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吉益, 張希艷 , 施 琳
(1. 吉林化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22;2. 長春理工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吉林 長春 130022; 3. 北華大學 藥學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最近幾年,隨著電子產(chǎn)業(yè)的極速發(fā)展,新型高效上轉換發(fā)光材料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該類材料可將980 nm的近紅外光轉換成可見光,在高質(zhì)量的平板顯示、固體激光器、生物標記及高性能照明產(chǎn)品領域都有極大的應用前景。2005年,張吉林等對稀土摻雜納米材料進行深入研究并與體相發(fā)光材料進行了對比[1];2008年,宋宏偉等對稀土摻雜納米發(fā)光材料的作用機理與能量傳遞機制做了進一步的分析研究[2]。自此,顆粒尺寸在1~100 nm范圍內(nèi)的稀土摻雜納米發(fā)光材料幾乎成為開發(fā)新型上轉換發(fā)光材料及現(xiàn)有發(fā)光材料改進創(chuàng)新的基本方向。
鎢鉬酸鹽材料因具有較低的聲子能量,因此可以有效抑制激發(fā)態(tài)能級的無輻射躍遷,有助于稀土離子發(fā)光效率的提高。并且該材料特有的ABO4型(A=Ca,Sr,Ba,Mg,Pb,Zn,Mn,Ni,F(xiàn)e,Co等;B=Mo或W)四面體結構具有優(yōu)良的光學、電磁學性質(zhì)和化學穩(wěn)定性,這使得它具備成為理想的稀土離子摻雜上轉換發(fā)光材料基質(zhì)的潛質(zhì)。魏艷艷等(稀土摻雜鎢鉬酸鹽類熒光粉水熱法合成及結構與性能的研究)[3]2011年對鎢鉬酸鹽材料結構、性能進行了研究,得出鎢鉬酸鹽是典型的自激發(fā)光材料的結論,其特有的四面體結構在作為發(fā)光基質(zhì)材料時具有極高的穩(wěn)定性和應用價值。葉雄彪等2017年對稀土摻雜情況下鎢鉬酸鹽發(fā)光性能進行了探討[4]。得出當有稀土元素摻雜時,鎢鉬酸鹽的晶體結構不發(fā)生改變且摻雜后的晶體發(fā)光性能穩(wěn)定,并且作為發(fā)光中心的稀土元素的發(fā)光特性不會受到基質(zhì)帶來的不利影響[5-9]。目前,國際上對高效發(fā)光材料的研究仍多集中于量子產(chǎn)率高、發(fā)光性能優(yōu)異的其他發(fā)光材料上(氟化物材料,鎢酸鹽材料等),對鎢鉬酸鹽發(fā)光材料的研究還很少。本文通過向以鎢鉬酸鹽為基質(zhì)的材料中添加不同濃度Yb3+、Tm3+來制備BaGd2(WO4)0.5(MoO4)0.5∶Yb3+/Tm3+樣品,觀察其發(fā)光顏色、上轉換發(fā)光強度與激發(fā)功率的對數(shù)關系等來對該發(fā)光材料進行研究。
實驗原料為:Ba(NO3)2、Na2WO4·2H2O、Na2MoO4、Yb2O3、Tm2O3、Gd2O3,以聚乙二醇為絡合劑,制備樣品所用配比為:0.25Ba(NO3)2+(0.5-x-y)Gd2O3+0.5Na2MoO4+0.5Na2WO4·2H2O+xTm2O3+yYb2O3,實驗過程中基質(zhì)參考物質(zhì)的量為0.005。通過改變混合物用量制取多組平行試樣確定最佳發(fā)光效果的用量配比[10-12]。取Tm3+離子摻雜濃度x=1%,當Yb3+∶Tm3+為y∶x=1∶1,2∶1,3∶1,4∶1,5∶1,6∶1時,按化學計量比稱重,各類藥品用量見表1。固定Yb3+∶Tm3+=4∶1,取Tm3+離子的摻雜濃度為x=0.25%,0.5%,1%,1.5%,2%,2.5% mol的藥品,用量如表2,并按化學計量比稱重。將稱重后的Yb2O3、Tm2O3、Gd2O3用稀HNO3加熱溶解并不斷攪拌,將Na2WO4·2H2O、Na2MoO4和Ba(NO3)2分別溶于去離子水中。將幾種液體按次序混合,加入聚乙二醇(PEG),調(diào)節(jié)pH值。將產(chǎn)物移至反應釜內(nèi),在200 ℃、20 h條件下晶化[13-16]。將晶化物處理、干燥后得到粉末狀BaGd2(WO4)0.5(MoO4)0.5∶Yb3+/Tm3+。使用日本理學D/max-UltimaIV型X射線衍射儀、JSM-6701f型掃描電鏡及Talos F200C透射電子顯微鏡對樣品發(fā)光性能、形貌進行分析[17];使用Hitachi f-4500分光光度計對樣品進行光譜分析。使用Lambda 950 UV/VIS 光譜儀測量了樣品的吸收曲線。使用濱松C9920-02 積分球測定了樣品的量子產(chǎn)率。所有的測試都是在室溫條件下進行。
表1 Yb3+∶Tm3+取不同值時藥品用量
表2 不同濃度Tm3+時所需藥品用量
如圖1所示,圖中a、b、c為具有不同Yb3+/Tm3+摻雜比例的BaGd2(WO4)0.5(MoO4)0.5的XRD圖譜,d為BaMoO4的標準卡,e為BaWO4的標準卡,f為Ba2Gd0.67WO6的標準卡,g為45.6 nm 附近的圖像峰值情況。
從圖中可以看出基質(zhì)材料的XRD圖譜與BaWO4、BaMoO4及Ba2Gd0.67WO6的標準卡均有比較好的對應關系,但由于稀土離子Gd并沒能大量進入晶體內(nèi)部,對晶體原結構影響有限。因此,標準卡片d、e呈現(xiàn)出了更好的對應效果。從圖中還可看出BaGd2(WO4)0.5(MoO4)0.5∶Yb3+/Tm3+的XRD圖譜與基質(zhì)BaGd2(WO4)0.5(MoO4)0.5的XRD圖譜形貌基本相同,均屬四方晶系。少量稀土元素摻雜后的XRD衍射峰位置未見明顯偏移,說明稀土元素摻雜沒有導致晶體結構改變。Yb3+、Tm3+離子進入BaGd2(WO4)0.5(MoO4)0.5晶格,并取代了Gd3+離子的位置。從圖1(e)中可以看出當Yb3+、Tm3+離子摻入基質(zhì)后,與基質(zhì)未摻雜前的峰值相比樣品的峰值出現(xiàn)微弱的偏移現(xiàn)象,這歸因于各個離子的有效離子半徑不同。Yb3+、Tm3+和Gd3+的有效離子半徑分別是0.098 5,0.099 4,0.105 3 nm。根據(jù)布拉格定律[18]:
圖1 具有不同Yb3+/Tm3+摻雜比例的BaGd2(WO4)0.5-(MoO4)0.5的XRD圖像(a、b、c)及XRD標準卡片PDF#29-0913(d)、 PDF#43-0646(e)、 PDF#33-0147(f);(g)45.6°附近的XRD圖像峰值情況。
Fig.1 XRD patterns of BaGd2(WO4)0.5(MoO4)0.5samples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Yb3+/Tm3+(a, b, c) and PDF#29-0913(d), PDF#43-0646(e), PDF#33-0147(f). (g)XRD patterns of the peaks near 45.6°.
2dsinθ=nλ,
(1)
其中n為整數(shù),λ為入射光波長,θ為入射光線與反射光線的夾角,d為平行原子的面間距。當半徑較小的Yb3+、Tm3+離子取代半徑大的Gd3+離子時,晶格體積將變小,測得的樣品2θ值將變大。
通過XRD圖譜中小角度衍射峰,利用Scherrer方程[19]計算樣品的粒徑尺寸:
(2)
其中D為晶粒尺寸,K為謝樂常數(shù),λ為X射線波長,β為樣品衍射峰半高寬,θ為布拉格衍射角。經(jīng)計算得出樣品的粒徑尺寸為28.15 nm。
圖2 BaGd2(WO4)0.5(MoO4)0.5∶Yb3+/Tm3+的SEM圖片((a)、(b))和TEM圖片((c)、(d))
Fig.2 SEM((a),(b))and TEM((c),(d))images of BaGd2(WO4)0.5(MoO4)0.5∶Yb3+/Tm3+
從圖2中的SEM圖片可以看出,BaGd2-(WO4)0.5(MoO4)0.5∶Yb3+/Tm3+晶體顆粒具有明顯的四方對稱結構,顆粒尺寸約40 nm,這與謝樂公式計算的結果接近,結合TEM圖片可以發(fā)現(xiàn)樣品中晶體并未出現(xiàn)大的團聚現(xiàn)象。晶體結構完整尺寸分部均勻,說明絡合劑能有效抑制團聚現(xiàn)象的發(fā)生。
圖3為BaGd2(WO4)0.5(MoO4)0.5∶Yb3+/Tm3+樣品的晶體結構,從圖中可以發(fā)現(xiàn)Ba2+離子及Gd3+離子周圍存在8個O2-離子,Mo6+離子及W6+離子周圍也被8個O2-離子包圍。Ba2+離子及Gd3+離子與其周圍的O2-離子的平均距離為0.289 7 nm,Mo6+離子及W6+離子與其周圍的O2-離子的平均距離為0.159 6 nm。
圖3 BaGd2(WO4)0.5(MoO4)0.5∶Yb3+/Tm3+樣品的晶體結構
Fig.3 Crystal structure of BaGd2(WO4)0.5(MoO4)0.5∶Yb3+/Tm3+
圖4為在有稀土離子Yb3+/Tm3+摻雜的情況下樣品的吸收光譜,在圖中可以看到470,680,790 nm附近均有吸收峰,并且對應于Tm3+的3H6→1G4、3H6→3F2,3和3H6→3H4傳遞過程。 980 nm附近的吸收峰則對應于Yb3+的2F7/2→2F5/2傳遞過程。
圖4 Yb3+/Tm3+摻雜時樣品的吸收光譜
圖5為980 nm激光激發(fā)下BaGd2(WO4)0.5-(MoO4)0.5∶Yb3+/Tm3+的上轉換發(fā)射光譜,由圖可知,平行試樣間的譜圖形狀及峰值位置相同,峰值分別位于475 nm和650 nm處。其中475 nm處的藍光對應Tm3+的1G4→3H6躍遷,650 nm處的紅光對應Tm3+的1G4→3F4躍遷。Tm3+離子濃度保持1%不變的情況下增加Yb3+離子濃度,發(fā)光強度逐漸增大,這是由于隨著Yb3+離子濃度的增加,Tm3+離子會接收到更多來自Yb3+離子發(fā)出的能量。因此,樣品的發(fā)光強度將逐漸增大。當Yb3+∶Tm3+為4∶1時光強度最大,隨著Yb3+離圖6為上轉換發(fā)光強度與Tm3+離子濃度的關系圖。由圖可知隨著Tm3+離子濃度的增加發(fā)光強度也在增加,這是由于隨著Tm3+離子濃度的增加導致更多的Tm3+離子參與到發(fā)光中來,當Tm3+離子濃度為1.5%(Yb3+∶Tm3+=4∶1)時,發(fā)光效果最佳。隨著Tm3+離子濃度持續(xù)增加,Tm3+離子間的平均距離將減小,導致與1G4能級相關的交叉馳豫現(xiàn)象增強,1G4能級上布居粒子數(shù)量下降。并且隨著濃度的增加,Tm3+離子與Yb3+離子間的能量反向傳遞現(xiàn)象也將會增強[23]。 所以當Tm3+離子濃度繼續(xù)增加后樣品的發(fā)光強度降低。上述數(shù)據(jù)說明BaGd2(WO4)0.5(MoO4)0.5∶Yb3+/Tm3+發(fā)光效果最佳的Yb3+、Tm3+摻雜濃度為Yb3+=6.0%、Tm3+=1.5%。
圖5 Yb3+∶Tm3+比值不同時的 BaGd2(WO4)0.5(MoO4)0.5∶Yb3+/Tm3+上轉換發(fā)射光譜子濃度進一步增大,處于Yb3+離子的2F5/2能級的粒子數(shù)反而由于濃度猝滅現(xiàn)象而減少,因此樣品的發(fā)光強度減小[20-22]。
Fig.5 Up-conversion emission spectra of BaGd2(WO4)0.5-(MoO4)0.5∶Yb3+/Tm3+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Yb3+∶Tm3+
圖6 BaGd2(WO4)0.5(MoO4)0.5∶Yb3+/Tm3+的上轉換發(fā)光強度與Tm3+濃度的關系
Fig.6 Up-conversion emission spectra of BaGd2(WO4)0.5-(MoO4)0.5∶Yb3+/Tm3+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m3+
圖7為Yb3+和Tm3+的能量傳遞機制,Yb3+首先在980 nm激光激發(fā)下由基態(tài)2F7/2能級躍遷到2F5/2能級,然后通過能量傳遞使附近的Tm3+由基態(tài)激發(fā)到3H5能級。3H5能級上的Tm3+此時會迅速以無輻射弛豫方式到達3F4能級,3F4能級上的Tm3+再通過吸收Yb3+傳遞過來的能量躍遷至更高的3F3能級,但是,由于3F3能級上的Tm3+離子壽命極短,因此,該能級上的Tm3+會通過無輻射弛豫方式完成3F3→3H4布居,處于3H4能級處的Tm3+再次從Yb3+離子處得來能量而躍遷至1G4能級。當1G4能級處的Tm3+離子躍遷回基態(tài)(3H6)時則會釋放出475 nm的藍色可見光。另一方面,當1G4能級處的Tm3+躍遷至3F4能級時會釋放出650 nm的紅色可見光。
圖7 Yb3+和Tm3+共摻體系的能量傳遞機制
Fig.7 Up-conversion transition mechanism of Yb3+, Tm3+co-doped system.
由于上轉換發(fā)光過程要多光子共同參與,并且輸出的可見光的強度與泵浦功率之間存在一定的關系:
I∝Pn,
(3)
I為輸出的可見上轉換發(fā)光強度,P為泵浦功率,n為發(fā)射一個可見光子所吸收的紅外光子數(shù)[24]。圖8給出了上轉換發(fā)光強度與泵浦功率之間的雙對數(shù)曲線。由圖中可看出475 nm處藍光屬于三光子發(fā)射過程,650 nm處紅光發(fā)射均屬于雙光子發(fā)射過程[25]。表3列出了BaGd2(WO4)0.5(MoO4)0.5∶Yb3+/Tm3+樣品在980 nm激光激發(fā)下,使用8.38
圖8 BaGd2(WO4)0.5(MoO4)0.5∶Yb3+/Tm3+納米晶體的上轉換發(fā)光強度與泵浦功率的關系
Fig.8 Relationship between excitation power and up-conversion intensity of BaGd2(WO4)0.5(MoO4)0.5∶Yb3+/Tm3+nano-crystalcm(3.3 in)積分球及150 W的氙氣光源測定的量子產(chǎn)率。測量過程中該設備(濱松C9920-02)的波長分辨率小于2 nm, AD分辨率為16 bit, 激發(fā)密度為1 W/cm2。設備的熒光光譜采用出廠設定值,即PL波長測量范圍:300~950 nm, 激發(fā)波長:250~950 nm, 帶寬:2~5 nm(隨狹縫變化)。樣品測試過程中使用空樣對測試結果進行校正。實驗結果表明,各組樣品的量子產(chǎn)率集中在0.6%~0.9%范圍內(nèi),當Yb3+∶Tm3+為4∶1時,樣品的量子產(chǎn)率達到最大值0.9%。
表3 Yb3+/Tm3+摻雜量不同情況下BaGd2(WO4)0.5-(MoO4)0.5∶Yb3+/Tm3+樣品的量子產(chǎn)率
Tab.3 Quantum yields of BaGd2(WO4)0.5(MoO4)0.5∶Yb3+/Tm3+with different doping concentrations of Yb3+/Tm3+
CYb3+/CTm3+Quantum yield/%2∶10.63∶10.64∶10.95∶10.7
采用水熱合成法,以聚乙二醇為絡合劑在pH=3的條件下,制備了發(fā)光性能優(yōu)越的Yb3+、Tm3+摻雜BaGd2(WO4)0.5(MoO4)0.5納米上轉換發(fā)光材料。并通過平行試驗得到Yb3+∶Tm3+為4∶1、Tm3+離子濃度為1.5%時,BaGd2(WO4)0.5-(MoO4)0.5∶Yb3+/Tm3+上轉換發(fā)光效果最佳。由XRD、SEM、TEM結果確定所制得納米晶體的結構屬于四方晶系,粒徑尺寸在25~40 nm范圍內(nèi),分散性極好。通過對樣品的上轉換發(fā)射光譜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當Tm3+離子發(fā)生1G4→3H6躍遷時會產(chǎn)生可見光發(fā)射,對應于光譜圖中475 nm處的藍光,當Tm3+離子發(fā)生1G4→3F4躍遷時產(chǎn)生的可見光發(fā)射對應于光譜圖中650 nm處的紅光。其中475 nm處藍光屬于三光子發(fā)射過程,650 nm處紅光屬于雙光子發(fā)射過程。由于該材料具有穩(wěn)定的藍色可見光發(fā)射,因此,該研究無論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有重要價值,其在光數(shù)據(jù)存儲、全色彩顯示、高效太陽能電池、生物醫(yī)療等領域都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