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蓉
〔摘要〕本文是一例高中生學習動機過強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小白由于一次月考很努力地復習英語卻考得比裸考的同學低20分,感覺“我努力了,卻沒有好成績”,從而覺得失落和無助,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影響了學習和生活,癥狀持續(xù)時間短,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咨詢師運用合理情緒療法輔之以維納成敗歸因理論和耶克斯—多德森定律進行咨詢,使小白認識到是自己的認知偏差、敏感造成了過度焦慮,幫助小白建立新的合理信念,并增強其對挫折的心理承受力,消除負性情緒。
〔關鍵詞〕一般心理問題;合理情緒療法;維納成敗歸因理論;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01-0041-04
一、案例概況
(一)人口學資料
小白,男,17歲,高二學生,獨生子,身高176cm,小麥色肌膚,擅長體育。體型勻稱,身體健康,無重大疾病史。家族有精神病史,媽媽患有精神分裂、癲癇。
(二)個人成長史
小白出生于農(nóng)村,3歲時目睹父母爭吵打架,而后母親受到刺激被診斷為精神分裂、癲癇。父母離異后小白跟隨爺爺奶奶生活,因爺爺奶奶年紀較大,很少和他們主動溝通。小學階段因為缺乏學習動機,成績不良,課上不認真聽講,課下不鞏固復習。初二時報名參加運動會,被體委拒絕,而后堅持每天跑步到現(xiàn)在。初中畢業(yè)參加長跑比賽破了區(qū)運動會記錄,并且把跑步的精神用在學習上,考入了我校。小白從高一時的后進生轉(zhuǎn)變成高二時的優(yōu)秀生,順利考入了理科強化班,成績突飛猛進,但是存在偏科現(xiàn)象,數(shù)學成績優(yōu)異,英語薄弱。一個月前的月考,小白認為自己很努力地復習了英語,但是成績出來后比一位裸考的同學低20分。他覺得該同學課上關注度沒他高、課后沒復習、英語水平本來和他差不多,這一結(jié)果令他很失落,產(chǎn)生了“我努力了,卻沒有好成績”的想法。
(三)精神狀態(tài)
小白校服整潔,舉止得體,感知能力正常,能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而主動求助,思維清晰,語言表達很流暢,言行一致,但情緒比較低落。沒有軀體不適感,只因睡覺較晚顯得臉色蒼白,對別人的注視敏感。
(四)社會功能
學習興趣下降,有時會懊惱為什么那么努力,最后換來的結(jié)果還不如沒努力的同學。不愿和同學說話,想安靜。
二、原因分析
(一)生物學原因
男,17歲,處于青春期,自我意識迅速增強,“成就感”強烈,渴望成功,害怕失敗。
(二)社會性原因
1.存在負性生活事件——英語月考失敗,小白很努力地復習,但是成績出來后比一位裸考的同學低20分,自己覺得該同學課上關注度沒他高、課后沒復習、英語水平本來和他差不多。
2.家庭教養(yǎng)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小白生長在一個父母離異、媽媽患病不能自理、跟隨爺爺奶奶生活的家庭,爺爺奶奶對小白的期望較高,對他的個性形成和發(fā)展有較大影響。
3.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的幫助,如被體委拒絕參加運動會,很少和同學、老師或家人溝通。
(三)心理原因
1.存在不合理信念,認為努力了一定有收獲。
2.被煩惱、焦慮、抑郁情緒所困擾,自身缺乏有效解決問題的行為模式。
3.人際關系上采用回避方式,減少與他人的交往,即使是與親密的家人和朋友也缺乏交流,變得孤獨,加速消極情緒的惡性循環(huán)。
4.個性特征:內(nèi)向、敏感,自尊心強,追求完美,遇事容易焦慮。
三、輔導目標和理論依據(jù)
(一)輔導目標
1.具體目標:緩解煩惱、焦慮、抑郁情緒,改善認知。
2.近期目標:幫助小白調(diào)整認知方式,轉(zhuǎn)變觀念,逐步緩解負性情緒,認識到自己存在不合理信念,學會用理性的觀念代替非理性觀念,從而消除非理性的情緒反應,能夠正常學習、生活。
3.長期目標:幫助小白樹立學習信心,更好地面對學習生活,增強自我認識,完善個性,習得自我成長技巧,學會自我心理調(diào)整,增強情緒調(diào)控和社會適應能力。
4.最終目標:促進小白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充分實現(xiàn)人的潛能,達到人格完善。
(二)理論依據(jù)
1.合理情緒療法:該療法20世紀50年代由艾利斯創(chuàng)立,旨在通過純理性分析和邏輯思辨來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們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纠碚撝饕茿BC理論,A指誘發(fā)性事件;B指個體在遇到誘發(fā)事件之后相應而生的信念;C指個體的情緒反應及行為結(jié)果。A只是C的間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C的直接原因。
2.維納成敗歸因理論:維納認為個體對行為成敗原因的分析可歸納為六個因素,能力、努力、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其他(如別人幫助或評分不公等)。維納按各因素性質(zhì),分別將其納入以下三個向度之內(nèi):來源、穩(wěn)定性和控制性,六因素中只有努力是唯一可控的。
3.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耶克斯與多德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動機強度和工作效率之間的關系呈倒U形曲線,中等強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
四、主要輔導過程
本次輔導分四次進行,第一階段為第一次,咨詢師與來訪者小白初步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第二階段為心理幫助咨詢階段,分兩次進行;第三階段為鞏固階段,為第四次咨詢。以下呈現(xiàn)主要咨詢階段,即第二階段的咨詢。
(一)第二次咨詢:尋找不合理信念
1.目標:(1)在前期建立良好咨訪關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咨詢關系;(2)讓小白了解合理情緒療法,根據(jù)合理情緒理論進行認知分析,尋找不合理信念,使其明白現(xiàn)在的不良情緒和行為是由于自己身上所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所致。
2.方法:會談法、合理情緒療法
3.過程:(1)與小白共同商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方案,介紹咨詢方法、原理及過程,簽訂書面協(xié)議;(2)進一步解說合理情緒療法,啟發(fā)、引導小白領悟到A、B、C三者之間的關系以及他目前的情緒困擾是由于自身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使其認識到改變情緒困擾要通過改變不合理信念實現(xiàn),自己要對自己的情緒反應負責,只有改變了不合理信念,才能減輕和消除痛苦。
師:是的,我高中時和你一樣,擅長數(shù)學,英語是薄弱學科。我每天花很多時間鉆研數(shù)學難題,一到考試時就覺得我花了那么多時間肯定能考好,結(jié)果由于動機過強,每次大考都比預估差很多。我不喜歡英語,所以看得少,動機過弱,也考得一般。反倒是語文,我保證基本的背、練、讀,花的時間適中,每次考試沒有壓力,想著盡力就好,結(jié)果每次成績出來都超常發(fā)揮。
小白:(思考)好像是這樣,我的語文也是如此,動機適中反而考得很好呢!
師:是的,適度的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和達到最高效率。
小白:嗯,我明白了。
五、輔導反思
本案例中,我先使用合理情緒療法讓小白明白其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導致了不良情緒和行為反應的發(fā)生,采取“產(chǎn)婆術”辯論的方式來引導小白澄清不合理信念——努力了一定有好成績,對自己的現(xiàn)狀有清楚的認識,逐步把失衡的心理狀態(tài)調(diào)整過來。然后通過闡述維納成敗歸因理論,和小白共同分析影響考試成績的因素,讓他明白努力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條件。最后通過闡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和自我暴露讓小白明白適度動機最有利于任務的完成和達到最高效率。多次輔導后,小白能主動去尋找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且能夠有意識地用合理信念取而代之,絕對化要求大大減少,焦慮情緒有所緩解,由此而產(chǎn)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低下、睡眠等問題已基本解決。
大部分班主任或者家長遇到此類問題時,第一反應是幫助學生去尋找考試失敗的原因,這樣可能會導致學生越來越迷茫,看不清自己真正的問題所在,甚至加重負性情緒。類似的案例在較好的班級和學校時有發(fā)生,面對學習動機過強的學生,要首先分析他們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才能幫助他們對自己的現(xiàn)狀有清楚的認知,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改變了認知模式,才有可能讓他們過強的學習動機回歸理性和適度范圍之內(nèi)。
這個案例令我感觸良多,因為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班主任和任課教師更多是關注那些缺乏學習目標、動力不足的后進生,覺得他們更需要關注和幫助,進步空間更大,而對于那些認真努力了卻沒有取得好成績的學生,總是先入為主地惋惜和心疼他們的努力,想當然地認為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或方法不當,安慰他們下次肯定能考好,畢竟他們有學習動力,完全不需要督促。其實,學習動機過弱或過強所造成的危害都不淺。這就需要家校聯(lián)動,形成教育合力,正確、多維度地評價學生。作為學生本人,也要合理看待身邊事物,保持適度的學習動機。
此外,最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像小白所說自小老師們都習慣給學生灌輸“努力了一定有好成績”的想法,老師的這種表達方式從邏輯上就是不正確、不恰當?shù)模@種想法本身就是一種不合理信念,而學生具有向師性,相信老師的一言一行。因而,作為一名教師,無論何時何地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不當?shù)难孕袑W生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危害深遠。愿多方共同努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樂些,快樂學習,享受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江寧高新區(qū)中學,南京,21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