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金鳳 劉洪峰 李燕梅
偏頭痛是一種由于血管功能紊亂而引發(fā)的慢性神經血管性疾病,其特點為偏側劇烈搏動性頭痛,持續(xù)時間4~72 h,時伴惡心嘔吐等癥狀[1],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fā)展、生活方式不斷發(fā)生改變、生活工作壓力的加大,偏頭痛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對患者及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為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本研究對偏頭痛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臨床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5月—2018年7月在鄭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就診治療的“偏頭痛”患者,依照就診次序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研究組,各35例。治療組中男 15例,女 20 例;年齡20~62歲,平均年齡(39.24±2.36)歲;病程1~7年,平均病程(2.38±1.26)年。研究組中男13例,女22例;年齡21~63歲,平均年齡(39.56±2.46)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2.39±1.31)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參照《中國偏頭痛診斷治療指南》偏頭痛的診斷標準[2]及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學》[3]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瘀阻腦絡,主癥:頭痛如刺、經久不愈,次癥: 舌質紫黯,或有瘀斑、瘀點,苔薄白,脈沉細或細澀[4];年齡在18~68周歲。排除標準:①年齡<18歲,或>68歲者;②妊娠和哺乳期婦女;③有器質性疾病者及嚴重肝腎、心腦血管疾病者;④過敏體質者。
1.3 方法治療組給予鹽酸氟桂利嗪膠囊(西安楊森制藥提供;國藥準字H10930003)治療;規(guī)格每粒5 mg;每晚服1粒,連續(xù)治療15 d。研究組患者在治療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治療,具體藥方為:白芍30 g,木瓜20 g,當歸25 g,川芎30 g,葛根20 g,絲瓜絡24 g,白芷15 g,酸棗仁20 g,甘草10 g等藥物。用水煎服,每日1劑,分早晚2次服用;同時給予護理干預,針對患者家庭情況與性格的不同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對偏頭痛患者護理及心理治療,消除病人緊張心理情緒,使其放松精神更好地配合治療,提醒患者安排合理飲食及作息時間,在業(yè)余時加強自身鍛煉等,并樹立疾病治愈的信心,堅持服藥,并記錄頭痛發(fā)作時間及誘因,利于診治,患者應重視避免誘發(fā)。
1.4 觀察指標和療效判定標準觀察2組護理滿意度及臨床療效,比較治療前后頭痛的次數(shù)(次/月)、程度、時間(h/次)。根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療效評定標準,臨床治愈:治療后無發(fā)作性偏頭痛癥狀,1個月內不發(fā)病;顯效:治療后頭痛積分減少50%以上[5];有效:治療后積分減少21%~50%;無效:治療后頭痛積分減少20%以下。
2.1 2組患者頭痛指標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較治療后2組各指標評分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后研究組各指標評分明顯低于治療組,見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頭痛指標評分比較 (例,
2.2 2組患者療效比較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4.3%,高于治療組的82.9%,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療效比較 (例,%)
2.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研究組患者滿意度高于治療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
偏頭痛表現(xiàn)為發(fā)作性、抽動樣、常為偏側頭痛,疼痛程度為中、重度、少則數(shù)小時、多則幾天,通常并發(fā)惡心、嘔吐等癥狀[6,7]。偏頭痛多與風、火、痰、瘀、氣相關,風邪上犯于腦,風火痰上擾,或氣郁生痰動風,氣血不暢,經絡阻塞,不通則痛;偏頭痛屬中醫(yī)學“頭風”“偏頭風”等范疇。王清任首倡瘀血頭痛,因偏頭痛病史較長,發(fā)作反復,符合中醫(yī)“久病必入絡”的觀點,吳林等認為該病大多數(shù)是由于受損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失常,又被外邪侵襲,故而發(fā)作, 痰濁結于體內,瘀濁與血液阻于脈絡, 導致頭中經脈失于濡潤, 氣行不順發(fā)為此病,瘀血阻絡被傳統(tǒng)中醫(yī)學定為偏頭痛的重要發(fā)病機制,瘀血是由于體內的血液運行不暢,壅塞于脈絡與臟腑內,成因多為體內氣血運行不暢,而血液瘀阻于腦中脈竅,不通則痛,頭痛為刺痛[9,10],治以活血化瘀止痛。方中當歸升清陽以散瘀血而止痛、補營血以充脈道;白芍緩急止痛、養(yǎng)血斂陰;川芎祛風止痛行氣等;白芷、木瓜、葛根、絲瓜絡疏經通絡、通竅祛風,酸棗仁養(yǎng)血安神,甘草調和諸藥,諸藥聯(lián)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絡止痛、養(yǎng)血安神的功效?,F(xiàn)代藥理學表明當歸可對腦循環(huán)以及血液循環(huán)改善,對腦部急性缺氧、缺血進行保護,川芎有效改善腦缺血缺氧,阻止血小板聚集,可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縮,發(fā)揮中樞性鎮(zhèn)痛作用[11]。
綜上所述,中西醫(yī)結合護理干預對偏頭痛患者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降低偏頭痛發(fā)作頻率,頭痛程度明顯緩解,為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及治療效果,縮短其治療時間,對偏頭痛發(fā)作具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