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倩
摘 要: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問題應從家庭、幼兒園和幼兒自身三個方面入手分析。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問題卻層出不窮,說明在處理幼兒入園適應方面仍存在問題。小班幼兒入園適應性如果不加以引導會影響幼兒的身心健康,所以尋找縮短新入園幼兒的適應期的方法迫在眉睫。
關鍵詞:入園焦慮;解決對策;幼兒
一、小班幼兒焦慮現(xiàn)象
新學期開始,新入園幼兒總會出現(xiàn)哭鬧的現(xiàn)象,幼兒從熟悉的家庭進入陌生的幼兒園,突然和朝夕相處的親人分離,面對陌生的環(huán)境,陌生的老師和伙伴,加上活動的相對不自由和集體生活規(guī)則的約束,幼兒無論從心理還是生理上,都會產(chǎn)生極大的害怕感和不安全感,幼兒入園適應性的問題隨之而來。
目前,幼兒入園焦慮問題受到重視,許多幼兒園也積累了很多的經(jīng)驗。但是,幼兒入園焦慮問題還是廣泛地存在,在引導幼兒入園適應上還是存在許多問題,如認為幼兒不哭鬧就是幼兒適應了幼兒園;只讓幼兒適應幼兒園教學方面而忽視保育方面等。非常不利于幼兒適應幼兒園。本文試圖了解、分析幼兒入園現(xiàn)象,尋找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探索解決幼兒入園焦慮的解決對策。
二、現(xiàn)如今的幼兒入園焦慮現(xiàn)象
(一)小班幼兒入園焦慮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教養(yǎng)方式。其一,家長過于寵溺孩子,事事順著幼兒,導致幼兒嚴重的以自我為中心,合作能力較差,而且這類幼兒往往生活自理能力差。其二,家長對幼兒太過專制,什么事都要過問,可能導致幼兒軟弱或具有攻擊性,這類幼兒都不能很好的適應幼兒園的規(guī)章制度。其三,家長對孩子放任或忽視。這類幼兒對于規(guī)章制度的適應會很差,人際交往能力往往也很差。
(2)家長接送幼兒的態(tài)度。家長往往會因為幼兒的哭鬧而不舍,有的長時間呆在幼兒園,有的家長直接把孩子帶回家。而與此情況相反,在幼兒入園大聲哭鬧的時候,有些家長選擇把幼兒送到教室,然后趕緊離開。這會導致幼兒更加哭鬧。
2、幼兒園因素
其一,幼兒園每個班級的人數(shù)超標?,F(xiàn)在幼兒園的標準時兩教一保,而有些幼兒園的班級人數(shù)嚴重超標,教師沒有更多的精力照顧每一位幼兒。其二,教師的素質。教師不能很好地引導新入園幼兒,往往會運用恐嚇使幼兒安靜、不哭鬧。而在判斷幼兒是否適應幼兒園上也有很多的錯誤,認為幼兒不哭鬧,安靜就是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還有的教師會使用騙和恐嚇的方式來使幼兒不哭鬧,如“你不哭了,我就讓媽媽來接你回家”“你再哭,就不讓你媽媽來接你”。
(二)幼兒入園焦慮處理存在的問題
雖說幼兒入園焦慮受到廣泛地重視,但是在處理方式上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
1、家長的問題
有些家長過于保護孩子,怕孩子不適應幼兒園生活而“陪讀”,或者很遲的時候才送幼兒入園,很早的時候來接;而有些家長卻與此相反,在送幼兒進入班級時,不管幼兒是否哭鬧,立即就走。
2、教師的問題
(1)在幼兒哭泣的時候只是安慰。在幼兒因為新的環(huán)境和分離焦慮而哭泣的時候,安慰只會讓幼兒信任你一個人而對你產(chǎn)生依戀,這并不能解決問題。
(2)對不停哭鬧的幼兒不理睬。有些幼兒在入園時適應期會很長,在此期間會一直的哭鬧,有些教師在開始還會關心,但是久了就會不耐煩,會覺得只要時間長了幼兒就會自己適應,就會不哭鬧,所以會對哭鬧不止的幼兒“冷處理”。
三、促進幼兒入園適應策略的探索
為了減少和消除小班幼兒入園焦慮,我們一直在探索一些策略,促進幼兒更好的適應幼兒園生活的措施一般都是從家庭和幼兒園兩個方面入手。
(一)做好入園準備
1、家庭方面
(1)家庭教養(yǎng)方式的準備。
家長可以到已定的幼兒園去了解幼兒日?;顒?,在家里的時候盡可能地復原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如休息時間,逐漸的讓幼兒適應早起,盡可能地讓幼兒有午睡的習慣;學會自己脫褲子上廁所等等。
2、幼兒園方面
(1)家訪
家訪是熟悉幼兒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師可以在幼兒入園之前去家訪,了解每位幼兒的性格和生活習慣,而且可以和家長進行初步的交流,以便建立信任的情感。
(2)活動的準備
幼兒園可以邀請家長及幼兒到幼兒園做客,讓幼兒接觸同齡人,幼兒園還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戲,讓幼兒對入園感興趣。
(二)幼兒園要為幼兒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
1、物質環(huán)境
幼兒園為了吸引幼兒應該把活動室裝扮的漂亮。如裝扮一些童話人物、色彩協(xié)調,特別強調,為了吸引幼兒不一定要裝扮的五顏六色,這樣可能會導致幼兒的注意力分散,教師應該盡可能地把活動室裝扮的溫馨可親;區(qū)角設置的更加吸引幼兒,使幼兒有玩的欲望。
2、精神環(huán)境
幼兒園應該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歡快的環(huán)境,使幼兒遠離害怕、焦慮的心情。其一教師要有一定的耐心,和幼兒建立師生情感,讓幼兒有安全感。其二教師可以多開設戶外活動和親子活動,戶外活動能讓幼兒有不被拘束的感覺,而親子活動恰好可以緩解幼兒的分離焦慮。其三,活動更加人性化。在生活活動上,盡可能地讓幼兒的需求得到滿足,教師不能依照集體進行活動。
參考文獻:
[1] 陳晉穎.淺談小班幼兒入園焦慮對策 [J].學前課程,2007,7:46-48.
[2] 史文秀.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視野下的新入園小班幼兒分離焦慮及其緩解[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23(12):61-63.
[3] 姜永杰. 心理學視野中的幼兒入園適應探析 [J].幼兒教育,2006,06,07:22-23.
[4] 張承宇. 異地幼兒入園適應性問題淺析 [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6:36-37.
[5] 徐立平. 幼兒入園適應工作中的誤區(qū) [J].幼兒教育,2004,7,8:55.
[6] 祈海芹. 兒童入園“分離焦慮”問題矯治 [J].教育科學,2003,19(6):56-57.
[7] 徐英. 從焦慮到安全、信賴——加快幼兒入園適應的實踐 [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3: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