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雯
一、難易適中,遵循小學生發(fā)展水平
閱讀教學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所作要求過高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求過低學生容易產(chǎn)生浮躁心理。因此,對于一些比較難理解的課文,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由一個關鍵詞或者一個有特色的句子開始入手,接著是能夠體現(xiàn)作者情感態(tài)度或者文章中心的一段話,這樣層層遞進地進行分析,由淺入深理解文章,讓學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提高對閱讀學習的興趣。例如六年級上冊的《三黑和土地》一文,抓住關鍵句:“農(nóng)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比胧郑Y(jié)合課文新中國成立前土地革命的背景知識,讓學生體會農(nóng)民獲得真正屬于自己土地的喜悅和對土地的熱愛。如果拋開關鍵句和創(chuàng)作背景,生活在和平發(fā)展年代的學生無法真正體會農(nóng)民對土地的依賴和依戀,無法真正體會到解放區(qū)進行的土地革命使農(nóng)民獲得土地的由衷的喜悅,這種喜悅是“整個生命”式的。
二、重視誦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
教師要教給學生誦讀的方法,“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印象會隨著讀課文的次數(shù)而逐漸加深,對課文和作者的情感體驗也隨之逐漸豐富。同時,學生掌握誦讀的方法是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現(xiàn)代文的教學課堂上,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如將課文用表演的方式邊表演邊讀、配背景音樂唱讀、師生對讀、角色對讀、小組對讀,等等。學生可運用喜歡的方式選擇喜歡的句段來讀,力求每一個學生都能讀、讀出美、讀出情。如六年級下冊《匆匆》一文作者以豐富的想象力,通過具體生動的景象描寫和一連串的疑問,不僅把看不見摸不著而匆匆流逝的時間形象地展示出來,而且深刻地表達了作者對感受時間和生命的匆匆流逝的焦灼、無奈、緊迫的感情,十一二歲的學生對時光匆匆和生命易逝難以深刻感受,所以要讓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去閱讀,用自己對文本的理解去讀,讀出自己的感受,從而認識到應該珍惜時間、珍愛生命,在享受生命的同時有所作為,使人生迸發(fā)出應有的光彩。
三、運用活動、情感導讀方式讓學生更有代入感
小學生生理和心理都處于初步發(fā)展期,低中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活動式的課堂更受歡迎;高年級學生也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活躍學習氛圍,增加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因此可以運用活動教學法、人物點評法等來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情感處于萌芽階段,教師可以運用榜樣激勵、情感導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等方式,先動之以情,再曉之以理。如五年級下冊《祖父的園子》一課,教師可以借助課后的閱讀鏈接導入新課:同學們,在學習這篇課文前,老師先給大家讀讀同樣也是選自蕭紅《呼蘭河傳》里的幾段話?!昂籼m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用情感導入新課,先喚醒學生對童年往事的回憶,讓學生更加感受童年趣事的難忘,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課文情感的共鳴。
四、正確運用合作、自主、探究學習的方法
采用合作學習方法要考慮本班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學習風格、個性特征等因素,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擔任具體的角色,最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要是問題的討論者,確保學生的課堂參與。不同的文體需要根據(jù)具體文章的特色、閃光點對教學方法進行選擇。譬如記敘文的閱讀教學需要學生先學習掌握記敘文基本的知識,如記敘文的要素、類別、寫作順序、寫作方法、謀篇布局、修辭手法等,再通過適當?shù)拈喿x方式,教師適當?shù)闹笇?,通過生動的畫面、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情節(jié)、性格分明的人物形象引導學生感受領悟記敘文豐富的思想情感和社會歷史價值,然后可以用表演、復述、生活實踐等方法進行學習效果檢查,同時也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聯(lián)想力和思維力。
五、閱讀與寫作相結(jié)合,相互促進
閱讀是積累的過程,而寫作便是將自己的積累有效地進行篩選和運用。寫作可幫助學生進行思考,閱讀寫作結(jié)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閱讀效果。剛開始的時候可以提供寫作思路: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進行內(nèi)容相仿、形式相同的仿寫。如教師在講解完了四年級上冊《花牛歌》一課后,可以引導學生結(jié)合生活實際與發(fā)揮想象,寫寫花牛除了在草地里坐、眠、走、做夢,還會在草地里做什么,加深學生對景物描寫產(chǎn)生的畫面感的認識;也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身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續(xù)寫課文。又如四年級上冊的《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教師可引導學生續(xù)寫女孩和豌豆后來發(fā)生的事情,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時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這一單元目標。在不斷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會得到一定提升,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教師就可以在尊重學生的感悟基礎上,帶領學生挖掘文本的核心價值,根據(jù)學生意向適當取舍,促生學生語言文字的生成。
六、適時適度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多媒體在小學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課堂上使用時要做到以下兩方面:一是在適當?shù)臅r機處使用,比如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時可使用,突出重點時可使用,突破難點時可使用等等;二是把握好使用的度,靈活使用。要根據(jù)學生和課堂實際情況使用,切忌喧賓奪主。如有的教師在講解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時,為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整堂課大部分時間都在播放有關的珊瑚、魚群的圖片,這就忽視了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同時也忽視了讓學生感受與學習課文語言、修辭美的教學目標,這是教學過程中過度使用多媒體導致的喧賓奪主。在講述三年級下冊《趙州橋》的外形設計時,如果運用多媒體向?qū)W生展示趙州橋的圖片,能直接形象具體地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石拱橋的設計巧妙之處,體會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但是多媒體展示的環(huán)節(jié)應在教師向?qū)W生講解課文文字描述后,學生對石拱橋的具體外形設計還不理解的情況下開展,化抽象為具體,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如果教師在講課開始的時候就給學生看石拱橋的圖片,再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講解,學生就會對課文的學生失去興趣,學習的效果也沒有前者好。
小學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新課改對其給予了重視并提出了要求,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新課標的理念,處理好教師、文本和學生三者之間的關系,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