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亞麗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了不少精彩的詩歌作品,但是在詩歌教學中卻存在很大的問題,讓學生很難品味出詩歌的情趣。在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要積極展開立體化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品味詩歌的情趣,提升審美賞析能力。
一、情景交融,獲得感性認識
要構筑立體化的詩歌教學,首先要注意創(chuàng)設情景交融的學習氛圍,要嘗試激發(fā)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各種感官,促使學生更生動形象地感受到詩歌的內容。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優(yōu)美的音樂和精彩的畫面,起到渲染氣氛的效果。這樣能讓學生進入到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中,此時再鼓勵其談談對詩歌的感受,學生的理解就更深刻。
二年級上冊第8課《古詩二首》的《望廬山瀑布》是一首氣勢磅礴的詩歌,在指導學生學習這首詩歌時,若能給學生展示精彩的多媒體課件,則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在觀看壯闊的瀑布、聆聽水流沖擊的聲音后,鼓勵學生展開思考:“你覺得詩歌中哪一句能很好地展現出瀑布的場景呢?”學生提出:“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一句?!崩^續(xù)引導學生思考:“作者這樣說,你不覺得夸大得有些過分了嗎?”學生思考后認為:“看到視頻中的瀑布后,我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相信作者當時身臨其境地觀察瀑布,感受到的震撼就更大了,在作者的心中,瀑布給人的感覺就是如同銀河一般,這里是合理的夸張,并不是夸大?!庇辛硕嗝襟w視頻后,學生的感觸更加深刻,能將自己想象成作者,體會作者的感受,也能更好地品味古詩詞的情趣。
利用多媒體課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促使其進入到詩歌的情境中。學生在享受圖畫、聲音、文字的熏陶后,能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詩歌作品上,這樣就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由點到面,形成知識體系
在指導學生展開詩歌學習的時候,不少教師會將意象、押韻、情景交融、修辭手法等知識點單獨地灌輸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此時要積極構筑立體化的教學體系,要由點到面地展開教學,構筑完整的知識體系,鼓勵學生展開相關的主題學習活動,并在活動中靈活運用學到的知識點進行詩歌解析,從而體會到詩歌的情趣。
圍繞二年級下冊第15課《古詩二首》的《絕句》這首詩歌,可以鼓勵學生將絕句、對偶、意象、押韻等知識點融合在一起,嘗試構筑起完整的知識體系?!按蠹铱梢陨暇W搜索一下,看看還有哪些詩歌也屬于絕句,然后和這首詩歌對比一下,總結一下絕句的特點是什么?”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有所發(fā)現:“絕句都是四句的,有的是七言的,也有的是五言的?!眹@意象,也可鼓勵學生展開對比閱讀:“在這首詩歌中出現了黃鸝、翠柳等意象,你還知道哪些詩歌有這些意象嗎?你覺得這些意象一般用在哪些主題的作品中呢?”學生發(fā)現了“碧玉妝成一樹高”等詩句,發(fā)現它們也都是用來表現柳樹的,學生還提出:“很多展現春天美好風光的詩歌中都會出現柳樹?!边€有學生注意到:“不少展示送別場景的詩歌中也會出現柳樹。”這樣就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柳樹”這個意象在詩歌中的運用。學生將這些知識點結合在一起,對詩歌的認識也更深刻。
要構筑由點到面的知識體系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用,可以鼓勵學生以詩解詩,讓學生通過詩歌對比、同主題詩歌鑒賞等方式進行整合學習。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進行詩歌積累,更能提升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知識點積累中解放出來,自主地展開知識體系的構筑。
三、交流互動,拓展思維空間
在詩歌學習中,學生常常會自主閱讀詩歌,這樣的學習方法讓課堂教學氣氛顯得比較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熱情漸漸被消耗光,影響了學習效果的提升。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積極展開互動交流活動,從單獨的閱讀過渡到立體討論互動中,這樣學生能從其他同學的看法中獲得啟迪,進而拓展自己的思維空間,提升學生的詩歌賞析能力。
在組織學生學習三年級上冊第4課《古詩三首》的《夜書所見》時,鼓勵學生展開互動交流的活動,圍繞詩歌的主旨展開探究?!霸谝雇碛^望的時候,必然會看到很多不同的事物,可是作者卻偏偏寫了看見兒童挑促織的場景,你覺得作者為何會選擇這樣的內容進行寫作呢?作者想要表達什么呢?”在互動交流中,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有的學生認為:“我覺得作者感受到了周圍的寧靜,想要描寫兒童來讓詩歌變得更具有活力?!边€有學生認為:“我覺得這首詩歌展現的是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思念,看到學生,他可能想起了自己的學生,所以有所觸動,因此寫了這首作品?!痹诨咏涣髦?,學生了解了其他同學的想法,將各種觀點整合起來,對詩歌的理解自然也會變得更加深刻。
在組織學生展開互動交流時,學生可能會因為觀點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看法,此時要把握好機會,鼓勵學生圍繞其中的關鍵點展開互動討論,各自說出觀點。久而久之,學生的求知欲和交流欲望才能被調動起來,學生的探究能力才會得到提升。
四、搭建平臺,開展實踐活動
要構筑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就不能只是將學生限定在教室中,而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例如,參加自主拓展閱讀活動、詩歌交流品鑒大會、詩詞創(chuàng)作大會、詩詞知識競賽等。若有條件,可利用微博、微信等網絡互動平臺,鼓勵學生交流活動的收獲,這樣能讓學生的學習從課堂中擴展到課堂外,構筑立體化的詩歌學習體系。
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第17課《古詩三首》的《望天門山》后,鼓勵學生參加到“古詩描繪山水美”的活動中。在這次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拓展閱讀,了解一下還有哪些詩歌展現了祖國壯麗的山河。此后組織學生展開詩歌交流和朗誦活動,學生可以在活動中誦讀自己喜歡的詩歌,還可以和同伴交流一下,說說自己對這些詩歌的感受。如有學生便提出:“和《望天門山》的壯闊相比,我更喜歡《望洞庭》這樣清麗的詩歌。在《望洞庭》中,詩人將原本很壯麗的河山比喻成如同盆景一樣,我覺得這樣的寫作手法很新奇。”對于感興趣的學生,鼓勵其將自己的詩詞賞析文發(fā)送到網絡上,大家閱讀后用點贊、評論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這樣的活動讓學生感到很新鮮,學生發(fā)現在課余時間也能和同伴一起閱讀詩詞,探討詩詞之美。久而久之,學生就養(yǎng)成了自主閱讀古詩詞作品的好習慣。
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同時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此時要觀察學生實踐活動的具體情況,掌握好學生自主學習的進度,并適當進行引導,促使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
立體化的詩歌教學不僅關注學生對詩歌文字內容的解讀,更關注學生的感性認知,引導學生在特定的平臺中展開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這樣的教學將平面化的詩歌學習變得更加立體化,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房村鎮(zhèn)中心小學(22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