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
【摘要】基于“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策略,對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存在問題,圍繞三點進行分析:作業(yè)觀念傳統(tǒng),忽略學生個體差異,作業(yè)內容單一?;诖耍瑢Α皽p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減負提質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策略在新課標背景下,我國提出減負提質的這一觀點,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作業(yè)是鞏固學生課堂學習內容的重要途徑,也是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措施。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會為學生設計大量的課后習題,引導學生學習。在減負提質背景下,傳統(tǒng)作業(yè)設計方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需求,不利學生學習發(fā)展。對此,就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策略進行分析。
一、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存在問題
在現代教學背景下,教師教學方式逐漸發(fā)生改變,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進行改革,并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教師對數學作業(yè)的認識存在一些不足,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足。
1.作業(yè)觀念傳統(tǒng)。在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中,我們可以發(fā)現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對數學作業(yè)完成情況不理想。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學生布置課堂作業(yè)時,忽略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會利用教學工具或者輔助工具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希望通過題海戰(zhàn)術鞏固學生課堂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學習質量。這種數學作業(yè)布置方式,不僅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會對教學活動開展造成影響。
2.忽略學生個體差異。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存在較大差異。教師為學生布置數學作業(yè)時,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學生統(tǒng)一布置作業(yè),無法提高學生存在差異。這種作業(yè)布置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同時無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不利于教學活動開展。
3.作業(yè)內容單一。在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布置中,教師主要以教材練習題,輔導書上的練習題為主,引導學生將正確答案計算出來。該方式比較單一,學生學習過程也會比較枯燥。久而久之,學生就會產生厭煩情緒,對學生學習發(fā)展十分不利。
二、減負提質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數學作業(yè)設計策略
1.結合實際生活,設計實踐性作業(yè)。小學數學教學活動開展的意義,就是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使學生形成數學思維。在減負提質背景下,教師應該重視學生應用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并可以在實際問題中靈活應用數學知識,以此提高學生應用能力,為學生學習發(fā)展奠定基礎。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應聯系學生實際生活,鼓勵學生將數學知識應用在實際問題中,以此豐富作業(yè)的種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學習《認識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生活為學生布置作業(yè),讓學生將生活中的常見的圖形畫出來,并帶到課堂上。如高樓大廈是長方形的,書桌也是長方形的,足球是圓形的,佩戴的紅領巾是三角形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利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培養(yǎng)學生應用意識。
2.設計探索性作業(yè),提高學生思維能力。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探索性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利用學習知識進行探究學習,以此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在傳統(tǒng)作業(yè)中,教師過于強調問題的數量,忽略學生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此基礎上,教師應對數學作業(yè)進行完善,以此鞏固學生學習內容,鍛煉學生思維能力。例如,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兩個直角結合在一起之后會是什么角。鼓勵學生利用學習知識解決這一問題,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思維能力與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此外,教師可以就學生學習生活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在生活中,我們用圓形當作汽車的輪胎,若是將圓形輪胎換成正方形、長方形可以嗎?結合實際生活,創(chuàng)建探究性問題,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數學思維得到培養(yǎng),對數學教學活動開展具有促進作用。
3.趣味性作業(y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傳統(tǒng)作業(yè)方式,學生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產生抵觸心理。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將傳統(tǒng)的作業(yè)內容變得趣味化,使學生在解題過程中體會到樂趣,以此鞏固學生學習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例如,學習《長度單位》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就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在課后測量爸爸媽媽的身高和自己的身高,并將厘米換算成米。這樣一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得到培養(yǎng),同時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此外,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行“比一比”的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測量自己的身高,與同學比一比。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強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小學生天性活潑,注意力不易集中,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好奇心,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設計趣味作業(yè),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具有推動作用,對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培養(yǎng)與思維發(fā)展也具有提升作用。
4.分層作業(yè),尊重學生差異。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設計數學作業(yè),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有所收獲,獲得學習自信心。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其學習環(huán)境與生長環(huán)境存在一定差異,對知識接受程度也有所不同。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設計問題,分層布置作業(yè),使學生有所收獲并在實踐中提升自身。首先,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學習能力強的一組,學習一般的一組,學習差的學生一組。對學生有明確分組之后,就學生實際情況布置作業(yè)。如能力強的一組,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探索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發(fā)散思維。能力一般的學生,則是為其布置應用性強的問題,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是設計基礎性的作業(y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在減負提質教學背景下,數學作業(yè)設計上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結合實際情況設計問題,以此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為教學活動開展奠定基礎。
總而言之,在減負提質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作業(yè)設計方式,采用多元化設計理念,為學生布置課后作業(yè),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布置作業(yè)的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結合實際情況設計作業(yè),深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以此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推動數學教學活動開展。
參考文獻:
[1]呂軍剛.小學數學中高段學生作業(yè)設計有效性策略研究[J].華夏教師,2018,(32):60.
[2]公會芹.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中高年級數學練習、作業(yè)分層設計策略初探[J].學周刊,2018,(24):19.
[3]劉志文.小學高年級數學個性化作業(yè)設計策略研究[J].名師在線,2018,(16):5.
[4]張爽.小學數學作業(yè)設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分析[J].讀與寫,2018,(02):186.
[5]姜巧玲.農村小學數學家庭作業(yè)分層設計的新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