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強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高中數學的教學也由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轉向新教學模式。采用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高中數學對于學生學習難度較大,采用問題驅動的模式不僅可以擴大學生數學知識儲備,還可以增加學生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還能夠增加高中數學知識的實踐性,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在數學學習中,很多數學知識的考察是以問題形式出現的,而通過問題驅動教學這種方式也能夠促使學生通過問題來思考問題背后的含義,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增加了其掌握的數學知識的靈活性。
關鍵詞:高中數學;問題驅動教學;教學模式
采用問題驅動教學模式,就是通過在課堂上設置合適的問題,用問題激發(fā)學生進行數學學習,不拘泥于某一具體數學概念的講解,而是在問題解決中結合了多種數學能力,從而促進了學生數學綜合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是一種新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主要特征就是以問題為中心,用問題拓展數學的知識面,建立起高效、優(yōu)質的數學學習課堂。高中數學包含的知識內容廣泛,該方法也能充分發(fā)揮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并且也擴大了學生能接觸到和了解到的數學知識面,為高中數學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學習環(huán)境。本文主要圍繞問題驅動教學模式,探討了高中數學教學的新方法,從而促進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的有效提高。
一、結合問題進行小組學習,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高中數學相比起其他科目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和難度,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容易,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課堂,容易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內容枯燥,不利于教師開展創(chuàng)新型教學課堂,也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針對這一現狀,高中數學教師就可以采用問題驅動的教學方式,設置一個合適的問題,通過問題促進學生主動的進行思考探索,形成自己獨特的最合適的學習方式。并且,在進行問題驅動教學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通過小組學習,學生可以在組內自主學習,相互合作進行問題探討,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找到問題解決得思路和途徑,最后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能力,獨立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例如:在高中數學人教版中《基本初等函數》這一章時,包括對數函數,指數函數,可以結合問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小組學習,在學生初步學習了對數函數和指數函數的基本概念后,教師可以設置一個課堂問題:“互為反函數的函數圖像有什么關系嗎?通過函數圖像你能夠得到哪些關于它的信息?”通過這種需要學生思考的問題,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內自由的討論,可以相互啟發(fā),在學生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給予一定的指導思路。在小組學習中,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促進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的發(fā)展。
二、通過多角度思考促進問題解決思路,創(chuàng)設適宜的問題情境
在高中的學習中,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后,需要能夠舉一反三,靈活運用,掌握類似問題的解決方法。這就需要學生不僅僅只簡單的解決某一問題,更重要的是歸納總結得出整體性的解題思路。因此,在采用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時,教師需要積極創(chuàng)設更全面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思路,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也能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數學教師進行高中數學教學時,為了更好的發(fā)揮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更開放的更多角度的問題。比如,在進行《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內容的教學時,教師可以提問學生:“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有哪幾種?如果不用過去的知識,而是用直線和圓的方程,要如何表示它們的關系?”讓學生自行尋找答案,可以小組討論,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直線和圓的方程之后,鼓勵學生自主探索直線與圓的關系要如何表示,讓學生自行探索,歸納總結自己的理解,可以從不同角度說明它們之間的關系等等,這樣可以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而且通過不同角度也能促使他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
三、結合生活實際,發(fā)揮問題驅動的教學優(yōu)勢
問題驅動的教學方法優(yōu)勢就在于,學生通過對具體問題的思考探索,在問題解決中培養(yǎng)了其綜合能力,也在問題解決得過程中掌握了多種知識,拓寬了其數學的知識面,這也是傳統(tǒng)的講解式教學的弱點,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也欠缺了數學的應用性。采用問題驅動的高中數學新教學模式,既可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培養(yǎng)綜合性人才,也符合學生自身的發(fā)展要求,綜合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在老師進行問題驅動教學時,可以積極的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做到了數學知識的實際應用。
例如:在教師教學《概率》這一章內容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考。比如,老師可以首先對學生提問:“假如學校開運動會的概率是XX,而下雨的概率是XX,那么學校舉辦運動會的時候剛好不下雨的概率是多少?已知籃球隊的勝率是XX,在不下雨的時候,你所在的籃球隊可能會贏的概率是多少?”這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增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增加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性。
高中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其數學學科素養(yǎng)的形成,從而使其能夠更好的進行數學實踐。問題驅動教學模式的積極應用,可以增強學生課堂的參與度,增加其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從而促進其數學學習的效果,讓學生能夠自主的進行數學學習,從而使其獨立思維能力得以發(fā)展,實踐能力也得到相應鍛煉。因此,教師在采用問題驅動這一教學模式時,更需要注意關鍵問題的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設置可以鼓勵學生更好的實踐,而難度過大或者過于簡單的問題都不適合學生的學習,而且在設置問題時,結合實際生活更容易增加學生的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教師可以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設置更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增加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問題驅動式數學課堂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 谷玉婷. 問題驅動,讓高中數學學習更主動[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8(19):39.
[2] 李向芬. 問題驅動下的高中數學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J]. 教育現代化, 2016(39):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