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懷瑞
摘? 要: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小學語文教育重要性日益凸顯,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已不能適應當下的教學要求。針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以全方位提升學生能力為教學內容、以開放性教學為教學方法、以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標,分析了當下小學語文教育中實行開放性教學的必要性。
關鍵詞:語文教育;小學語文;綜合能力;開放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教學改革持續(xù)推進。然而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導致現階段的日常教學,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面臨諸多問題。因此,我們應主動做出改變,貫徹落實教育改革的要求,改變老一套的教育觀念。
小學語文教學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按照當下的主體教育理念,我們應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規(guī)律,貫徹開放性教學理念和學生主體思維,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為其日后發(fā)展奠定基礎。
一、開放性語文課堂教學:迫在眉睫
伴隨著持續(xù)深入的新課程改革,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尤其得到許多一線語文教師的關注。而作為一名學生,它更是我們學習的重難點,這不僅因為其持續(xù)時間長,多需持續(xù)一生,更在于它的實用性強大。此外,語文學科具有突出的功能特性和文化特性,語文課程亦具有基礎學科的特征以及功能,其教學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影響巨大,這更是關系著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因此,小學時期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處于教學改革一線,有必要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各種特征有充分的掌握。這就需要考慮到其多元、開放的特點,尤其是新課程背景的要求下。因此,在構建開放性課堂時,為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教師應利用語文學科潛移默化的特征,在此基礎上還需尊重好每個學生的差異性。
二、開放性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梳理好形勢后,我們應在方式方法中落實,具體如下:
1. 教學目標:以學生為本
在主體教育思想中,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在教師的規(guī)劃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新知識、了解新事物,并及時鞏固的過程被稱為教學過程。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以滿足社會要求。
換句話說,學習是由學生來開展,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理應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結合當下的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需加之綜合性教育思想,不能滿足于聽、說、讀、寫等基礎能力的掌握養(yǎng)成,而應具有更長遠的眼光,通過學生能動地學習,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生活,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2.教學內容:全方位提高學生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基礎夯實期,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此階段形成,若此時語文沒有學好,即使后期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補習,也難有起色。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我們應以建立正確的三觀為目的,讓教學活起來,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
比如說,我們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文章著作,擴大學生閱讀面,開拓學生眼界,讓學生在閱讀中不斷充實自我,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而不是死板的進行課本教學,讓學生割裂地去記憶字、詞、句、篇,機械地去分析文章結構,最后進行所謂的寫作來完成教學目標。否則,離開了教師的課堂,學生就只能像提線木偶一樣,沒有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無法抉擇什么知識是正確的、有價值的、對自己有用的。
3.教學模式:開放性教學,以實現能力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基礎能力的養(yǎng)成階段,該階段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不斷鍛煉學生的語文能力。
從理解的角度來看,學生應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對文章進行批判性閱讀,如在閱讀過程中結合自身生活體驗,身臨其境。這也對教師提出了要求,為學生把握界限,學生在恰當的范圍內各抒己見。例如《秋天的雨》一文中提到“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有學生就曾對此提出疑問:雨是沒有生命的,怎么會吹喇叭呢?這類疑問就很好地體現了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
從表達的角度來看,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學生積極與他人交流,將自己所想準確表達出來。
4.教學評價:實現以全面發(fā)展為方向的目標
考慮到在整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實施起來的難度性較大,故應通過教學評價及時進行修正。
也就是說,教師應結合實際,充分考慮學生的個人能力差異、知識掌握情況、學習態(tài)度等,因人而異,有所側重,以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
落實到實踐中,我們就應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不能一刀切、僅通過一次期末考試成績就對學生做出評價,而需要結合整個學習階段來考量。
那么如何實現這樣的綜合評價呢?這就需要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如活動參與情況、課業(yè)完成情況、平時表現情況、個人檔案情況,并通過文章寫作評價、語言表達評價以及評價表評價等,以實現全面評價。
對于教師而言,教學評價不僅旨在對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做出評價,更在于通過這種階段性的評價,讓學生有更清楚的自我認知,意識到自己的進步之處和不足,從而發(fā)揮教師指導的作用,促進學生揚長避短,實現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討論與總結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fā)展,小學語文作為一項基礎教育課程,在新課標改革的背景下需要得到更多重視。
因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們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目標,通過開放性教學,不斷拓展學生知識面;并及時跟進,開展教學評價,同時引導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鼓勵學生積極進取,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孫海娃.淺析新課標下小學語文開放性教學法的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4(35):91.
[2]? 李俊仙.小學語文教學如何引導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J].青少年日記,2011,(03).
[3]? 謝建玲,遲海洋.“導學一探究式”課型設計與實施[1].科技信息,2011,(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