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
摘? 要:大量實踐教學證明,做題的多少和學習效率并不一定能成正比,反而會容易漫無目的的例題選擇讓學生做題更加迷失方向。因此例題選擇的范圍貴“精”,不貴“多”,貴“方法”,不貴“范圍”。
關(guān)鍵詞:高中物理;例題選取;解題策略
在例題選擇的過程中,教師針對例題的選擇要難度適宜。例子要有代表性,要讓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并提高學生利用理論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并且,例題的選擇要注重于知識點全面的基礎(chǔ)上避免重復。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對題目的認真研讀,明確問題思路,使其在解題的過程中逐步掌握解題的規(guī)律以及解題技巧。
一、慣性知識的解答
對于慣性的說法,下列選擇中正確的是()
A 在同一輛公共汽車上,車行進的速度越快,剎車時就越難。這表明,物體的速度越大,慣性也越大
B 物體只有在靜止不動或者在呈現(xiàn)均勻線性運動的狀態(tài)中,這個物體才會有慣性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C 網(wǎng)球可以在對手互相擊打的過程中完成快速的擊殺,這是由于網(wǎng)球的體積小,慣性小的原因
D 月球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的1/6。當物體從地球到月球上時,它的慣性也降低到1/6
此舉例主要針對慣性知識點的學習。首先,學生需要清楚的知道什么是慣性,也就是物理學中不斷改變其運動的屬性。教師可以趁此機會進行對慣性定義的進一步鞏固,然后再開始對此例題的各個選項進行分析。
選項A說:慣性是由汽車的速度決定的。但是在慣性的定義中,慣性僅與物體的質(zhì)量有關(guān),而與其他因素或條件無關(guān)[1]。所以選項A錯誤;
選項B說:慣性是由物體的當時狀態(tài)決定的。根據(jù)慣性定義,無論對象的狀態(tài)如何,慣性都是對象的固有屬性。所以,選項B錯誤。
選項C說:網(wǎng)球的體積小、慣性低。它保持原始運動狀態(tài)的能力很弱,可以快速完成擊殺。所以選項C是正確的。
選項D說,月球與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不同,所以物體慣性會發(fā)生改變。但是慣性只與質(zhì)量有關(guān),而與重力加速度無關(guān)。因此,選項D錯誤。
這道例題的選擇主要基于考慮慣性的基本定義和相關(guān)概念的鞏固。教師應(yīng)該將重點放在檢查學生對慣性相關(guān)基礎(chǔ)知識的熟練掌握,并對其課堂疑惑做到及時的解決。
二、摩擦力的知識解題
當我們用手在豎直方向握住一個礦泉水瓶子,當這只手握力加倍時,手對瓶子的摩擦力()
A 手的握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
B 在瓶子靜止狀態(tài)中,手對瓶子沒有摩擦力
C 方向從下到上變化
D 握著瓶子的手越干燥粗糙,摩擦力就越高
這道例題是檢驗學生對摩擦力的掌握情況。
已知條件是手握住瓶子時,瓶子是在豎直方向上呈現(xiàn)靜止狀態(tài)的。即瓶子的豎直力為0。接下來應(yīng)該考慮,瓶子在豎直方向上所受的力都有什么。第一種力是瓶子本身的重力。求重力的算式是其質(zhì)量乘重力加速度,而這個瓶子的重力和手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其次,要考慮力的方向。在已知條件選項中,重力豎直向下,摩擦力向上[1]。由于瓶子的質(zhì)量是恒定的,瓶子在靜止時的摩擦力也是固定的,并且不隨手施加的力量而變化[2]。因此選項B是正確的。最后,檢查每個選項以找出錯誤的原因和依據(jù)。
三、力的變量知識解題
如圖?? 所示。當斜面體A靜態(tài)地放置水平面中,質(zhì)量為m的滑塊在F1和F2的共同作用下沿倒角的表面向下。當F1方向水平向右,F(xiàn)2向下時,斜面體A在地面的摩擦力偏向左側(cè)[3]。則()
A當同時撤去 F 1和F 2時,滑塊B滑行方向一定朝下
B當撤去 F 1 時,則滑塊B向下移動時,A地面摩擦方向可能變?yōu)橛覀?cè)。
C當撤去 F2 時,則滑塊B向下移動時,A地面摩擦方向可能變?yōu)橛覀?cè)。
D當撤去 F2 時,則在滑塊B向下移動期間地面的摩擦力不會發(fā)生改變。
此例題由于涉及的變量太多,因此需要注意的知識點范圍較廣。
在這個問題的選項中,同時去除了兩個力,但沿著梯度的F 1和F 2的分量大小是未知的,因此需要考慮到多種情況。因為滑塊B在任何一種情況下都是靜態(tài)的,所以首先選項A的答案是錯誤的可以排除;
僅去除F 1,將導致斜坡上的豎直斜面壓力和沿斜坡的分力,因此在移除F 1后,滑塊在斜坡體上的摩擦力將減小,斜坡體將發(fā)生變化,但是這兩個力的合力方向依舊保持在不變的狀態(tài)。所以 A滑塊壓力和摩擦力也不會發(fā)生變化。因此,B選項也是錯誤的。
當F 2力被移除時,滑塊B相對于斜面的力在滑塊B向下移動期間不會改變,因此斜面A的主體不會改變。所以選項D是正確的,選項C不正確。
教師需要恰當?shù)貙Υ酥R點進行詳細的解釋,以適應(yīng)不同的學生需求和認知習慣。并且在具體分析中注意圖像的組合方法,以便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分析的方法。
結(jié)語:
高中物理的例題選擇是為了快速識別和掌握重要的知識點。教師只有選擇正確的示例,才能以更少的時間實現(xiàn)更多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在物理解題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 張隨宏.淺議高中物理習題的層進式教學[J].高中數(shù)理化,2017,(10):40-41.
[2]? 覃華化.對高中物理例題編輯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4):270-270.
[3]? 趙志軒.如何有針對性地選擇物理例題[J].現(xiàn)代教學,2013,(01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