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雅梅
〔摘要〕“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中提出,教學不能只注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學生能力的鍛煉與提升;教育不能只看重分數(shù)而忽視學生身體健康與健全人格的塑造;教育不能只關(guān)注課堂教學而缺乏與社會的聯(lián)結(jié)。心理健康教育課中,借助恰當?shù)挠螒?,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力、人際關(guān)系、領(lǐng)導力、表達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課堂;游戲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01-0013-03
雖然社會在發(fā)展,但是提到心理健康教育,許多人的認識還是停留在“那是為心理有問題的人而準備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就是輔導那些有問題的學生,讓他們正?;?。但事實并非如此。我的朋友在聽到我是一位心理教師后,常常會追問兩個問題:一個是心理課是給“特殊”學生上的嗎?另一個是心理課到底上什么?對于前一個問題,再多的解釋有時候也是蒼白無力的,畢竟人的刻板印象沒那么容易改變。我更喜歡用后一個問題的回答來讓朋友對心理健康教育課有所了解。在我看來,心理課堂是輕松而愉快的,自由而開放的,要上好一堂心理課,離不開“玩”。心理游戲是很好的媒介,借助恰當?shù)挠螒?,讓學生有深刻體驗,會讓課堂效果事半功倍,這就是“玩”的教育力量。
心理課堂中的游戲主要來自直接或間接的生活經(jīng)歷,心理教師既可以從自身閱歷中尋找游戲素材,也可以借鑒網(wǎng)絡、書籍等資料。好的游戲設計是學生“玩”得好的前提。我就自身從教的經(jīng)驗談幾點看法。
一、玩,要積極投入
課堂中,只有老師積極投入課堂,真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游戲設計才不會白設計。以“聯(lián)想記憶真奇妙”一課為例。我整堂課通過故事導入、記憶力測試、記憶力訓練、學習應用四大環(huán)節(jié),以輕松的活動方式,巧妙地讓學生們在游戲活動中訓練記憶力,掌握提高記憶力的方法,并引用心理學家的話“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記憶差的人,大家都有很好的記憶力,只是還沒有發(fā)揮出來而已”引導學生,用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鼓勵學生主動挖掘適合自己的記憶辦法。這樣,不管是學習好還是學習差的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樹立起自信,對學習有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通過積極的心理暗示,在心理活動中得到的自信擴散至其他學科,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再比如,根據(jù)低年段學生自我控制力比較差的特點,在低年段開展“自我控制力的訓練”中,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積極向上、追求成長的,心理輔導活動課中,通過故事導入、心理實驗觀看和自我控制力訓練,幫助低年段學生提高上課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玩,要貼近學生
(一)貼近學生生活
教育只有融入生活才能發(fā)生作用且成為真正的育人活動,而融入生活的育人活動必然具有真實、自然的品格。如我在“生命的意義”教學過程中,以“冬天來了,學校旁邊前進村東邊社的部分老人無法抵擋氣溫的變化,生病離開了”為例子,用身邊真實的案例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寶貴和無常,讓他們對生命的意義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僅是停留在字面意義上。
(二)貼近學生需要
學生需求是學生行為的根本動力,不能滿足學生需求的教學只能是無效的。學生始終是教學活動中最活躍的因素。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更要以生為本,課堂中要關(guān)注學生的個別差異性,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從積極向上的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如,有一回我上課提問一名女生,這位女生在班上不太受歡迎,同學們不喜歡聽她回答問題。我在課堂上沒有糾纏于此,而是在課后找到這位女生何某了解情況,并專門花了半節(jié)課在該班進行聊天式上課,理解班上學生的做法,并將何某的心情表達出來,讓何某與班上同學有一次真誠的溝通。雖然之后,班上仍有學生不喜歡何某,但是何某能夠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融入班級,并交到自己的朋友。這一切對何某的發(fā)展是很有利的。
在教學中,除了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設計課程主題,我還會調(diào)查了解學生的真實情況或?qū)W生的問題。如上“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時,我設計了一份小調(diào)查,了解班上男女生的青春期狀況,并在調(diào)查后附一題:“你對自身的身體發(fā)育有什么困惑嗎?或者你對青春期有什么困惑嗎?請寫下來?!闭{(diào)查我需要的信息以及學生想了解的心理后再來設計課程內(nèi)容,更貼近學生的需要。在課堂中,學生果然興趣十足,非常認真而又好奇地學習著青春期的身體變化,整個課堂氛圍并未出現(xiàn)尷尬、不好意思提問等現(xiàn)象,讓學生切實明白自己進入青春期時的身體變化,貼近了學生的需要。
(三)貼近學生的年齡特征
如“聯(lián)想記憶真奇妙”一課,在給四年級學生上課的時候,我就把學習應用環(huán)節(jié)簡單化,以半引導的方式教導學生如何將聯(lián)想記憶應用到學習上,而在給五、六年級上課的時候,則更多地讓學生自己感悟出來如何應用聯(lián)想記憶。同時,在進行聯(lián)想記憶訓練時,四年級的訓練內(nèi)容比五、六年級稍微簡單些,四年級僅需對兩個不相關(guān)的詞語進行聯(lián)想記憶,而五、六年級在進行兩個不相關(guān)詞語的聯(lián)想記憶訓練后,還增設難度到三個不相關(guān)詞語的聯(lián)想記憶訓練。
此外,游戲難度設置要適中,如果設置的難度過大,學生沒興趣,玩得不盡興,也就不會有感悟。有一次,我在上“創(chuàng)造力的訓練”時,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用四條相連的直線穿過九個擺成正方形的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們遇到了瓶頸,都不會,導致他們參與的熱情很低,課堂氛圍比較低沉。我適時地調(diào)整問題,先示范如何畫,待學生恍然大悟時,馬上增設一個難度較小的問題讓學生嘗試,學生成功了,上課的積極性又被提上來了,整節(jié)課得以順利繼續(xù)進行。
三、玩,要關(guān)注與強化學生的內(nèi)心感受
有一回在三年級課堂上,我和學生們一起學習“爸爸媽媽的心事”。在教學中,我先用談話式的導入使學生初步意識到,爸爸媽媽是陪伴他們最多的人。接著我教學生“爸爸媽媽”的手語動作。學生一邊學習“爸爸媽媽”的手語動作,一邊就會想著爸爸媽媽與他們生活的點滴。接著我通過四幅漫畫,與學生一起探討如何與爸爸媽媽相處。通過對比漫畫人物行為與他們自己的行為,讓學生明白應該如何對待爸爸媽媽。最后進行角色對調(diào)扮演,讓學生自己當家長,來開家長會,詢問他們,當他們變成家長后,來參加家長會,最想問老師什么問題。這樣生動的活動體驗,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期望。最后,我又教導學生“我愛你們”的手語動作,與主題呼應,變成“爸爸媽媽,我愛你們”,并讓學生回家后向父母比這個動作,促進親子關(guān)系。又比如“親子卡”制作中,我教導學生用小卡片制作親子卡,第一面寫“親子卡”,第二面寫“爸爸媽媽我對你說”以及學生想對父母說的話,第三面寫“爸爸媽媽對我說”,讓父母寫下想對孩子說的話,第四面寫“班級,姓名”。小小的一張親子卡成為了孩子與父母溝通的有效橋梁。平時不敢對父母說的話,孩子們都可以通過“親子卡”對父母講,父母也能將自己的心里話告訴孩子。這種形式對親子溝通是很有效的。
四、玩,要將老游戲玩出新玩法
有的心理教師誤認為玩就是把書上的游戲照搬給學生,這樣做的弊端是形式雷同、作用單一、簡單堆砌,容易造成學生興致缺乏,課堂索然無味,參與感低,體驗感差。游戲的價值沒有體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也沒有達到,白費功夫。一名優(yōu)秀的心理教師應該善于根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創(chuàng)新或者自行設計恰當?shù)男睦碛螒?,讓學生在“玩”中得到啟發(fā),有所收獲。
如“向你介紹我”中,我設計了“尋找大明星”游戲。游戲中,為一年級的小朋友創(chuàng)設情境——要尋找大明星,激起學生的好奇心。然后介紹游戲規(guī)則,如表1所示,畫一個九宮格,在格子的最中間寫上自己的姓名。然后在其他每個格子依次寫上生肖,最喜歡的科目,最喜歡吃的菜,最喜歡吃的水果,最喜歡的動物,最要好的同學,最喜歡的數(shù)字(1到10中),性格(一個詞)。填寫完畢后,在全班范圍內(nèi)尋找與自己一樣的人,請他在對應格子內(nèi)簽名,最先搜集滿8個的人即為“大明星”。通過這個改造九宮格的游戲,既促進了溝通,也讓他人了解了自己,達到了教學目標,學生樂此不疲。
五、玩,要及時分享,深化感悟并遷移
上“我是時間的小主人”時,在“撕撕人生”環(huán)節(jié),學生一步一步“撕掉”自己已經(jīng)度過的人生。當學生對于自己僅剩的可奮斗的時間之短而感到驚訝時,我立刻請幾位感受特別深刻的學生進行分享。全班一起分享時間流逝的不經(jīng)意,重視制作時間安排表意義非凡。
如“聯(lián)想記憶真奇妙”中,我和學生一起探討了如何將聯(lián)想記憶應用到各個科目,比如語文背誦、英語背誦,還有數(shù)學公式的記憶都可以用,學生也找出了適合自己的辦法。然而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懂了,學生是否真正將其遷移到語數(shù)英學科中,這點的考證也是我要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游戲要“玩”得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設計,更不離開學生的投入?yún)⑴c。習總書記說,一名好的教師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我相信,教師用真心,定能讓心理課堂煥發(fā)新的光彩。
參考文獻
[1]夏曉鷗.老游戲 新玩法——心理游戲在心理課堂中的有效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5(14):21-25.
[2]潘莉莉.玩的教育力量[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9):66-68.
[3]王曉嬌.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中小學心理課堂活動素材的創(chuàng)新與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8):23-25.
[4]翟寧.關(guān)于心理活動課的幾點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0(12):21-22.
[5]唐雪芳.小游戲 大感悟[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28):31-33.
[6]田靜,陸春庚.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有效性的思考[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3(4):20-21.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東邊小學,廈門,36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