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良梁
摘? 要:本文討論了給入孵種蛋的胚胎注射睪酮、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對家禽胚胎出殼后生長性能的影響。
關鍵詞:肉雞;胚蛋注射;激素
中圖分類號:S815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1-0769(2020)01-0007-03
研究人員圍繞給入孵種蛋的胚胎注射睪酮和甲狀腺素對肉雞胚胎的影響、胚蛋注射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Thyr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TRH)和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激素(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CRH)分別對火雞和肉雞的入孵種蛋胚胎的影響以及注射雞生長激素(Growth Hormonem,GH)和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type-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對初生雛雞質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
根據雄性雞胚血清含高水平雄激素能夠刺激肌肉發(fā)育并可提高雞胚出殼后肌肉重量的假設,Henry和Burke在孵化前用胚蛋注射法給愛拔益加肉雞×羅斯肉雞的入孵種蛋注射睪酮。他們用配置25-G針頭的注射器將含0.125 μmol、0.250 μmol或0.500 μmol睪酮的50 μL 70%乙醇人工注入10 mm深處的蛋清中。結果發(fā)現,注射睪酮后,雞胚的死亡率、淺胸肌肌肉特性以及孵化第12天、第16天和第20天時雄性雞胚的重量未受到影響。然而,雌性雞胚在孵化第12天時的體重下降,蛋白質含量和孵化第16天時雞胚淺胸肌的比例降低。
除單獨注射睪酮以外,他們還測定了梯度劑量的抗雄激素氟他胺(50 μL 70%乙醇含0、0.58 μmol、1.16 μmol、1.74 μmol或2.90 μmol的氟他胺)與固定劑量的睪酮(0.50 μmol)聯合使用的效果。在每項試驗中,氟他胺于孵化前或孵化期的第8天注射。盡管注射氟他胺對雄性雞胚的體重、淺胸肌蛋白含量或DNA含量無顯著影響,但雌性雞胚的這些變量均受到了影響。如果在孵化前注射,這些參數從較低劑量組至1.74 μmol組逐步提高;但是,在注射? ? ? ?2.90 μmol睪酮的雌性雞胚上,這些參數在孵化期的第16天時下降。孵化第8天時注射氟他胺對雞胚淺胸肌的DNA含量的影響與之相似,但是在孵化第8天時注射睪酮僅影響雌性雞胚在孵化第20天時的蛋白質含量和淺胸肌的比例。在這些不同結果上的一致發(fā)現是睪酮和抗雄激素僅影響雌性雞胚,且注射的時機和劑量、雞胚胚齡會影響所產生的反應。
Christensen和Phelps用1 mL注射器在孵化第24天對火雞入孵種蛋的胚胎人工注射TRH,以檢測TRH在火雞種蛋胚胎中充當促分泌素的能力。在最初的試驗中,他們將含2.15 μg TRH的200 μL生理鹽水注射到入孵種蛋的氣室中;在后續(xù)的試驗中,他們將含5.00 μg TRH的200 μL生理鹽水從入孵種蛋的底部注入胚胎中。無論采用哪種注射途徑,注射60 min后,火雞入孵種蛋胚胎血清中的甲狀腺素濃度均能夠在延時30 min后有效提高5 h。研究人員使用類似的試驗方案檢測了兩個不同火雞品系的入孵種蛋胚胎血清中的甲狀腺素對注射TRH的反應。一個火雞品系的入孵種蛋胚胎血清中的甲狀腺素水平輕微下降,而另一個品系的入孵種蛋胚胎血液中的甲狀腺素水平持續(xù)上升120 min,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差異是由兩個品系在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軸系的成熟性上存在細微差異造成的。我們可以認為TRH是控制孵化第24天火雞胚胎中甲狀腺素水平的一個有效的促分泌素。這些結果進一步表明,這種釋放激素能夠用于調節(jié)火雞雛雞的出殼水平和出殼時機。
結合對蛋殼溫度的控制,Afsarian等研究了給胚蛋注射甲狀腺素對肉雛雞應對腹水誘發(fā)疾病后的存活力的影響。每枚入孵種蛋被注入含65 ng甲狀腺素的0.5 mL滅菌蒸餾水。研究人員在孵化第18天時用配置27-G針頭的注射器對入孵種蛋的胚胎羊膜人工注射甲狀腺素。注射后,胚胎的卵黃重量減輕,雛雞出雛和42日齡時的體重提高,次等雛雞的數量減少。此外,注射甲狀腺素能夠降低由寒冷誘發(fā)的腹水所造成的死亡率??偟膩碚f,這些結果表明,給入孵種蛋的胚胎注射甲狀腺素能夠提高出殼雛雞的質量和生產性能,降低由寒冷誘發(fā)的腹水的發(fā)生率。
在最近針對孵化期最后一周開展的一系列試驗中,Watanabe等給入孵種蛋的氣室、蛋清或胚胎羊水人工注射了CRH或CRH受體的興奮劑和拮抗劑。在兩項試驗中,他們于孵化的第18天向科寶500肉雞的入孵種蛋氣室注射含2 μg CRH的? ?100 μL 0.9%生理鹽水。與注射生理鹽水的對照組入孵種蛋相比,注射CRH的試驗組入孵種蛋的雛雞平均提前22 h出雛。此外,注射CRH可以提高雛雞的出雛成功率和1日齡時的質量,且不會影響7日齡時的體重。相反,在孵化第16天注射低劑量的CRH會對科寶500肉雞的入孵種蛋胚胎產生相反的作用,在孵化第18天對科寶500肉雞的入孵種蛋注射CRH受體的激動劑和拮抗劑不會影響入孵種蛋的孵化期。此外,在孵化第18天給羅斯208肉雞的入孵種蛋氣室注射2 μg或10 μg的CRH不會加快雛雞的出雛速度。這些試驗得到的不同結果以及注射后胚胎血清中皮質酮濃度未上升使研究人員認為CRH不能有效通過入孵種蛋的氣室膜進入胚胎的循環(huán)系統。意外的是,如果采用相似的處理方式注入入孵種蛋的蛋清或胚胎羊膜中,入孵種蛋的平均孵化期不會受到顯著的影響。研究人員最后認為,如上所述的入孵種蛋胚胎CRH注射方式不能作為提高商業(yè)化孵化場生產性能的實用方法。
正如在大鼠上獲得的結果一樣,Barbarino等的研究證明CRH能夠抑制由生長激素釋放激素誘導的GH分泌。該研究的結果還表明不同性別對GH分泌的神經調節(jié)可能不同。雖然上述報道中CRH會影響GH的分泌,但是對入孵種蛋胚胎注射CRH不會提高孵化場的生產成績,我們或許可以認為,對入孵種蛋胚胎注入GH同樣不會影響種蛋的孵化率或雛雞出殼后的生產性能。盡管如此,在孵化第1天、第4天或第7天直到第18天,Kocamis等用配置22-G針頭的注射器給哈伯德肉雞的入孵種蛋胚胎蛋清人工注射含100 ng雞GH的100 μL緩沖生理鹽水,結果觀察到肉雛雞42日齡的體重和組織發(fā)育受到了顯著的影響。試驗肉雞對不同時期注射GH后產生的應答同樣存在性別差異。雖然在孵化期的任何時期注射GH不會影響入孵種蛋的孵化率,但公雛雞和母雛雞的累計飼料轉化率均得到了提高。此外,在孵化期的第15天和第16天給胚胎注射GH可以提高母雛雞的體重和胸肌重,在孵化第1天注射則可以提高公雛雞的體重和母雛雞的肝臟重,在第11天注射會提高公雛雞的肝臟重。此外,在孵化第11天或第16天給入孵種蛋的胚胎注射GH,雞胚體內的羥脯氨酸水平提高,孵出的母雛雞42日齡時的脛骨橫截面積增加。除了CRH和GH分泌之間的相互作用外,GH可能會在肉用雞入孵種蛋中產生CRH無法誘導產生的生理效應。
Kocamis等報道了利用胚蛋注射法給入孵種蛋的胚胎注射IGF-1對肉雞長骨生長的影響。他們在孵化第1天、第2天、第3天或第4天用配置22-G針頭的注射器人工將含100 ng IGF-1的100 μL乙酸和牛血清白蛋白溶液注射到哈伯德×羅斯肉雞的入孵種蛋中。此方法能夠提高肉用公雛雞骨骼中的羥脯氨酸濃度,但是會提高它們的體重,并降低42日齡時相對于體重的股骨骨折負荷。我們可以預測,IGF-1對肉雞骨骼的機械特性的影響具有部位特異性,且IGF-1可以降低股骨的絕對骨折負荷。
原題名:In ovo applications in poultry: A review(英文)
原作者:E D Peebles (密西西比州立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