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乃新
高階閱讀能力是指閱讀過程中,學生在閱讀情境、閱讀文本上表現出的更有深度與高度的思維能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比較注重小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旨在提高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的分析、理解、實踐、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能力,為學生擁有持久的學習動力奠定良好的基礎。如何讓高階閱讀能力落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筆者為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以語文閱讀教材為載體,發(fā)展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
教材是學生的主要學習內容之一,教材中涉及到的內容比較廣泛,教師要利用教材這一優(yōu)勢,吃透《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課堂上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高階思維活動作鋪墊,然后讓學生帶著任務自主學習課文,畫出重點內容,標出疑難問題,抓住主要環(huán)節(jié)對教材中所出現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并歸納總結。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新奇的納米技術》這篇課文時,教師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把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知識作為知識與能力方面的教學目標,把自主探究“神奇”的具體體現、體會深入淺出地介紹科學知識的方法作為過程與方法目標。課堂上首先讓學生觀看《西游記》中孫悟空變成一只小蟲進入鐵扇公主肚子的片段,激發(fā)出閱讀課文的興趣,然后用多媒體展示納米機器人圖片,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課文,思考納米的神奇具體體現在哪些地方,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有目的地篩選信息,了解納米的知識,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交流情況,引導學生關注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關系,梳理文本信息,學習通過各種渠道收集信息的方法。
二、開展探究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必須要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產生學習知識的強烈愿望,促進主動學習意識的養(yǎng)成,從而使學習成為一種內心的需要,成為一項快樂的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探究的過程要比結果更重要,教師要將思考權、發(fā)言權、實踐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樂意參與探究活動,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方法。探究性學習還需要小組合作,這也就最大限度地保障了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有利于促進學生高階閱讀能力的形成。
例如,在學習統(tǒng)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巨人的花園》這個童話故事時,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采用探究式的學習方法找出文章幾次寫到巨人的花園?巨人外出,巨人回來,巨人醒悟這三種情況下的花園分別是怎樣的情景呢?在討論交流知識點“文章中巨人的性格特點,并且說說這則童話表達的思想內涵”時,教師根據學生的需要、學習的程度進行合理分組,選出學習小組長,由小組長組織大家進行探究合作學習,教師則作為一個指導者,鼓勵指導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自由表達自己的意見。在交流中,不同個性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思考,給出的答案會多種多樣。這時教師就要用善于發(fā)現的目光去看待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多鼓勵,多期待,當然學生如果有明顯的錯誤或偏激的觀點,那就必須及時糾正。
開展探究式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了學生的組織能力、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在團結合作的學習氛圍中提升了他們的高階閱讀能力。
三、結合課本內容展開閱讀,拓展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
語文教學離不開閱讀,廣泛的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開拓視野,還能夠豐富思想,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師可以根據閱讀需要,結合課本內容指導學生展開廣泛閱讀,通過由一篇到多篇的同類題材的閱讀整合,使學生對主題閱讀材料的學習更加深入透徹。
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是以神話傳說為主題組織課文的,共編排了三篇課文,為了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教師再補充三篇民間故事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目標設計為:首先,讀懂故事,梳理情節(jié),找出民間故事的情節(jié)特點;其次,橫向比較,探究民間故事的創(chuàng)作特點;再次,批判閱讀,討論民間故事的寫作目的。課堂教學中首先以課文《牛郎織女》為例理清故事的主人公、阻撓者、情節(jié)、經歷的磨難、結局等,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試著分析課文、交流探討、解決問題,然后采用同樣的方法去閱讀《白蛇傳》《梁?!贰睹辖薜归L城》,并把梳理好的內容一一填表。由于閱讀的內容比較多,課堂上大部分的時間要留給學生閱讀思考,教師的精講少了,學生主動求知、探索和實踐的機會就多了,明顯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圍繞議題進行自主閱讀,最后達成共識。這樣既激發(fā)了閱讀興趣,又提高了閱讀能力。
根據教材編排特點,采用課本內容與課外讀物相結合的方法展開閱讀,不但能充分利用學習資源,而且拓寬學習領域,發(fā)展感性思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閱讀的數量和質量,為后續(xù)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拓展了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
四、有的放矢加強寫作練習,鍛煉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
語文學習除了學會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以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的寫作特點,寫出通順流利有思想有情感的文章才能稱得上學好了語文,在進行課堂作文輔導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重點訓練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讓學生針對一個作文材料擴散思維進行討論和交流,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后再進行作文。
例如,統(tǒng)編版五年級上冊的《落花生》的課后習題中安排了一個小練筆: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人,他們像“花生”那樣,默默無聞地作著貢獻,用一段話寫寫你身邊這樣的人。要寫好這個小練筆,首先要明白理解“父親”所說的話的深刻含義,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包含的道理。教師首先讓學生小組討論交流:花生和桃子、石榴、蘋果果實最大的區(qū)別是什么?父親認為花生最可貴的一點是什么?你能用一個簡單的詞來概括嗎?適時理解花生“藏而不露”的品質,弄懂父親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人要實用,要有內在的美。接著提供話題讓大家辨一辨:在現代社會,你想做落花生那樣的人,還是想做蘋果那樣的人?為什么?要求學生實話實說,各抒己見,在充分辯論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學習借物喻理的寫作方法,再以“我要做那樣的人”為題寫一段話,讓學生在通順連貫的表達中寫出真情實感。
正是這樣的辯論,引發(fā)了學生對課文重點內容的多維度審視。不固化思維的模式,不強調答案的統(tǒng)一,教師倡導學生多維度思考,倡導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來鍛煉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高階閱讀能力,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要根據實際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讓學生逐步學會理解,學會分析,學會鑒賞,學會品味,在學會閱讀中真正提升核心素養(yǎng)視野下的高階閱讀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qū)川港小學(226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