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鳳,田曉怡
(國家兒童醫(yī)學中心,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yī)院檢驗中心,北京 100045)
兒童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主要是由甲、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與普通感冒不同,流感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目前流感病毒的分離培養(yǎng)是診斷金標準,但對樣本采集時間和保存條件要求嚴格,只有在適宜的條件下才能分離出病毒。外周血白細胞及其細胞分類作為評估感染有效且簡單的指標,并且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 (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作為一個新型炎癥指標,已被用于多種炎性損傷相關疾病的臨床診治評估,如急性胰腺炎、膿毒性休克、潰瘍性結腸炎等[1-3]。本研究通過檢測甲、乙型流感患兒以及普通感冒患兒外周血中的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中性粒細胞(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細胞(lymphocyte count,LYM)和NLR的水平,探討上述指標與兒童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相關性并評估其臨床意義。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兒童醫(yī)院門診就診的發(fā)熱和/或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的患兒468例,年齡7月~13歲,除外肺炎、支氣管炎、咽炎、扁桃體炎等細菌感染。甲型流感病毒陽性患者138例,乙型流感病毒陽性患者177例,有呼吸道感染癥狀但甲、乙流感病毒陰性患兒153例。根據(jù)年齡分為<4歲組和≥4歲組。<4歲組中甲型流感病毒陽性95例(男性55例,女性40例),平均年齡1.72 ± 0.78歲;乙型流感病毒陽性135例(男性89例,女性46例),平均年齡1.88 ± 0.88歲;普通感冒組95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38例,平均年齡1.8 ± 0.83歲。≥4歲組中甲型流感病毒陽性43例(男性26例,女性17例),平均年齡5.84 ± 2.14歲;乙型流感病毒陽性42例(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齡5.21 ± 1.55歲;普通感冒組58例(男性39例,女性19例),平均年齡5.43 ± 1.78歲。無論<4歲組還是≥4歲組,甲、乙型流感病毒陽性組和陰性組及對照組三組間年齡、性別構成比人口學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儀器和試劑
1.2.1 儀器:XS-800i型血常規(guī)分析儀(日本希森美康公司)。
1.2.2 試劑:呼吸道病原體譜抗體IgM檢測試劑盒(歐蒙醫(yī)學實驗診斷股份有限公司);血細胞分析用溶血劑、稀釋液、染色液(日本希森美康公司)。
1.3 實驗方法 空腹采集靜脈血于分離膠真空采血管以及EDTA抗凝真空采血管。分離膠真空采血管的血液標本經(jīng)3 000×g離心10 min,獲得的上層血清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血清中甲、乙型流感病毒Ig M抗體;EDTA抗凝的全血采用流式細胞計數(shù)法進行血常規(guī)分析。四項感染指標WBC,NEU,LYM來源于血細胞分析,NLR由中性粒細胞除以淋巴細胞計算得到。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JMP和MedCalc version 19.0.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首先,通過Shapiro-Wilk (SW)檢驗判斷定量數(shù)據(jù)的正態(tài)性,數(shù)據(jù)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因此用中位數(shù)表示集中趨勢,甲、乙流陽性組和對照組三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發(fā)現(xiàn)三組間有統(tǒng)計學差異后,組間兩兩比較采用Steel-Dwass方法。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評價WBC,NEU,LYM和NLR用于甲、乙流感病毒感染診斷的性能。
2.1 四項血細胞分析指標在甲、乙流感組和對照組中的水平 見表1、表2。在<4歲組和≥4歲組中,外周血WBC,NEU,LYM和NLR水平在三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歲組χ2=48.721~159.45,≥4歲組χ2=36.79~93.56,均P<0.001),并且兩兩比較,甲流組和乙流組分別與對照組比較,兩者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在<4歲組中,外周血WBC,NEU和NLR水平在甲流組和乙流組兩組之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而外周血LYM水平在兩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在≥4歲組中,外周血WBC,NEU,LYM和NLR水平在甲流組和乙流組之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
表1 <4歲流感組與對照組之間四項血細胞指標水平比較
表2 ≥4歲流感組與對照組之間四項血細胞指標水平比較
2.2 四項血細胞指標對甲、乙型流感的診斷價值
2.2.1 <4歲組:用于診斷甲、乙型流感的ROC曲線下面積(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別是WBC為0.765,NEU為0.904,LYM為0.742,NLR最大為0.924,且當NLR取臨界值為1.12時,敏感度為87.8%,特異度為86.3%,見圖1。
圖1 四項血細胞指標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診斷的ROC-AUC比較 (<4歲組)
2.2.2 ≥4歲組,用于診斷甲、乙流感的ROC-AUC分別是WBC為0.823,NEU為0.937,LYM為0.799,NLR最大為0.977,且當NLR取臨界值為1.65時,敏感度為94.1%,特異度為94.8%,見圖2。
圖2 四項血細胞指標對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診斷的ROC-AUC比較 (≥4歲組)
流感病毒經(jīng)飛沫傳播侵入易感者呼吸道,在呼吸道上皮細胞內(nèi)復制增殖擴散引起細胞變性、壞死乃至脫落,輕者有發(fā)熱和呼吸道癥狀,重者可能出現(xiàn)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休克及多臟器功能衰竭,兒童可發(fā)生急性壞死性腦病[4]。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緩解流感癥狀、縮短病程,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全血細胞分析是疾病感染初期最常規(guī)的檢查項目,WBC,NEU,LYM和NLR代表機體的炎癥反應,研究這些指標在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時的水平變化,有助于了解機體在病毒感染時發(fā)生的病理反應,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診斷。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在甲、乙流感病毒感染時,WBC,NEU和NLR水平與普通感冒對照組相比明顯升高,LYM水平明顯降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這與先前成人中的相關報道一致[5]。
此外,血細胞中這四項指標的研究需要考慮到兒童的年齡,相關研究表明嬰幼兒外周血中LYM比例較高,隨著年齡的增長LYM比例逐漸下降,而NEU的變化趨勢正好相反[6-7]。因此,根據(jù)兒童血細胞參考區(qū)間的分界點[7],本研究以4歲為節(jié)點分為<4歲組和≥4歲組,分別評價血細胞四項指標在兩個年齡段患兒甲、乙流感病毒診斷時的臨床診斷價值。我們的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在≥4歲組中四項指標的ROC-AUC均高于<4歲組,且敏感度和特異度也高于<4歲組。進一步對甲流組和乙流組進行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4歲組中WBC,NEU和NLR水平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而≥4歲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探討全血細胞分析用于甲、乙流感診斷時有必要考慮年齡的因素,不同的年齡組的臨床價值不同。
NLR作為一個新型炎癥指標,綜合了NEU和LYM兩種炎癥參與細胞,更能綜合反映機體炎癥狀態(tài),本實驗發(fā)現(xiàn)無論在<4歲組還是≥4歲組,相比于WBC,NEU和LYM,NLR均具有最高的診斷價值,ROC-AUC均大于0.9,且敏感度和特異度較高,均大于86%。本研究結果表明,NLR優(yōu)于其他三項血細胞感染指標,有望作為診斷兒童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的潛在指標。
本研究局限性在于僅探討了這四項血細胞指標在兒童流感輔助診斷中的應用,未來可以探索NLR與其他流感病毒檢測方法聯(lián)合診斷的臨床價值;而且本研究僅針對兒童患者開展,下一步可以探索NLR在兒童與成人流感病毒感染中診斷價值的差異。綜上所述,本研究認為NLR檢測方法快捷方便,在兒童甲、乙流感病毒早期診斷中有潛在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