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云鴻
摘要:歷史教科書的歷史課程資源的核心,在歷史教學中處于最基礎的地位。新的高中歷史課程改革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教材內容的變化,如跨度大、跳躍大、難度高、內容多、課時少等。所以我認為歷史教師以已有的教材觀、處理教材的能力和方式等,都將直接影響新課程改革的效果。
關鍵詞:新課改;歷史教學;整合
新課程與舊課程最明顯的不同在于編排的體例。舊課程以時間為線索,以同一時間段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為綱目傳授歷史。而新課程則以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為模塊,以事件發(fā)展為內容的專題教學和模塊教學。這種編排使知識系統(tǒng)化,更符合學生對世界認知規(guī)律和思維順序。容易形成學生全局、整體看待歷史和學生對知識的消化,更有利于教師操作。
但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還要有整合教材的能力。在整合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學生知識能力的傳授,還要注重過程與方法的培養(yǎng),突出學生學習歷史方式的轉變。新的歷史課程改革,給歷史教師帶來的嚴峻挑戰(zhàn)之一,就是真正擺脫“教教材”模式,思考怎樣去依據課標、依托教材,大膽合理的對教材內容在宏觀上進行整合和整體設計,微觀上適當?shù)倪M行取、舍、增。最終引領學生實現(xiàn)對課本的超越。那么如何整合教材?整合教材該注意什么?
一、模塊里單元與單元的整合。所謂模塊里單元與單元的整合就是指以時間為序,以專題為鋼,以中外為類。把歷史必修的三大模塊以學生已有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進行調整。在新課程模塊里,為了突出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一時間為順序,把中西歷史穿插在一起,無疑對學生比較、分析能力提升具有很大作用。但由于在以往的學習中形成了這樣一種思維定式,先中國后外國,先古后今的思維。一下子把古今中外放到一起,學生難接受,學習困難大。故教師就應該結合這一特點對書本內容整合。如歷史必修2把單元一和單元三、四、五整合在一起。而把單元二與單元六、八整合在一起。從中國的古代經濟、近代經濟、現(xiàn)代經濟整體把握這一脈絡。再從世界的資本主義市場開始、拓展、發(fā)展、完善了解世界經濟發(fā)展狀況。這樣把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和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用時間線串在一起,既符合學生的思維和學習習慣,又可從整體上把握歷史。
二、從單元里進行整合。所謂單元里整合就是指把單元里分散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按知識點進行整合。新課程在單元里為了學生學習便利,按時間順序講解大的歷史事件。如必修1單元一從古代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入手,講解了不同時期的政治制度歷史演變,然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是政治制度的兩個方面。如果放在一起講解學生容易混淆,也不容易理解。如果我們按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監(jiān)督管理和選官制度進行整合。比如君主制。從夏商周軍事分封制到秦的君主專制分權,再到明清時的君主專制的集權。按這樣一條線索去了解我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的發(fā)展。這樣條理簡單、內容清楚,學生容易識記也容易區(qū)別。
三、課節(jié)內的整合。所謂課節(jié)內的整合就是在一課里不按時間順序講解,而是就某一個知識點的整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是由已知到未知,從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由淺到深循序漸進的。我們的課堂教學就應該符合這一規(guī)律才能取得成效。因此應該充分應用學生認知規(guī)律整合教材。如歷史必修2單元一第三課古代商業(yè)的發(fā)展。課本按歷史的角度從夏商周到明清講述商業(yè)活動。內容較亂,學習難度大。如果我們按商品、媒介、市場、經濟活動的群體和經濟政策,既經濟活動所需要的條件進行整合,把內容由具體到抽象,由淺到深循序漸進。他既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又容易是學生掌握。如媒介的發(fā)展從原始社會的以物易物到等價物的貝出現(xiàn),再到貨幣(銅錢)到飛錢交子。我們不僅看到商品活動中媒介貨幣的發(fā)展,而且也能了解到社會經濟生活從簡單到復雜和豐富的發(fā)展。
四、階段性整合。所謂階段性整合就是指從全球史觀的角度,對同一時間段世界歷史的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的整合。如歷史必修一在講解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與同一時間段的世界古代政治制度。進行比較的講解。這樣我們不僅能夠了解東西方政治制度的差異,而且能夠探究這些差異產生的原因和從全球角度看待發(fā)展的全球史觀。如在將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時我們不妨把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做一下比較。探究一下兩種政治制度產生的原因。這對我們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五、模塊與模塊之間的整合。所謂模塊之間的整合就是指社會的發(fā)展不是單純的,是政治、經濟、文化互相滲透、互相影響的發(fā)展。一定時期的歷史總是在一定經濟的基礎上產生與他相適應的政治管理,也就必然產生反應這一時期的思想文化。如近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是近代手工作坊到機器生產的結果。而西方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也正是這一時期的文化反應。如果我們單純的去講一個問題容易是學生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比如一定時期的歷史是經濟制度決定政治制度還是政治制度決定了經濟發(fā)展?
高中學生其思維處在一個高速發(fā)展的時期。特別是抽象邏輯思維處于優(yōu)勢地位,這種思維不同于初中階段理論性(形象經驗性)。他們已經能夠用理論作指導來分析、綜合各種事實材料,從而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領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觀察、有意識記、有意想象能力迅速發(fā)展。思維的目的性、方向性更明確,認知系統(tǒng)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但也存在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思維定式等特點。作為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就應該了解這一特點,對所授知識進行大膽的整合。用適應學生思維特點的內容、方法傳授知識。
任何一次教材的革新,必然伴隨著美麗與痛苦。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結構上確定專題型教學體系,彌補了過去教材中國史和世界史相對分裂的不足。使之更加適合時代的需要。面對歷史新教材,整合是必要的,方法是多樣的?!敖虩o定法”。這要求我們廣大的歷史教育者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讓歷史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