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聲楠
(江蘇師范大學(xué) 文學(xué)院 ,江蘇 徐州 221116)
蘇軾是宋代最超卓的詩人,其詩被后世奉為圭臬,后世詩人采摘蘇軾的詩句進行重新組合,形成集蘇詩。最早的集蘇詩是金人高士談的《曉起戲集東坡句二首》和《集東坡詩贈程大本》,南宋時蘇植有《歲在辛酉改元嘉泰,庚伏之末,拉親友姚述之、鮮長源、黎元實逃署南巖,講河朔故事也,聰山主從游竟日。因摘東坡、山谷詩句,集成四章題石壁以紀(jì)行》,元明兩代,“宗唐” 之風(fēng)盛行,沒有出現(xiàn)新的集蘇詩作。直到清代,集蘇詩蔚然成風(fēng),出現(xiàn)了張吳曼《律蘇和陶》、王祖肅《集蘇》、顧文彬《集蘇詩》、周天麟《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等數(shù)種集蘇詩集。周天麟(1832-?)字石君,別署水流云在館主人,清末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生活于晚清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曾任澤州知府,官至戶部主事。工詩,尤工詞。著有《水流云在館集杜詩存》二卷、《水流云在館集蘇詩存》二卷、《水流云在館百哀詩詞合鈔》《水流云在館詩詞》等。其中《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二卷是集蘇詩專集,現(xiàn)存有光緒十七年石印大字本和光緒二十一年刻本。張明華《清代稀見集句詩詞集》依據(jù)刻本收錄,該集按詩體編排,有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絕、七絕,可謂諸體兼?zhèn)?。從?nèi)容上看,該集題材廣泛,寄贈、送別、游賞、隱逸、雜詠、紀(jì)行等內(nèi)容均有涉及。周天麟對蘇詩既有繼承,也有發(fā)展。他承襲了蘇軾詩平淡的美學(xué)追求,形成了清幽明麗、平和沖淡的詩風(fēng)。同時,周天麟通過改變語境、更改字詞、調(diào)整語序等方式,使新詩形成更加和諧融洽的藝術(shù)境界。
周天麟《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共16題310首,諸體兼?zhèn)?。從?nèi)容上看,主要涉及寄贈、送別、游賞、詠懷、詠物等諸多方面。其中,寄贈之作為數(shù)最多,或寄詩贈友,或異地懷友,作者將一句句蘇詩集合為一首首新詩,既表達了作者對友人的真情實感,又反映了作者的交游情況。集句詩乃集前人詩句而成新詩,其詩題往往就能直接表達作者的創(chuàng)作動機和心態(tài)。由周天麟寄贈之作的詩題可知兩點:其一,周天麟好友眾多,與之交往密切的有陳伯平太守、陳子閎司馬、沈仲玉明府等人,大多是其同僚。其二,寄贈詩題通常記錄了周天麟集詩的緣由和心境。如其《歲闌風(fēng)雪索居寡歡飲酒賦詩即事抒感得七絕30首寄伯平云中良以宦情之澹歸興之濃吾兩人故不同而同也》,這是作者寄給好友陳伯平的組詩,詩題共46字,由題可知歲暮風(fēng)雪大作,詩人郁郁寡歡,于是飲酒賦詩得30首七絕寄給好友,來表達自己棄官歸隱的思想。作者強烈的歸隱思想,在其《贈莊耀采明府威鳳時引疾僦居杭州西湖上》一詩中亦有體現(xiàn),詩云:
空羨蘇杭養(yǎng)樂天,逢山未免更流連。高懷卻有云門興,他日徒參雪竇禪。已覺薄書哀老子,敢將衰朽較前賢?還來一醉西湖雨,快瀉錢塘藥玉船。[1]270
此詩頸聯(lián)后有自注:“時余亦身弱多病,不愿作出山計?!庇稍婎}可知,好友莊耀采托病辭官,周天麟當(dāng)時亦是身弱多病,遂產(chǎn)生同病相憐之感,周天麟的此首集蘇詩一方面贊美西湖景色,另一方面也表達其寄情山水、不愿追求功名的歸隱之思。另外,此集中的送別詩作亦多是周天麟借送別友人來抒發(fā)自己的歸隱之情,如《送寶所之榆社幕》:
年來事事與心違,衰病難堪送客悲。
白發(fā)未成歸隱計,緇衣誰作好賢詩? 虛名驚世終何益?舊恨新愁只自知。
共把鵝兒一尊酒,尚能來趁菊花時。[1]280
詩人送別好友,前四句把自己孤愁多病、事與心違的不幸遭遇向好友傾訴,后四句告誡好友不必為功名所累,不如暢快痛飲,灑脫自如。
周天麟的集蘇詩作除寄贈、送別之外,尚有多首游賞類詩作,且具明顯的紀(jì)行色彩。首先,這類詩多以單首形式呈現(xiàn),僅有《吳江舟中書所見二首》《珠湖舟次二首》《冬晚途中即目二首》等數(shù)組均是兩首詩。此類詩作記述的是周天麟游覽一時一地之感,如《淮村踏青》記錄了作者在淮村踏青時欣賞到的美景,《重過櫻桃斜街》則寫作者在櫻桃斜街念及故人前事,因而激起心中無限感慨。此外,周天麟善于在這類游賞詩中融情于景,借景抒情。作者一般借蘇詩的詩句,從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起筆,由眼前之景寫到心中所思,由此表達羈旅情感和人生態(tài)度。如《去定羌作》:
野戍荒州縣,邊城息鼓鼙。
得歸良不惡,無事莫相羈。
飲酒但飲濕,棄官如棄泥。
翻然拂衣去,回首白云低。[1]263
詩題中“定羌”即今甘肅廣河,自古乃邊疆之地,作者在此處對于邊疆軍旅之行的真切感受,與其自序中所云“壯歲供職戶曹,橐筆戎幕”的人生經(jīng)歷不謀而合。此詩寫在定羌戍守邊疆的作者看到戰(zhàn)鼓已息,于是產(chǎn)生辭官歸隱之心,形容棄官如棄泥土,毅然拂衣而去,回歸自然山水之間。
周天麟還善于運用蘇詩抒己懷,其詠懷之作,或即景生情,或托物言志。此集中詠懷詩感情充沛,皆是作者緣事緣物而發(fā),其感情的抒發(fā)似涓涓細(xì)流,綿綿不絕,因而集中詠懷詩大多是以組詩的形式呈現(xiàn),尤以《自笑七首》《雜詩九首》《感舊述懷三十首》《看花詩十二首》《飲酒詩十二首》等為代表。如《自笑七首》:
突兀太行頂,眼界窮大千。
一郡坐可得,悠然見南山。
自適孤云情,誰謂無往還? 時有鳥歸飛,空檬煙靄間。
翳翳景將入,明月高峰顛。
舉酒為三客,一笑驚塵寰。 使君閑如會,江南千萬峰。
胡為出岫來?先作歸意濃。
??嗍礼燮?,涉世非所工。 無心但因物,還在此山中。
秋濤舂午枕,松聲滿虛空。
緩帶我亦可,相期林下風(fēng)。 不待雷發(fā)軫,催計走群龍。
雨勢來不已,一笑開天容。 野鳥喧百族, 鳶貪聲最鄙。
飽食有殘肉,顧自為謀耳。
白鶴歸何時?出處俱可喜。 瑞露酌天漿,清絕正如此。
時哉汝非爭。一笑萬事已。 棋局消長夏,安閑日似年。
百年特未滿,嘆息指屢彈。
議論紛黑白,一勝亦偶然。 斂收平生心,袖手獨不言。
無言對空枰,一笑榮枯間。 蕭蕭南山松,風(fēng)靜響應(yīng)谷。
??嗳趼p,不受纖芥觸。
細(xì)思乃不然,此理觀要熟。 邪正久乃明,何者為禍福?
君看霜雪姿,俯仰亦自足。
身世永相忘,一笑外羈束。 幽花如處女,勿謂無人知。
不采羞自獻,豈常懷其私?
寂寞開最晚,佳處正在茲。 誰言此弱質(zhì)?一笑當(dāng)及時。 風(fēng)雨傾舊廬,仰天無一席。
當(dāng)時已放浪,出處浩莫測。
泛泛隨鳴鷗,引吭伸兩翮。 鷹隼豈能容?此生還蕩析。
漂流四十年,余齡會有適。
久便云水鄉(xiāng),乃反得安宅。 世網(wǎng)如予何?一笑滄溟側(cè)。[1]255-256
這首組詩共七首,均為五古,每首詩句數(shù)不一,或八句,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較為靈活,每首詩的長短主要是根據(jù)作者情感抒發(fā)的需要而定,收放自如。作者描寫自己于太行山頂,登高望遠,悠然而自適,抒發(fā)自己向往隱居山林、清高孤傲的情懷。七首詩雖句數(shù)不一,但各詩之間相互映照。第一首詩寫登太行后看到的大千景象,第二首詩寫詩人在山中的見聞和山雨欲來的景象,第三至六首從宏觀走向微觀,抓住山中野鳥、松樹、幽花等自然景象和山中對弈的樂趣,表達自己樂而忘返的愉悅心情,最后一首與第二首相呼應(yīng),寫雨后的山林之景。周天麟集蘇詩的詠懷之作還善用比興手法,托物言志。這七首詩每一首都是以山、峰、鳥、松等具體的物為發(fā)端,以抒發(fā)自己淡泊名利、歸隱山林的志向為結(jié)尾。如第五首,作者先寫蒼翠勁拔的南山松與山谷相對,顯得更加高大,但常??嘤诒惶俾p繞,但細(xì)想等到冬季時,藤蔓早已枯萎,而青松依舊迎風(fēng)傲雪。實際上作者是以松寫人,象征著人生中雖然可能會受到小的羈絆,但只要正氣滿懷,最終一定會邪不壓正。周天麟這類的組詩是一個整體,不能割裂來看,組詩內(nèi)部每一首詩都圍繞著共同的主題,用一個抒情或?qū)懢暗木€索貫穿其中,或抒發(fā)感情逐步加深,或表現(xiàn)詩中景象橫向拓展。
周天麟的《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集蘇軾詩句來吟詠性情,內(nèi)容廣泛,大凡寄贈、酬唱、送別、游賞、紀(jì)行、詠懷、詠物等內(nèi)容均有涉及,此集雖是集蘇軾詩句而成,但表達的都是周天麟的真情實感,并經(jīng)其妙手熔煉、重組,形成了其獨特的風(fēng)格。
周天麟一生宦海浮沉,既做過地方知府,又曾官居戶部主事,廣泛的游歷,使得所到之處、所見之景、觸景之情都凝結(jié)在他的詩中,景與情的完美交融形成了清幽明麗的風(fēng)格。周天麟的好友陳啟泰在《水流云在館集杜詩鈔》序中提到:“余友周石君……生平無業(yè)不綜,善書法,工填詞,詩尤清麗。”[1]188陳啟泰即前文所說的陳伯平,是周天麟的好友,二人交往密切,經(jīng)常相互酬唱贈答,因而對周天麟詩歌的整體風(fēng)格有較為準(zhǔn)確的把握。他稱周天麟詩“尤清麗”應(yīng)當(dāng)是指其詩歌意境的清幽明麗,即詩中所營造的秀麗而幽靜、明凈而優(yōu)美的藝術(shù)氛圍。這種清幽明麗的詩風(fēng)在其集蘇詩中就有所體現(xiàn),如《春晚遣懷》:
清風(fēng)一榻直千金,學(xué)語雛鶯在柳陰。
羈枕未容春夢斷,病眸兼怕酒杯深。
溪山勝畫徒能說,鄉(xiāng)井難忘尚有心。
腰下牛閑方解佩,落花飛絮滿衣襟。[1]279
此詩是作者在春天的傍晚外出游玩時看到美景時,觸景生情而作。作者在春風(fēng)中安閑自在地臥在床榻,他很珍惜這樣的時光,屋外柳樹上的雛鶯唱出婉轉(zhuǎn)動聽的曲子。作者此處以聲襯靜,以學(xué)語雛鶯的聲音寫環(huán)境的幽靜。作者雖在旅途且患疾,但眼前的景物卻能使其賞心悅目,山川景物美到無法用語言表達,作者觸景生情,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悠閑地放著牛,落花飛絮吹滿衣襟。作者筆下的景總是蘊含著深厚的情感,作者擁有淡泊、寧靜的心境,使得其詩意境清幽明麗。
而周天麟詩歌中所體現(xiàn)的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則是其與世無爭、寵辱不驚、出世歸隱的人生態(tài)度在詩中的體現(xiàn),平和是指作者心態(tài)平靜和氣,沖淡是一種虛靜的精神狀態(tài)。司空圖在《二十四詩品》中稱之為“素處以默,妙機其微。飲之太和,獨鶴與飛。猶之惠風(fēng),荏苒在衣。閱音修篁,美曰載歸。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脫有形似,握手已違。”[2]詩中平和沖淡風(fēng)格的形成需要作者靜默獨處的思考,去除功利之心,熱愛山水,與自然相融。周天麟集蘇詩的平和沖淡風(fēng)格首先體現(xiàn)在其詩歌意象的選擇上,即從日常生活中取材,描寫生活中與朋友聚會、游玩、聽雨、飲酒等瑣事,如《聞鳩》:
仁心知閔農(nóng),欲學(xué)喚雨鳩。
人皆笑子拙,聊以拙自修。
困立忘飛翔,樂哉何所憂?[1]255
這首五言古體詩共六句,雖是集蘇之作,但意象的選擇卻取決于周天麟,寫的是其聽到斑鳩的叫聲,并由此引發(fā)的所思所感。詩歌前兩句說作者聽到斑鳩叫聲后,想起貧苦的農(nóng)民,所以想學(xué)斑鳩喚雨,這樣的做法雖然不被人理解,但作者并沒有產(chǎn)生激憤的情感,反而以“拙”修身養(yǎng)性,自得其樂,以至樂而忘憂。周天麟抒情柔和平靜,以尋常生活入詩,并在其中悠然閑適。其次,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還表現(xiàn)在作者對清閑安逸、悠閑自在的生活環(huán)境的描寫,形成寧靜、淡泊的藝術(shù)境界,如《夏晚勺湖小憩》:
半窗疏箔度微涼,欹枕風(fēng)軒客夢長。
日暮無人鷗鳥散,似聞東塢小荷香。[1]287
由詩題即可知,這首詩寫作者夏季晚上在勺湖畔小憩時看到的美好景色:窗子半開,葦簾被微風(fēng)吹動,帶來一絲微涼,作者在這樣舒適、清涼的環(huán)境中酣然睡去,直到傍晚時分,四下無人,鷗鳥散去,作者似乎聞到微風(fēng)中飄來一陣荷花的清香。湖邊小憩本就是一件安閑之事,再加上作者在小憩時對周邊景物的細(xì)致刻畫,更顯清幽,表情達意也更加平和沖淡。
當(dāng)然,這種清幽明麗、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形成與周天麟的人生經(jīng)歷密不可分。周天麟深受佛家思想的影響,由此集中的詩題可以看出他經(jīng)常出入寺廟,出現(xiàn)在詩題中的寺廟就有城西古寺、淮村古寺、甘露寺、定林寺、大云寺、西崖寺、沁濱寺、彌勒庵等多處,作者還有宿千佛洞的行為。作者在寺廟中不免與僧人交游,如《韓二州大令仲荊約游定林寺三首》其三:
禪室各深窈,更開松菊園。
再游應(yīng)眷眷,長嘯獨軒軒。
投老身彌健,居僧語不繁。
山翁勸留句,醉墨在頹垣。[1]264
作者先是描寫寺內(nèi)禪室幽深、松菊茂盛,令人流連忘返,接下來寫身體強健的老僧人和他愉快地交流,臨別時老僧人還勸留作者。作者不僅游寺廟,還住在寺中,與僧人一起禪坐,如《宿甘露寺》:
書性習(xí)氣未能無,所至遲留似賈湖。
江上飛云來北固,水中明月臥浮圖。
回觀佛骨青螺髻,誤入仙人碧玉壺。
蒲薦松床亦香滑,便于禪坐作跏趺。[1]273
此詩寫作者住在甘露寺看到的江上飛云、水中明月的景象,仿佛進入仙境一般。周天麟在與僧人一起坐禪中已經(jīng)達到完全虛靜的精神境界。作者不僅在這類直接描寫寺廟、與僧人交游的詩歌中反映出佛教對他的影響,其他的詩歌中也有表現(xiàn)出淡泊、隱逸的出世思想,如《偶述》:
薄俗徇世榮,享榮不償辱。
趨塵拜下風(fēng),折腰營口腹。
一飽忘故山,我亦戀薄祿。
功名一走兔,安能強追逐?
胡不歸去來?翛然脫羈梏。[1]254
此詩是作者人生態(tài)度的深刻體現(xiàn),前兩句說世人追求榮華富貴,卻因此遭受很多屈辱,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屈身事人。作者覺得這樣的行為得不償失,功名利祿不能苛求,不如看破紅塵,遁世歸隱,擺脫塵世間的羈絆與桎梏。周天麟與世無爭、摒棄功名的人生態(tài)度必然有佛教處世無累的出世思想的影響,而他的這種人生態(tài)度就影響了其對于蘇軾詩句的選擇和重新整合,最終就呈現(xiàn)出了其獨特的詩歌風(fēng)格,即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
從周天麟的集蘇詩中可以看出,他善于融情于景,巧妙地借蘇軾的詩句,毫無違和地表達自己追求隱逸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了整個集蘇詩作清幽明麗、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周天麟用蘇軾詩句,又不拘泥于蘇詩,以蘇軾之辭藻,書寫自我之性靈,對蘇詩在繼承的基礎(chǔ)上,更多的是呈現(xiàn)新的變化。
《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中的每一句詩都出自蘇軾,周天麟將他們集成一首首新詩,這些詩句有的保留了蘇軾詩句的原意,有的則在新的語境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周天麟筆下的新詩雖然保留了蘇詩的原句,但在題材、風(fēng)格、藝術(shù)技巧等方面呈現(xiàn)的是新的特色,誠如陳大受在此集的題跋中所云:“讀者或疑其非蘇詩,或忘其為蘇詩?!盵3]又張之萬在《水流云在館集杜詩鈔》的序中所言:“影隨步換之妙,謂之為杜為蘇不可,不謂之為杜為蘇又不可?!盵4]用古人詩句,熔鑄成自己新詩,而不見斧鑿之痕跡,仿佛渾然天成,這正是周天麟集蘇詩的高超之處。
周天麟是如何將蘇軾的詩句化為己用的呢?具體可見對于這首《和陳子閎詠可園花木八首,階下柏》的分析:
柏生何苦艱?還在此山中。
面目太嚴(yán)冷,涉世非所工。
階前暮雪深,坐看十八公。
色映青松高,佳哉郁蔥蔥。[1]253
此詩共八句,分別出自蘇軾八首不同的詩作。其中,“柏生”句出自蘇軾《和子由記園中草木十一首》,“還在”句出自蘇軾《盧山五詠其一盧敖洞》,“面目”句出自蘇軾《食檳榔》,“涉世”句出自蘇軾《和陶貧士七首并引其六》,“階前”句出自蘇軾《南溪之南竹林中新構(gòu)一茅堂予以其所處最為深邃故名之曰避世堂》,“坐看”句出自蘇軾《夜燒松明火》,“色映”句出自蘇軾《和陶己酉歲九月九日并引》,“佳哉”句出自蘇軾《葉待制求先墳永慕亭詩》。周天麟這首集蘇詩,僅短短八句,就來自八首截然不同的蘇詩,就內(nèi)容而言,蘇軾的這八首詩作詩時間、地點、描寫內(nèi)容、表達感情等皆有不同;就體裁而言,其中有古體也有律詩;如此迥異的詩句在周天麟手中融匯成一首自然天成的新詩。作者繼承了蘇詩的意象,感嘆山中松柏的艱辛,天氣嚴(yán)寒,階前雪深,松柏仍然郁郁蒼蒼。三、四兩句作者借寫松柏也寫自己在世道艱辛的環(huán)境中,不屑于迎合世俗、同流合污。此詩是典型的托物言志,周天麟借蘇軾詩句贊美松之迎風(fēng)傲雪,表達的卻是自己堅貞不屈的人生追求。此詩雖是集蘇詩而成,卻完全不受原詩束縛,承接了原詩的意象,寫出的是這首意思完整、毫無人工斧鑿之跡的新詩。而周天麟集句的水平恰如祁世長在集前序中所言“雖綴輯陳言,而爐錘別具,湊柏天然”[5]247。
與此同時,周天麟在詩歌風(fēng)格上也不可避免地受蘇軾的影響。至于蘇軾詩歌的風(fēng)格,可從他在評價韋應(yīng)物、柳宗元時見出:“發(fā)纖秾于簡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6]2124,此處可以看出蘇軾對簡古、淡泊詩風(fēng)的推崇,將詩味歸于平淡也正是蘇軾詩歌的美學(xué)追求。此外,蘇軾在《評韓柳詩》中說:“所貴乎枯淡者……似淡而實美。”[6]2109這里所謂的“似淡實美”也就是詩歌于平淡之中蘊含的無窮韻味。周天麟在集蘇詩的過程中同樣是繼承了蘇軾詩歌對于“淡”、“美”的藝術(shù)追求,從而形成了自己詩歌清幽明麗、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從題材和內(nèi)容上看,蘇軾詩歌題材非常廣泛,對此,周天麟也有所繼承。周天麟的集蘇詩就表現(xiàn)了其日常生活的諸多方面,送別、述懷、詠物、游賞、唱和、贈達、山水等題材均有涉及,甚至還有《去定羌作》這樣的描寫邊塞生活和感受的詩歌。在思想內(nèi)容上,周天麟與蘇軾也有相同之處,蘇軾早年受儒家積極入世思想的影響,追求建功立業(yè),但由于仕途坎坷,屢遭貶斥,同時受到佛、道思想的影響,蘇軾后期的詩詞里都飽含遁世歸隱的思想,如蘇軾晚年具有強烈的慕陶情結(jié),創(chuàng)作和陶詩,表達自己的歸隱之志。其《和孫莘老次韻》:“去國光陰春雪消,還家蹤跡野云飄。功名正自妨行樂,迎送才堪博早朝。雖去友朋親吏卒,卻辭讒謗得風(fēng)謠。明年我亦江南去,不問雄繁與寂寥?!盵7]蘇軾此詩表達自己親朋遠去,在朝中又遭讒謗,因而摒棄功名,不問世事,追求歸隱。周天麟的集蘇詩也繼承了蘇軾追求淡泊、歸隱的特點,前文已有詳述,此不贅敘。
周天麟《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雖是集蘇詩而作,但不是對于蘇詩的一味模仿,而是“借古人之詞藻,寫我之性靈”[5]247。周天麟摒棄對于蘇詩的照搬照抄,其詩句的重新融合、凝練體現(xiàn)了作者的集句功力。周天麟對于蘇詩的新變,首先是通過改變語境,賦予詩句新的含義,如《病鶴》:
病鶴不梳翎,獨舞無所屬。
常于寂處鳴,幽響答空谷。
羈孤每自笑,人棄我所欲。
相期林下風(fēng),散發(fā)臨修竹。
意爽飄欲仙,云袂本無幅。
遲彼鸞鳳吟,秀語奪山綠。[1]249
此詩“獨舞”句出自蘇軾《和王晉卿并引》,原是指駙馬都尉王詵晉卿受蘇軾遭貶黃岡所累,亦遭遠謫后無所依托的孤獨之態(tài),作者此處用于指病鶴獨舞的姿態(tài)?!俺S凇本涑鲎蕴K軾《次周燾韻并敘》,原指周燾聽到的激水聲,此處則指病鶴的鳴叫聲?!坝捻憽本涑鲎蕴K軾《鳳翔八觀并敘其七李氏園》,原指蘇軾在鳳翔從北城東游玩歸來,看到李氏園后,去敲門時發(fā)出的聲音,此處指病鶴發(fā)出的幽聲在空谷中回蕩。其他詩句,也大多如此,周天麟將原本意思不同的詩句融于一首詩中,在新詩所構(gòu)成的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原詩的句意自然而然發(fā)生改變。在新的語境中,蘇軾詩句被賦予新的含義,成為周天麟自己的詩。
其次,為了更好地運用蘇詩抒發(fā)自我情感,周天麟會通過刻意更改蘇軾詩句的個別字詞,讓組合成的新詩更加相融,如《林靄人太守鳳官因病乞休余奉檄來權(quán)平和之篆相與散步東郊詩以紀(jì)事》:“偶隨流水出東門,盎盎春溪帶雨渾”[1]274。蘇詩原句是“卻尋流水出東門”(《上巳日,與二三子攜酒出游,隨所見輒作數(shù)句,明日集之為詩,故辭無倫次》),“卻尋”二字表明蘇軾出門是為了尋找流水,并追尋著流水出了東門,周天麟將“卻尋”二字改為“偶隨”,意思則為偶然間隨著流水出了東門,周天麟抹去原詩句中的主動追尋之意,用“偶隨”更能表現(xiàn)出周天麟恬淡、閑適的心境。再者,周天麟還會調(diào)整語序,如《秋懷》中的“新人如佳月,憂色常在眉?!盵1]249蘇詩原句是“新月如佳人”(《宿望湖樓再和》)這并非是作者的記憶錯誤,而是刻意為之,因為周天麟在《重過櫻桃斜街》中用的就是“新月如佳人”。作者將原句語序調(diào)整后,詩句意思也發(fā)生了改變,“新月如佳人”以月為本體,佳人為喻體,重在寫景,表現(xiàn)新月的美好。而“新人如佳月”則以人為本體,月為喻體,重在寫人,與下文寫新人“憂色常在眉”搭配更加恰當(dāng)。
周天麟的《水流云在館集蘇詩鈔》對蘇軾詩歌既有繼承也有創(chuàng)新。在語意上,他的集蘇詩承接蘇詩原意,但將這些詩句熔煉重組,形成一首首語句通順、意思完整、情理兼?zhèn)涞男略?。周天麟還繼承了蘇軾平淡的美學(xué)追求,形成了清幽明麗、平和沖淡的藝術(shù)風(fēng)格。此外,周氏的集蘇詩在題材和內(nèi)容上也都受到蘇軾的影響。周天麟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通過改變語境、更改字詞、調(diào)整語序等方式,來消融蘇軾詩句的部分意思,使之與新詩的融合更顯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