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秋 李園園*
斑禿是一種累及毛囊的慢性炎癥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所有毛發(fā)生長區(qū)。其發(fā)病率約為0.1%,約14%~25%可發(fā)展為重癥斑禿[1]。重癥斑禿是指脫發(fā)面積>頭皮面積的1/3或30%[2]或病程>1年[3],目前國內常系統(tǒng)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如口服強的松或肌注得寶松等[4],后者用藥方便,依從性更高。作者應用活血生發(fā)膠囊聯合得寶松治療斑禿,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皮膚科重癥斑禿患者72例,男38例,女34例;年齡18~61歲,平均年齡(29.46±10.76)歲。初發(fā)20例,初發(fā)時間:2周~1年;復發(fā)52例,復發(fā)時間:2周~1.5年。隨機分為觀察組(37例)與對照組(35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脫發(fā)面積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符合《毛發(fā)及頭皮疾病診治彩色圖》[3]中重癥斑禿的診斷標準,且處在活動期。②中醫(yī)辨證符合《中醫(yī)外科學》[5]中氣滯血瘀型斑禿的診斷標準。③2個月內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或免疫抑制劑,愿意接受治療并完成隨訪者。(2)排除標準:①妊娠期、備孕及哺乳期;②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糖尿病伴皮膚潰瘍、精神疾病患者及其他原因引起的脫發(fā)。
1.3 方法觀察組用得寶松聯合活血生發(fā)膠囊治療;對照組用得寶松單藥治療?;钛l(fā)膠囊(浙藥制字Z20100023)口服,1.6g/次,3次/d;得寶松1ml/7mg,肌注,1次/3周。3周為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價(1)圖像采集:于首診(0周)、6周、12周記錄患者皮損情況,以脫發(fā)面積最大處為靶皮損,用數碼像機拍攝患者靶目標區(qū)的宏觀圖像,記錄靶皮損位置。調試皮膚鏡(南京倍寧)將圖像放大50倍,獲取高清晰的靶皮損圖像,隨機攝取3幅圖像并保存。(2)圖像分析:①首先除去圖像中未定型毛或毳毛;通過畫圖工具計算靶皮損區(qū)再生終毛密度:密度=終毛數/視野面積(根/cm2),取3幅圖像的平均值作為結果;②通過畫圖工具測量3根靶皮損區(qū)終毛直徑,以3幅圖的平均值為結果;③觀察3幅圖是否存在黃點征、黑點征,并計算其發(fā)生率。(3)療效評價:①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進行療效評價。②皮膚鏡療效判定標準:將各療程皮膚鏡圖像上測得的靶目標區(qū)終毛密度、黃點征及黑點征陽性率與0周比較,經自身對照評價療效。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5.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與方差齊性,以(±s)表示,用t檢驗,否則用秩和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患者終毛密度及毛干直徑變化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終毛密度及毛干直徑變化(±s)
注:與0周比較,*P<0.05;與6周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0周 6周后 12周后終毛密度(根/cm2)毛干直徑(mm)終毛密度(根/cm2)毛干直徑(mm)終毛密度(根/cm2)毛干直徑(mm)觀察組 33.65±9.32 0.026±0.013 70.84±13.01* 0.028±0.012 152.24±17.86*# 0.051±0.010*#對照組 34.40±6.84 0.028±0.012 52.34±12.17*△ 0.029±0.011 127.03±17.30*#△0.050±0.009*#t值 -0.388 -0.589 6.222 -0.360 6.079 0.650 P值 0.699 0.558 0.000 0.720 0.000 0.518
2.3 兩組患者黃點征及黑點征陽性率變化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黃點征及黑點征陽性率變化[n(%)]
2.4 兩組復發(fā)率比較治療結束3個月,觀察組復發(fā)8例,復發(fā)率21.62%,對照組復發(fā)16例,復發(fā)率45.71%。觀察組復發(fā)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斑禿被認為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炎癥性疾病,有學者認為毛囊是“免疫豁免器官”,可躲避T淋巴細胞的免疫監(jiān)視,這種免疫豁免的喪失在斑禿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1]。在病理學中,急性期、亞急性期斑禿患者變小毛囊下的纖維束中可見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炎癥細胞浸潤[7],這是糖皮質激素對急性及亞急性期斑禿有效的原因之一。在皮膚鏡下,斑禿可表現為黃點征、黑點征、斷發(fā)、感嘆號發(fā),且各指標與疾病活動性相關[8]。
雖然重癥斑禿的治療方法較多,但有效率不高,而復發(fā)率高。國外的斑禿診療指南[9]均較為保守,對于局部治療無效的重癥斑禿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雖然目前國內尚無斑禿診療指南,但就目前治療現狀[4]而言,針對重癥斑禿常局部或系統(tǒng)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對于進展期、活動期的重癥斑禿患者,相比激素局部治療,系統(tǒng)應用激素起效更快,生發(fā)更均勻,有效率更高,且復發(fā)率可能更低。目前較常用的有得寶松肌注治療。得寶松是一種復方制劑,含二丙酸倍他米松及倍他米松磷酸鈉,前者可持續(xù)產生作用,后者肌注后迅速起效。得寶松既可通過抑制毛囊周圍的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huán),也可降低免疫水平,促進毛發(fā)再生。然而單純系統(tǒng)使用激素治療有效率約為41%~64%,而復發(fā)率為20%~40%[4],故臨床上更傾向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中醫(yī)學認為發(fā)為血之余,若氣血充足,運行順暢,則毛發(fā)生長旺盛。若情志內傷,肝氣郁結,失于疏泄,則易氣滯血瘀,瘀血阻絡,新血不生,毛發(fā)失養(yǎng)則發(fā)為斑禿?;钛l(fā)膠囊方中以丹參為君藥,取其活血化瘀、祛瘀生新功效。以紅花為臣藥,加強丹參祛瘀行血的功效,并起到活血而不傷血,養(yǎng)血而不留瘀的作用。生山楂消瘀導滯,桑椹滋陰養(yǎng)血,益腎黑發(fā),二者共為佐藥。川芎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血中之氣藥,其性辛溫,一來可制約丹參之苦寒,二來可載藥上行。諸藥合用,則瘀血自去,新血自生,氣血調達,新發(fā)自長?,F代研究[10]發(fā)現斑禿患者治療前存在CD3+、CD4+、CD8+細胞下降,CD4+/CD8+比值增大,血液流變學指數升高,經活血生發(fā)膠囊治療后上述指標恢復正常,表明活血生發(fā)膠囊具有調節(jié)免疫,改善循環(huán),促進毛發(fā)生長作用。
本資料顯示,對照組有效率65.71%,觀察組89.19%,且治療3個月后,觀察組復發(fā)率比對照組明顯降低,皮膚鏡下兩組患者毛干直徑均較治療前增粗,觀察組終毛密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黃點征及黑點征陽性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提示二者聯合治療更能促進毛發(fā)生長,降低疾病活動度,具有更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