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黎
[摘? ? ? ? ? ?要]? 隨著立德樹人教學觀念的傳播,學校越來越注重語文課堂中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要將語文課堂作為開展思政教育活動的舞臺,就必須深入挖掘語文學科中蘊含的課程思政教育素材,引導學生學習先進的道德理念。教師應當發(fā)揮語文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
[關? ? 鍵? ?詞]? 技工院校;語文教育;立德樹人;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20)11-0218-02
技工院校是培養(yǎng)專業(yè)技術型人才的重要陣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制造業(yè)與建筑業(yè)需要大量高素質、高品德的職業(yè)人才。對初入技工院校的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與實踐能力尚未定型,恰好是培養(yǎng)其實踐動手能力與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的最佳時期。由于大多學校更側重于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教學,無法有效開展德育課程,導致學生道德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受到限制。所以學校與語文教師要探究思政教育與語文教育的融合形式,在保證學生文化素養(yǎng)提升的同時滲透思政教育,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理念與道德觀念。語文教師可從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的相關性出發(fā),并通過合理調整教學計劃實現(xiàn)思政教學元素融入語文課堂中,促使語文教學形式多樣化發(fā)展。
一、語文教育與思政教學間的關聯(lián)性
語文蘊含我國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文化的精髓與內涵,不僅對學生語言能力的提高具有積極作用,還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與發(fā)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前,教師要先明確語文課程是承載思政德育內容的重要形式,并積極分析德育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知識的相關性,聯(lián)系語文教材內容制訂思政德育教學目標,使文化思想與德育內容相互交融,這樣以思政德育為導向的語文教學更能體現(xiàn)教育價值。
(一)思政教學與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相似
語文教材中包含多種多樣的素質教育素材,有神話故事、古詩、散文等,其中蘊含豐厚的文化意義與傳統(tǒng)人民堅持的道德素養(yǎng),教師在結合教學大綱布置各個章節(jié)的教學目標時,能將思政教學中德育思想歸到語文教學目標中,讓學生在汲取傳統(tǒng)文化知識精華的同時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進而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語文教學目標,體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思政人文價值。同時,教師可以探究思政教學方面與語文課程的相似性,使兩門學科融合教學意義在學生行為體系以及語言文化中體現(xiàn)出來。
(二)思政教育內容與語文課程知識十分契合
在課程教學體系中,各個學科的設立都具有其獨特的教學意義。大體而言,語文與思政學科分屬于語言文學與社會哲學兩個大的教育領域范疇,兩者最終要實現(xiàn)的教育價值雖然不同,但是思政德育與語文內涵存在一定關聯(lián)。在實踐教學中,語文教學與思政教育都具有情感教學內容與德育教學知識。此外,教師能夠結合兩者教學內容開展多媒體化教學,借助多樣化圖片、音樂以及視頻展現(xiàn)還原文學作品,帶給學生真實的學習體驗,進而提升其基礎知識能力與道德素質。
(三)語文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具有文化內涵
基于當前文化背景,融入思政教育對喚醒傳統(tǒng)語言文化內涵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文化中多樣的知識文化與道德體系能使學生耳目一新,可以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開拓他們的視野。語文教學中思政教育對學生了解中華文化、繼承傳統(tǒng)美德具有關鍵作用。
二、加快思政教育與語文教學融合的德育措施
(一)挖掘語文教材滲透德育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多樣化的媒介與信息傳播手段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產生一定影響。對教師而言,他們更注重工作任務的完成,導致學生的德育環(huán)節(jié)缺失,部分學生難以適應新的學校環(huán)境,甚至有學生會出現(xiàn)緊張、壓抑、自卑或自閉等心理狀態(tài)。他們時刻帶著情緒出現(xiàn)在學習或生活場所,經過長時間的積累不僅影響了身心健康成長,還可能會對學習造成影響。
所以語文教師要圍繞思政德育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充分發(fā)揮德育教學元素的作用,拓展語文課堂內容,促使文學內容更加深入人心。在語文教材中,許多學習內容更加貼近生活,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要先將積極性的德育素材作為課堂導入,再結合學生需求融入思政教學元素,讓每位學生逐步接受語文課堂中的德育內容。依據相關研究表明,語文教學大綱中富含具有深層思政教育意義的文學作品。鑒于此,教師要提前做好資料搜集,結合上節(jié)課實驗教學中的學情將課文教學擴展到思政層面,當散文或詩歌帶給學生文學體驗時適當輔導學生認知其中人物行為的德育教學意義,推動思政教育與語文課程進一步融合。
(二)語文閱讀教學融合德育
在技工素質教學中,語文作為基礎性科目,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等,其中閱讀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內在涵養(yǎng),還對學生心靈世界有著重要的影響。教師要利用語文閱讀教學,將閱讀內容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道德思想進行有機融合,提升學生的德育水平。學生經過閱讀后,他們的道德水平與文化素養(yǎng)往往體現(xiàn)在寫作上。語文教師通過學生的作文,能夠清晰地了解到學生的思想認知以及道德修養(yǎng)。同時,語文課文內容感情色彩比較濃厚,教師就要配合教材中的實例,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與道德因素,帶給學生全面的情感體驗和學習經驗,讓每個學生感受到語文的價值,體會到生命的內涵,全面提升道德品質。中職語文教師要及時對學生的道德體系進行更新與完善,使其能夠樹立更加完善的、成熟的、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在實際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素材,組織學生進行寫作。語文教師可選擇教材中與德育相關的課文內容,讓學生獲得知識與品德兩個方面的提升。在講解《跨越百年的美麗》這篇課文時,要先借助多媒體渲染時代背景,讓學生帶著好奇與疑問閱讀課文,深層體悟居里夫人的所想所做,使得學生情緒與道德受到語文文化的影響。內容基于當時嚴峻的實驗環(huán)境,敘述居里夫人將生命拋于腦后,一心為科學事業(yè)而獻身的探索拼搏精神。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教師必須要善于根據文章內容加強德育效果,可以利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從網絡上尋找相關資料與電影片段,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與資料,豐富情感世界,提升道德層次。
(三)運用情景創(chuàng)設開展德育
基于新課程改革進程不斷推進,情景教學法受到教師廣泛的認可,并在實際應用中達到理想化的教學效果。為保證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能夠適應新時代下對語文教學的要求。語文教師可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虛擬多元化情景,讓思政教育在語文課程中展現(xiàn)其社會魅力,加快思政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進度。如以詩歌《相信未來》為課堂案例,要先借助多媒體課件與音樂構建艱苦的虛擬情景并借助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同學們,結合你們的現(xiàn)實生活,如何在困難的情境中重拾信心呢?”在學生完成知識能力的提升后,要組織學生分成小組討論這個問題,并隨機抽取各個小組內的一名學生作演講,很多學生在朗誦中分析詩歌的光輝形象,并結合文章中心暢談理想:“老師,從這篇詩歌中我學習到不論今后面臨多大困難,我都會以強大的意志力與百折不撓的精神去面對與挑戰(zhàn)挫折。”通過這樣的方式,錘煉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了基礎。
(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明確德育方向
技工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較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技能方面的知識,在從學校步入社會環(huán)境中時面對復雜紛繁的人、事、物,也要求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信念和正確的思政觀念。所以,技工學校語文教師在保障學生的成長時要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擺在首要地位,遵循“以人為本”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結合德育并滲透德育。要求教師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要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觀念,選取典型的具有教育意義的語文文章。比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張衡傳》時,其間貫穿了作者對張衡博學多才、從容淡泊品德的由衷敬仰,帶領學生學習張衡高尚的品德和刻苦鉆研的精神;在《成功離你有多遠》教學中,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成功的含義,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天堂與地獄比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成功沒有捷徑,沒有秘籍。如果說有的話,就在于對工作的熱愛以及由此派生出來的創(chuàng)造力。不僅如此,只要對工作報以熱情,我們就可以獲得快樂的人生。
(五)提高語文教師的德育素質和教學能力
教師能力直接牽動課堂效果和學生對知識的吸收程度。在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同時要求教師也要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專業(yè)技能和素質,更好地在語文課堂上傳道授業(yè)解惑。同時要求教師也要不斷提高德育修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熏陶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優(yōu)秀文學作品解讀的基礎上,結合德育教學的特點,發(fā)揮語文教學中的德育功能。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德育的文化環(huán)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在《勸學》教學中,體會學習對人修身立德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學無止境,任何時候都不能停止學習;以《庖丁解?!窞榻虒W案例,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揣摩與品讀并探究出:萬事萬物都具有客觀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通過不斷探究與實踐,才能像庖丁一樣,掌握“解牛”技巧,做到“游刃有余”。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視域下語文教育與思政教學的結合對學生提升德育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以挖掘語文教材來滲透德育、語文閱讀教融合德育、利用多樣化的語文教學方法進行德育,實現(xiàn)了技工院校中語文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學習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金錫林.語文教育有機融入思政教育的策略探討[J].語文建設,2016(10z):17-18.
[2]陳薈潔,黃海菲.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院?!罢n程思政”融合發(fā)展模式探索[J].教育與職業(yè),2019(14).
[3]帕麗達·買吐爾地,阿不都艾尼.淺談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途徑研究[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19(15).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