟空從花果山到取經(jīng)路上,正好是從孩童到成年人的心路歷程。
花果山時的孫悟空,很多的英雄行徑都帶有孩童式的無賴。大鬧天宮,就是他孩童式胡鬧的一個巔峰。
孩童的頭腦和心性,超人的能力和武藝,這樣的孫悟空去鬧天宮,當然驚天動地。他的大鬧天宮獲得了成人和孩童的同情及欣賞。孩子們很理解孫悟空,因為他有能力為自己出氣,任何不滿和委屈都用最放縱的方式解決。成人們羨慕孫悟空,他不計后果的樣子,很像心里那個不可能的自己。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前,過的是真正的“不知天高地厚”的生活。他以為有絕技傍身,得罪任何人都不要緊,他無賴又自私,虛榮又暴躁。
當他成為取經(jīng)團的一員時,他被納入主流,服務于天庭、人間和佛界。他的事業(yè)有了紅頭文件,得到了多方支持。取經(jīng)路上的孫悟空,經(jīng)常無意識地以自己在“妖界”的身份為恥。比如三打白骨精之后,被唐僧趕走,回到了花果山。待到豬八戒去花果山把他請回來,他走到半路,還要下海去凈凈身子,聲稱:“我自從回來,這幾日弄得身上有些妖精氣了。師父是個愛干凈的,恐怕嫌我?!?/p>
為什么在取經(jīng)路上他常常需要借助各路神仙的幫助來收服那些妖怪?因為取經(jīng)路上的孫悟空,已經(jīng)是一個團隊中的成年人。成年人最需要什么?是資源。個人的業(yè)務能力固然重要,人脈、資源等也重要。在鎮(zhèn)元大仙那里毀了人參果樹那一章,孫悟空借著要救活人參果樹的緣由,找了福祿壽三星,找了東華大帝君,找了瀛洲九老。這是與仙界牛人們的聯(lián)絡之旅。孫悟空的人脈資源,通過這事件匯聚一起。
取經(jīng)路上的孫悟空,口頭禪依然是“何必在他人喉下取氣”,但他的高傲是因為有了主流社會做后盾,不羈只是姿態(tài),他已是一個人情練達的成年人了。
(摘自《今晚報》 思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