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莉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決定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識字教學原則和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并在此基礎上對識字教學進行改良,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1.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當前小學低年級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主要運用簡單地在黑板上寫出所講解的漢字,學生隨后進行抄寫背誦記憶的方法。這種方法枯燥乏味,很難激發(fā)學生對漢字學習的興趣,既不利于后期學習,又可能讓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教學忽視認知規(guī)律
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尚不健全,學習漢字更多依賴形象記憶。不少教師忽視了學生的這一認知特點,教條地將漢字進行拆解,讓學生從偏旁部首了解漢字的構造。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覺漢字學習煩瑣,甚至會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學習效果。
1.符合漢字構成規(guī)律
漢字的學習需要將其形、音、義結合起來。教師要從漢語的基本性質特點著手,適當借鑒“六書”,有效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例如,在教學“山、水”等漢字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了解象形字的造字方法,為學生展示這些字逐步演變過程,讓學生能夠將這些漢字與現實生活中的山和水等聯系起來。又比如,在學習完“木”這個漢字后,學生通過引導理解了“木”是反映樹木形狀而成的漢字,有著木頭或者樹木的含義,教師可以順勢引導學生學習“林、森、杏”等漢字,讓學生理解兩個樹木在一起就指代“林”,而更多的木在一起就組成了“森”,樹上有可以吃的果實就和口一起組成了“杏”等。這樣從漢字的構成著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識字的效率,做到授人以漁。
2.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
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教師需要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才能讓識字教學的效率最大化。
象形字更加適合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而二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基礎,有趣的故事更容易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就可以采用字源法。例如,在學習“家”時,我就根據“家”字的構造和含義,用小故事的方法增強學生的理解:“同學們,古時候誰家里養(yǎng)了豬就說明這個家里很富裕,大家也都很羨慕這種生活……”學生們津津有味聽著小故事,部分學生還指出過年回農村老家也看到有豬圈呢。隨后我為學生拆分這個漢字,上面是表示房屋的“宀”,下面的“豕”是古漢字里的豬。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對漢字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
1.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感官體驗
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增強學生對漢字的理解記憶效果,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豐富生動的畫面,給予學生更好的感官體驗,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漢字。
例如,對“日、月、明”的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出了太陽和月亮從實物到甲骨文,再到現代漢字的對照變化圖片,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這兩個字的含義。隨后我再接著利用動畫演示將太陽和月亮的光芒結合到一起,學生紛紛感到太刺眼、太明亮了,也理解到了“明”的構成和含義。像這樣利用多媒體,給學生以豐富的感官體驗,比傳統簡單的板書講解效果要更好,能夠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漢字的組成和含義。
2.開展教學游戲,增強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比起單調的講解識字活動,更偏愛游戲活動。對此,教師可以從這個特點著手,在識字教學中根據實際需要,以游戲為引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游戲中增強識字教學的效果,引導學生的思維發(fā)展。
例如,《天地人》這課教學結束后,我便組織學生開展了一個“身體寫字樂猜猜”的游戲活動。要求以同桌兩人為一組,一個同學用肢體動作表示出六個漢字,另一個同學則負責猜出所表演的字。識字小游戲的開展,既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加深了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掌握,有效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率。
3.趣味寫字訓練,加深理解掌握
很多教師通過讓學生反復抄寫來嘗試達到識字的目的,但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太過枯燥乏味。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適當開展一些有趣的書寫訓練活動,優(yōu)化識字與寫字結合的教學方式。
例如,我在小學二年級的期末復習環(huán)節(jié)教學時,組織學生開展了“猜字謎”的專題游戲活動。先將學生分為能力水平近似的六個小組,學生根據字謎猜出對應的漢字并寫在作業(yè)本上,猜對最多的小組獲得優(yōu)勝給予一定獎勵。這樣的趣味性識字寫字訓練,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漢字的一次檢驗,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作者簡介: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市裕元實驗學校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