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本文提出“在閱讀教學中應用語篇思維結構圖式法”,即引導學生建構圖式、再根據(jù)此圖式進行新高考寫作題型——概要寫作訓練,即按照思維結構圖式對文本進行提煉、整合、同義轉換、句子重構、銜接等活動,旨在培養(yǎng)學生科學、高效的閱讀習慣以及概要寫作能力,全面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并培養(yǎng)其終身學習能力。
【關鍵詞】語篇思維結構圖式法;概要寫作;分類;概括信息;建構新概念
一、概要寫作命題要求、答題情況及原因分析
概要寫作是一種全新的題型,試題提供一篇約350詞的短文,要求考生寫出約60詞的內容概要,即在正確理解文章的基礎上、不改變原文中心思想的前提下,用簡明、精煉的語句高度濃縮文章的主要內容。主要考查:對原文要點的理解和呈現(xiàn)能力;應用語法結構和詞匯的準確性;上下文的連貫性;對各要點表達的獨立性等。捕捉要點的準確性及重組要點時保證語法的準確性、必要的邏輯性和條理性也是高分作文的標準之一。
面對這種新題型,考生通常遺失要點、概括要點時附帶太多細節(jié),很難保證結構合理、條理清晰、銜接順暢、語言地道。概要寫作答題能力充分體現(xiàn)出閱讀能力的優(yōu)劣,由于“腳踩西瓜皮,滑倒哪里算哪里”的閱讀習慣,低效閱讀者常被繁雜的信息所困,很難抓住文章的主旨,無法準確捕捉要點、高質量地完成概要寫作任務。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缺少通過探究文本結構把握文本主旨的閱讀習慣。
二、應對策略探究
閱讀教學應以促進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文化品格以及思維品質的協(xié)同發(fā)展為目標。應引導學生探究文本的結構特點,透過具體信息把握主旨,從整體上駕馭文章、克服耗時低效的閱讀習慣。英語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引導和激勵學生發(fā)展獲取和處理多種知識、了解多種文明成果的能力。(張德祿,2016)通過引導學生學會有效的信息分類、概括與提煉,培養(yǎng)其在自主學習中有效獲取和處理多種知識的能力。(2017:63)本文探討將語篇思維結構圖式構建法應用于閱讀教學中,即通過信息概括、提煉與加工形成語篇思維結構圖式,然后根據(jù)此圖式進行概要寫作。
三、語篇思維結構圖式法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建構語篇思維結構圖式。此圖式將成為重現(xiàn)文本的線索,通過二次加工文本信息,學生并用左、右腦,結合篇章結構與節(jié)點達到高效的語言輸出。
(一)課例展示
本文以人教修訂版Book5《Unit 3 Life in the Future》為例。
1.結構探索
語篇思維結構圖式體現(xiàn)不同文本的結構特點與線索,如:時間、人物、地點、要點或事件發(fā)展邏輯順序線索等等。線索的確定為結構圖式的各級節(jié)點的設置奠定了基礎。本文是一篇約500詞的說明文,以“要點線索”建構語篇思維結構圖式:Communication;Waste disposal;Manufacturing。
2.思維結構圖式構建
此過程包括節(jié)點引入方式、節(jié)點的設置和節(jié)點的關聯(lián)導出。
(1)由問題引入:結構圖式的每一個節(jié)點都由教師設置的相應的問題引出,學生基于閱讀理解回答并逐步建構思維結構圖式。每個問題對應思維結構圖式中的一個節(jié)點,例如:
① What amazing things did I see in the exhibition of the most up-to-date inventions of the 31st century?
② What did the small objects look like?
③ How did the one of the tightest latest forms of communication function?
④ ...
(2)節(jié)點設置:按照相應設置原則設置各節(jié)點類型。節(jié)點類型為主、次節(jié)點和關聯(lián)點。本課例中的主要要點為the most up-to-date inventions: Communication;Waste disposal;Manufacturing;次節(jié)點為圍繞主節(jié)點(最前沿發(fā)明)的特點,如:appearance,application,advantage;principle,process,production;where,who,what。關聯(lián)點是將主、次節(jié)點的聯(lián)接點,由相應問題引出,如上文所示的所設置的問題①-③等。問題設置所遵循:依次性、因果銜接和重要性優(yōu)先原則。依次性原則:如最新發(fā)明的介紹,應遵循先后順序;邏輯性原則:如對于Waste disposal的介紹,先介紹此垃圾處理方式的應用理念(principle),再介紹處理過程(process),然后介紹垃圾處理的產(chǎn)物(production)。重要性優(yōu)先的原則:即在遵循了以上兩個原則的基礎上,如產(chǎn)生了并列節(jié)點,應遵循重要性優(yōu)先的原則,以確保文本清晰的脈絡,展示邏輯性。
(3)關聯(lián)節(jié)點導出概要寫作:建圖式之后,學生關聯(lián)導出各級節(jié)點,進行概要寫作,即通過提煉、整合、同義轉換、句子重構、銜接等活動,達到輸出概要文本的目的。下文即為此法寫作范例:The three of the most latest inventions of the 31st century are concerned with communication, waste disposal and manufacturing respectively. The first one called a “thoughtpad” looks like a metal ribbon. People can send messages by thinking them clearly and then pressing the button, which is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he second one distinguishes itself by disposing of waste in an ecological way in which waste is swallowed and turned into useful materials. The third one shows us how manufacturing takes place on a space station where robots programmed by engineers produce goods without damaging the environment with representatives monitoring them.
(二)意義探究
1.文本信息的捕捉方式的轉變
構建圖式前,信息以文字信息呈現(xiàn)、以線性展開,讀者很難清晰地把握文本結構特點。構建結構圖式之后,文本信息以圖式形式呈現(xiàn),形象且直觀地展現(xiàn)了文章的全貌,讀者易于把握。
2.關鍵信息提煉能力的提升
學生不善于提煉關鍵信息,常將各級節(jié)點混淆、信息匹配錯亂,導致信息掌握不全,甚至對主旨理解有誤。應用此法,可按照依次性、因果銜接和重要性優(yōu)先原則提煉各級節(jié)點、理解文章脈絡。
3.語言與思維的平衡與協(xié)調發(fā)展
思維發(fā)展是有效學習的最高形式,思維與語言應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應用此法的閱讀課將語言知識的學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并舉,充分提升了對文本進行分類、概括、提煉信息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四、實踐意義及目標
多次上述閱讀訓練之后,學生嘗試獨立建構語篇思維結構圖式。構建圖式之后,學生再借助此圖式,進行概要寫作。不僅提高了分類、概括信息及建構新概念的能力,并且能夠積極運用、主動調適英語學習策略、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從而提升學習效率以及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德祿.中國英語教育的發(fā)展與未來[J].當代外語研究,2016(1):14-22,30.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本文為河北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背景下創(chuàng)新語言教學——語篇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張紹慧(1976-),高中英語高級教師,秦皇島市第三、第四屆骨干教師,碩士研究生畢業(yè),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教學法.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新世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