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玲玲
摘要:小學生雖然不具備較為豐富的生活經驗,以及多元化的學習能力,但是小學生本身具有較強的可塑性,學生在學習任何文化課知識的時候都更加樂于參與到富有趣味性的課堂環(huán)境中。其中,實驗課程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于課堂環(huán)境中,學生能夠通過實際操作獲得更多的學習技能,同時還能夠對周遭事物富有更多的探究心理。因此,小學階段的教師需要深感肩上的重責大任,將自己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嶄新的教學理念進行有機融合,讓學生能夠在嶄新的實驗教學環(huán)境中領悟到更多的知識內涵。
關鍵詞:實驗教學;小學課程;動手能力
小學教師需要積極利用自己的課下時間與本班學生進行深層次的交流,了解學生實際存在的學習問題,這樣才能夠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實驗課程實施方案讓學生享受到更為優(yōu)質的實驗課程體驗。本文對小學教師的實際授課模式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一些能夠提升實驗課程效率的教學方案,旨在幫助更多教師利用實驗課程激發(fā)學生對于科學知識的興趣。
一、利用生活用品進行科學小實驗
小學階段的知識具有極強的綜合性,學生在進行各項知識學習的時候都需要積極加入自己的思考,這樣才能夠對科學知識富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更加善于利用自己智慧自行設置一些小實驗看驗證自己的設想。這種思維意識對于學生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為了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各種實驗現象就在生活中,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在家中帶來能夠進行簡單小實驗的生活用具。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家中帶來一個玻璃杯和一根筷子,讓學生在水房接上半杯水?;氐浇淌液?,教師需要組織學生將家中帶來的筷子插入到水杯中。此時,學生能夠觀察到筷子呈現出折斷的樣子。通過這樣的一組小實驗,學生能夠對生活中的現象擁有更多方面的理解,同時也激發(fā)學生探究科學問題的欲望。這樣的簡單實驗能夠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際生活擁有更多的興趣的,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也可以借此機會獲得根本性的提升。
二、利用學校實驗室開展實驗課程
物理實驗的研究對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而言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生步入初中學堂后也會急接觸到更加深奧的物理知識。因此,在小學階段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簡單的物理實驗是極為重要的。為了能夠讓學生對物理知識的魅力具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理解,教師需要合理應用校園內部的實驗室資源組織學生進行相關的實驗活動。教師應該同學生及時進行交流,切實了解學生實際感興趣的教學問題,組織學生參與到物理實驗課程中。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學領域知識的欲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設計小孔成像的相關實驗,讓小學生能夠對照相機的成像原理具有初步的認識。教師可以在實驗室中找到蠟燭和硬紙板,并在硬紙板中心扎出一個很小的孔,并將這個紙板插在帶有滑塊的桌子上。隨后,教師需要將蠟燭放在另一個滑塊上,并將蠟燭點燃。隨后教師需要組織學生逐漸將光源靠近硬紙板的小孔。此時教師需要將教室內的光源切斷并拉上窗簾,并營造出一個較為昏暗的實驗環(huán)境。這時,教師需要拿出準備好的另外一張白紙,將其放置在帶有小孔硬紙板的另一側。通過學生的觀察,白紙上會有一個倒立的蠟燭影像,隨后教師隨時調整滑塊的位置,讓學生觀察各個位置小孔成像的狀態(tài)。這樣,學生能在實驗室中觀察到小孔成像的現象。最后教師再將實驗現象和原理總結出來,學生便可以輕松掌握小孔成像的結論及原理,學生在學習物理課程的時候便不會產生畏懼心理,從中得到學習物理知識的樂趣。
三、利用當地生態(tài)資源進行實驗課
水作為支持人類健康生活的生命之源,在每個認識的實際生活中都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因此,教師在布置教學實驗的時候需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到水資源相關的理論知識,還需要讓學生利用實驗驗證教材中的某些概念。其中,按照含有雜質的多少能夠將水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軟水,一種是硬水。為了能夠讓學生對這兩種水富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為了激發(fā)學生保護水資源的意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自己的家庭用水放置在礦泉水瓶中,并分發(fā)給每個學生一個燒杯和玻璃棒,隨后,教師需要分發(fā)給每個學生適量的肥皂水。此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將自己手中的家庭用水和教師分發(fā)的肥皂水混合在一起,并利用玻璃棒將二者充分攪拌。經過攪拌后,混合液中如果出現了大量的泡沫則說明家庭用水中的雜質較少,則可以稱之為軟水。反之,如果混合液中的泡沫產生量比較少,同時還可以看見一些浮渣,則說明水質偏硬。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能夠對自己實際生活中水資源質量富有更多的他那就心理,學生也能夠將自己的更多精力應用于調查周圍環(huán)境狀態(tài)中,學生對于環(huán)境保護問題能夠更加重視,并且可以擁有更多的環(huán)保意識。這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為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生活中需要為學生布置更多的科學實驗,讓學生對自己生活的環(huán)境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和考量。
四、結束語
小學教師在授課的時候一定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從多個角度出發(fā)考慮實驗課程的設置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多元化的教學實驗中獲得更多的學習收獲。教師在進行實驗設置的時候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需要采用最為適合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能夠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最為關心的科學問題。這對于學生的成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一項過程,學生能夠借此機會更加熱愛自然科學,學生可以有意識地利用自己的智慧解決生活中的科學問題。
參考文獻
[1]張谷風,王海生,林嵐,林海鳴.解剖實驗創(chuàng)新與學生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探索[J].解剖學研究,2016,38(01):66-68.
[2]李亞蘭,陳淼,李翔,曹菊英,陸汝華,姚敏.培養(yǎng)實踐動手能力的嵌入式系統(tǒng)教學方法改革[J].計算機教育,2020(03):141-144.
[3]許彩鳳. 實驗教學資源的有效利用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yǎng)[C]. .第五屆中國教育技術裝備論壇獲獎論文集(上).:《中國教育技術裝備》雜志社,2017:44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