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虹
摘要:對生命的遺忘是教育最大的悲哀,對生命的漠視是教育最大的失職與不幸。關注生命,培養(yǎng)生命意識,是現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因其學科的特殊性自然應該承擔起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和生命價值的重任,關注學生的人文精神,喚醒課堂生命意識,使道德與法治課成為生命教育的主陣地。
關鍵詞:關注生命 滲透 生命教育
近年來,未成年人遭受意外傷害的事件有所增加,青少年自殺現象時有發(fā)生,青少年生命意識的淡薄、生命力的脆弱已成為了一種社會問題。如果我們從深層次分析這些現象,就會發(fā)現為數不少的青少年學生漠視生命的價值與意義,而其背后又是學?!吧逃钡娜笔АN倚3珜А叭袒恕钡纳逃砟?,因此,在學校中開展一系列以提升學生生命質量為目標,以道德與法治學科滲透為主要途徑的生命教育實踐是很值得探索和研究的。
一、道德與法治課滲透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1.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綜合素質
人的發(fā)展是教育追求的終極目標與核心,致力于人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發(fā)展,就要提升生命存在的意義,顯示人的生命價值,開發(fā)人的生命潛能。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大力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廣大青少年學生的生存技能和挖掘青少年學生的生命潛能,激發(fā)他們樹立為報效祖國而立志成才的遠大志向,培養(yǎng)他們勇敢、自信、堅韌的性格,增強他們在國際化開放性環(huán)境中的應對能力,彰顯人的生命存在的價值,為國家的強大、民族的振興奠定良好的發(fā)展基礎。
2.開展生命教育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形成科學的生命觀、人生觀
如今,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廣大學生獲取信息、拓寬視野、培養(yǎng)技能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但不可否認,一些不良思潮如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個人主義等給青少年帶來了負面效應,影響青少年良好道德觀念的形成,使極少數學生產生道德觀念的模糊與道德判斷能力下降。另外,交通事故、溺水意外、食物中毒、校園暴力等威脅青少年學生人身安全因素的頻繁發(fā)生,也影響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凡此種種都說明開展生命教育已勢在必行。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更多關注對學生人文精神的熏陶,使中學生形成科學的生命觀、人生觀,是青少年健康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3.生命教育、關注生命體驗是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本質
長期以來,道德與法治課工具價值取向過分強調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發(fā)展的工具,教材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忽略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道德與法治課發(fā)展人的本體價值,造成了學生自律精神的缺失和生命意識的淡漠,忘卻了生命的原初意義。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思想品德課程的任務是引領學生了解社會、參與公共生活、珍愛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惡和美丑觀念,過積極健康的生活,做負責任的公民?!?/p>
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中大力倡導和滲透生命教育,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從而正確認識成長中的自己,處理好與他人、集體、國家和社會的關系,增進生命間的相互悅納,增強人對自然與自身及社會的責任感方面是空間廣闊大有可為的。
二、道德與法治課中生命教育滲透的具體做法
第一,結合七年級教材,對學生進行良好心理品質和健康人格、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確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們懂得磨練意志、優(yōu)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嚴格自律對個人成長的意義;引導他們具有面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和對待成功的正確態(tài)度,以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需要。比如七年級上冊第八課“敬畏生命”一節(jié)中對學生進行比較系統(tǒng)的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審視和理解生命,踐行對生命的敬畏,珍愛自己的生命,關懷他人的生命,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做出正確判斷。第九課“守護生命”一節(jié)中可向學生傳授各種生存的知識、遇到生存危機的處理方法,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與能力,實踐愛惜生命。
第二,結合八年級教材,采用以例說法、模擬法庭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法律常識的教育,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安全、利益和公民合法權益,依法同違法犯罪作斗爭的能力;幫助學生初步形成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需的法律意識,自覺遵守憲法和法律,依法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要求學生知法、守法、護法,培養(yǎng)學生增強行使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情感,做一個自律的生命個體。比如八年級下冊第三課“公民基本權利”中關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權、生命健康權、人格尊嚴權、個人隱私權等不受侵犯可滲透尊重生命的教育,讓學生懂得無論自己還是他人的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每個個體的生命都應該得到尊重,不容侵犯。
第三,結合九年級教材,使學生能正確認識當今世界的人口問題、資源問題、環(huán)境問題,正確對待升學和就業(yè),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社會責任感、危機感,努力使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自覺把祖國的前途命運、人類的幸福與個人的前途、命運聯系起來,并落實在自己的行動中。
第四,充分發(fā)揮道德與法治教師的能動性。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中解放出來,倡導人性化教育。體罰和變相體罰,對后進生的歧視、不公正,對學生的諷刺、挖苦等教育方式都是反生命的,輕則造成學生的心理問題,重則導致學生輕生。因此,我們要減少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職業(yè)自豪感,熱愛學生,關懷學生,尊重學生,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充滿生命活力的教學環(huán)境。
第五,將生命教育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滲透生命教育觀念,構建生命課堂,將道德與法治教育作為生命教育的主要載體,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們能體驗到自己生命的可貴,學會尊重與關懷他人,以及珍惜我們所生存的環(huán)境。
讓道德與法治課課堂走出空洞的說教,成為學生生命的綠洲,實現生命教育的最終目標:高揚生命的價值、吟唱生命的禮贊,讓每一個人都健康、快樂地生活在充滿愛的氛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