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運科,李垣璋
(1.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2.湖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 學報編輯部 十堰,442000)
《蘭心詩鈔》作品的主要內容是在“不犯時諱,不涉穿鑿,并遠諧謔,絕無諷議”前提下的“抒寫性靈,吟風嘯月,以及隨時賦景,往來酬唱之作”[1]3,也有專家從“題材范圍和思想內容”的角度,“概括為均州風物、民間風習、士人風雅、羽士風骨、古人風度等五個方面”[2]。
《蘭心詩鈔》均州滄浪詩作的主題,既與詩社的創(chuàng)作理念有關,也與社會、家庭環(huán)境和個人思想、經歷等有關,對了解均州社會和蘭心詩社有一定價值。
自古以來“滄浪”主題,有“遇治則仕(清),遇亂則隱”、“達則兼濟天下(清),窮則獨善其身(濁)”之意;也有特指“滄浪綠水”,而取其“清”之義;還有蘊含挫折,不得志的隱逸思想。
《蘭心詩鈔》中關于均州滄浪的詩作,有三種類型:
1.直接以“滄浪亭”為主題的作品有6首。
這6首都是寫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沈吉庵、賈品三和道人葉問梅、張印槎、周蓮齋、徐輝山6人各1首?!短m心詩鈔》的作品中很多是同題詩,即一人先擬一題作詩,眾人以同題作詩相和。其中有一組4首以“滄浪覽勝游”為主題的同題詩,即沈吉庵擬題《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并作詩一首,隨后道人葉問梅、張印槎、周蓮齋三人以同題各作詩一首;緊接此后,詩鈔編有道人徐輝山以《滄浪晚歸》為題所作詩一首;又隔一組(2首)同題詩《何處聞燈不看來》之后,編有賈品三以《正月望九日游滄浪分詠》為題所作詩一首。
2.直接出現“滄浪”一詞的作品有12首。
其中王麗川9首、葉問梅2首、王家駒1首。王麗川的9首分別是:《詠別墅》中的“披蓑欲渡滄浪水,釣得鯨鰲出碧潭”,《誕辰自適》中的“天柱青松千尺秀,滄浪綠水萬層波”,《春日隱居(三絕)》中的“春花春鳥鬧春天,家住滄浪古渡船”,《北村六詠》中的“一泓澄碧滄浪水,月下漁人起棹歌(暮眺)”、“浥取滄浪水獨清,振衣千仞當無生(晚歸)”,《北村晚歸》中的“綠漬滄浪水,輕舟蕩漾遲”,《夏日閑居》中的“滄浪波渺渺,凌霄云叆叇”,《題問梅夏漁南浦行樂(漁歌子二闕)》中的“情性逸,利名逃,滄浪渡口唱離騷”,《北村溪邊納涼》中的“太岳參天霽,滄浪達海流”;葉問梅的2首分別是:《綠樹陰濃夏日長(二首)》中的“倚枕琴書消白晝,暢懷詩酒瀹滄浪”,《謁客溪張少尉》中的“滄浪垂樾蔭,桴鼓策功勛”;王家駒的1首是:《上元》中的“明朝有約滄浪去,玉漏銅壺總不摧”。
3.出現“蘭亭”(指代滄浪亭)的有4首。
其中賈品三3首,張印槎1首。賈品三的3首分別是:《春服滿汀州》中的“蘭亭觴詠游春去,洛水衣冠隔浦來”,《前題(二絕)》(即同題詩王麗川《詠遠可堂紅紫牡丹》)中的“分明亦是洛陽種,開到蘭亭色更嘉”,《端陽雨中懷諸友》中的“一一就蘭亭,若苗去其莠”;張印槎的1首是:王和齋等《夏初小飲聯(lián)句》中的“仿佛蘭亭聚,有句皆傾囊(印槎)”。
把詩社成員創(chuàng)作的關于均州滄浪詩作數量情況,與詩鈔中收錄的詩作數量情況,進行簡單對比,大多數成員情況基本一致,但也有少數成員不大一致,甚至有的反差比較大。
1.有6人情況基本一致。
上述22首關于均州滄浪、滄浪亭的詩作,作者是蘭心詩社9名成員中的8人。
創(chuàng)作關于均州滄浪的詩作,數量最多的是王麗川。他雖然沒有以均州滄浪亭為主題創(chuàng)作作品,但他直接寫到均州“滄浪”的詩作有9首,數量最多。其次是賈品三,有4首。即以均州滄浪亭為主題的詩作1首,寫到“蘭亭”(即均州滄浪亭)的詩作3首。再次是兩位武當道人葉問梅和張印槎。葉問梅有3首,即以均州滄浪亭為主題的詩作1首,直接寫到均州“滄浪”的詩作2首;張印槎有2首,即以均州滄浪亭為主題的詩作1首,寫到“蘭亭”(即均州滄浪亭)的詩作1首(聯(lián)句)。沈吉庵、周蓮齋、徐輝山3人以均州滄浪亭為主題的詩作各1首,王家駒寫到“蘭亭”(即均州滄浪亭)的詩作1首。
在《蘭心詩鈔》中,把詩作數量和參加聯(lián)句創(chuàng)作的次數加起來比較,創(chuàng)作詩作數量比較多的是王家駒、沈吉庵、王麗川3人,分別是70、65、61首(次)。其次是賈品三、道人張印槎,分別是52、51(次)。再其次是道人葉問梅、周蓮齋、徐輝山,分別是27、25、23(次)。最少的是相育堂,為16(次)。
創(chuàng)作關于均州滄浪的詩作,與《蘭心詩鈔》中收錄詩社成員的作品數量相比,有情況相符的,如王麗川,詩鈔中的詩作數量排第三,達到了61首(次),雖然沒有專門創(chuàng)作以均州滄浪為主題的詩作,但在詩鈔中他在9首詩作中寫到了“滄浪”,是數量最多的。賈品三、張印槎、葉問梅和周蓮齋、徐輝山兩方面情況類似。
2.有3人情況不一致。
王家駒、沈吉庵、相育堂3人創(chuàng)作的關于均州滄浪詩作數量,與詩鈔中所收錄詩作的數量不大一致。
王家駒是詩鈔中詩作數量最多的,達到70首(次),但只有1次提到了“滄浪”。并且王家駒在正月初七所寫的《上元》中,最后一句“明朝有約滄浪去,玉漏銅壺總不摧”,想和詩社成員游覽滄浪亭的急迫心情表露無遺,但詩鈔中卻沒有看到王家駒關于這次游覽滄浪亭的詩作,并且在整本詩鈔中,也僅僅只是在“明朝有約滄浪去,玉漏銅壺總不摧”這一處提到了“滄浪”。沈吉庵在詩鈔中的詩作數量是65首(次),僅次于王家駒,詩鈔中唯一一組關于滄浪亭的同題詩《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還是他擬題的,但詩鈔中就再也沒有他提到“滄浪”的詩作了。
王家駒、沈吉庵在《蘭心詩鈔》中的詩作數量列前兩位,卻極少有關于均州滄浪的詩句,個中原因不得而知,粗淺揣測,一方面可能與詩社成員的生活狀態(tài)和在入世、出世方面的人生理念有關,另一方面,《蘭心詩鈔》也只是收入了詩社成員在1829年春夏秋三季創(chuàng)作的部分詩作,內容方面也有一定偶然性。
北平人相育堂是唯一一位在詩鈔中沒有收錄關于均州滄浪詩作的詩社成員。這可能和相育堂既是詩社成員中唯一的一位外地人,也只參加了1829年的詩社春季活動有關。相育堂從荊州到均州任張少尉幕府,只參加了蘭心詩社的春季活動。春后到陜西“索債”,1829年在均州的時間不長。《蘭心詩鈔》共收入他的詩作10篇15首,主要以寄懷、和韻蘭心諸友為主題,另參作聯(lián)句詩一首。沈吉庵在《憶相育堂》寫到“興君酬和剛三月,縱我癡聾又十旬”[1]140。王家駒在《送相育堂之秦》寫到“把晤無多日,征帆忽向西”,并注曰“兼宦游,我均張少尉幕。因事難,已別之西行”[1]137。相育堂自己在《七盤嶺寄懷和齋先生》也寫到“債索秦關外,思縈楚水湄”[1]134。
《蘭心詩鈔》有6首以“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為主題的詩作,也是“滄浪覽勝游”。正如在同題詩《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中,道人周蓮齋寫到“春來邀客蕩輕舟,共向滄浪覽勝游?!钡廊巳~問梅寫到“在步出城東門,流觀滄浪景?!?/p>
1.以“均州滄浪”為主題的詩作
這6首均州滄浪詩作,在《蘭心詩鈔》中屬質量較高之作。
一是反映了詩社成員的活動狀態(tài)。王和齋在《上元》一詩末尾寫到:“明朝有約滄浪去,玉漏銅壺總不摧?!边@次正月十九日的游滄浪亭活動,至少是詩社成員在正月十五日元宵節(jié)觀燈時就已約定好的,屬詩社成員集體活動。
二是反映了古均登滄浪亭的習俗?!独m(xù)輯均州志》記載:“三月三日,城中士人往往攜酒榼登滄浪亭游眺,流觴曲水,猶余前代風”。
三是寫到了均州滄浪的文化內涵。如沈吉庵“嶓冢流來東渡東,翼然亭峙漢江雄”、賈品三“危亭高聳亂云巔,孺子歌曾石上鐫。千古滄浪留勝景,濯纓濯足樂陶然”。
四是描繪了均州滄浪山水風光。
2.寫到“滄浪”意象的詩作
《蘭心詩鈔》中還有12首詩作中寫到了“滄浪”。值得注意的是,這12處都是寫的“滄浪”,不是“滄浪亭”。另外,有9首是王麗川所寫。
這12首中,有兩首是用其地名意,即王家駒的《上元》“明朝有約滄浪去,玉漏銅壺總不摧”,王麗川的《春日隱居》“春花春鳥鬧春天,家住滄浪古渡船”。
有9首大都和隱逸山水田園主題有關。其中2首是把“滄浪”與“武當”聯(lián)系在一起,非常少見。王麗川的《誕辰自適》“天柱青松千尺秀,滄浪綠水萬層波”、《北村溪邊納涼》“太岳參天霽,滄浪達海流”,這兩句也非常有氣勢。前者是王麗川因歲月蹉跎,“曾從畎畝懷廟廊,且自煙霞著笠蓑”,而寄懷山水田園,以期“種得心田福壽多”。后者寫北村溪邊所見之景,表達“漁家煙柳外,事事靜中求”之意。還有7首也是引用滄浪水之意。另有1首寫到“滄浪渡口唱離騷”。
還有3首寫到“蘭亭”,即滄浪亭。這些具體分析在后文詳述。
“正月十九日游滄浪亭”這一均州滄浪主題,與蘭心詩社的創(chuàng)作宗旨是一致的。王和齋所擬《蘭心詩墅勵規(guī)四則》的第一條就規(guī)定:“凡抒寫性靈,吟風嘯月,以及隨時賦景,,往來酬唱之作,不必拘意求工,但不犯時諱,不涉穿鑿,并遠諧謔,絕無諷議,則敬和中隱寓溫柔敦厚之意焉?!边@與清王朝嚴苛的“文字獄”有很大關系。
這6首以均州滄浪為主題的詩作,也是與詩作的主要主題類型一致的?!短m心詩鈔》中的作品,除了開頭的3篇勵規(guī)序跋文外,354首詩作大致可分為七類主題:
1.景物類主題。共120篇142首,占40%。這是詩作數量最多的一類主題。如道人徐輝山的《錦屏山曉望》:“鳥聲喧樹底,竹韻過墻東?!鄙蚣值耐}詩《庭蘭》:“入榭春蘭有異香,紫莖碧帶映華堂?!?/p>
在七類主題中,數量最多的是寫景寫物類,從整體上看,往往就景寫景、就花寫花,無論是藝術手法,還是思想內涵,價值大都不是很高。如紅紫牡丹(6篇11首)、蘭花(8篇10首)是所寫詩作最多的兩種花。而關于紅紫牡丹,詩作都突出的是“富貴”之意,6篇就有5篇直接用了“富貴”一詞:“此身合在瑤臺上,富貴神仙自主張”(王家駒)、“富貴何須身遇早,相羊晚景盡余杯”(相育堂)、“富貴無端稟化工,春芳獨殿百花叢”(王麗川)、“洛陽遺種至今夸,富貴何須說魏家”(道人張印槎)、“富貴風流實可夸,姚黃魏紫綻紛葩”(賈品三)。只有沈吉庵的詩作中沒有“富貴”一詞,但仍然突出了“富貴”之意:“由來魏紫價千金,開向槐庭已滿林?!迸加薪栉锞溃缤跫荫x《榆青綴古錢》:“商量斯世貪庸者,休把無方孔濫開?!?/p>
2.抒懷類主題。共44篇58首,占16%。如王家駒的《季夏晦日別墅曉起書懷》:“寄語餐霞方外客,庸人枉自惹紛繁?!?/p>
往往只是個人一時之感,廣度、深度都比較有限,但有時偶爾流露出對社會、他人的看法。有三個主題的抒懷詩作數量最多,即春日醉起言志(6篇6首)、送春(8篇9首)、立秋偶成(8篇15首)。在春日醉起所言之志方面,或“勞勞胡為者,微生如寄生。有酒須當醉,終日臥庭楹”(賈品三),或“往來成古今,萍蹤寄此生。如何不快飲,歡然最檐楹”(道人葉問梅),或“人生行樂耳,何為勞此生。酩然終日醉,坐臥依檐楹”(沈吉庵),表達的都是人生行樂、何勞此生、有酒當醉之志,也有對人生的無奈之感。還有王麗川《夏日閑居》所抒“未來事莫猜,已往時難再”之感、道人張印槎《首夏閑居》所發(fā)“寵辱無關真?zhèn)€好,其中至味少人知”之嘆。
3.節(jié)日類主題。40篇43首,占12%。如王麗川的同題詩《上元》:“迎神白粥上元中,祈得蠶桑百倍豐?!?/p>
在描寫節(jié)日景象的同時,記錄下了比較多的節(jié)日習俗,這些習俗現在很多都已不存,描寫也比較鮮活。所寫節(jié)日集中在元旦立春(10篇11首)、上元元宵(7首)、寒食節(jié)(5首)、端午懷人(5首)、中元鬼節(jié)(3篇4首)、中秋節(jié)(5篇6首)等。在元旦立春的10篇中,有7篇都寫到了“萬”字,如道人葉問梅“萬國笙歌慶歲豐,千聲爆竹響凌空”、“萬國笙歌奏,千聲爆竹催”,沈吉庵“萬國瞻依日,東郊淑氣迎”,賈品三“百歲相逢歲首春,衣冠萬國拜芳辰”,王麗川“新陽迎歲泰初開,萬里春風拂面來”、道人周蓮齋“玉燭調元萬象新,忻逢歲首拜初春”,道人徐輝山“桃符萬戶迎正朔,爆竹千聲慶歲新”,極言新年普天同慶之喜。另有7篇寫到了鄂西北地區(qū)春節(jié)飲椒柏酒的習俗,即用辣椒籽和柏葉所浸泡的酒,飲后可祛病、長壽。如道人葉問梅“一尊柏酒兼椒頌,愿效三呼敬祝嵩”,道人張印槎“飲罷屠蘇喚比鄰,東郊吉旦看迎春?;覈u葭管陽初肇,瑞頌椒花曙轉新”,賈品三“何當正朔晴光好,柏酒椒盤寶字新”、“玉立頒三丑,椒盤獻五辛”,王麗川“椒浮玉盞芳詞頌,凍解冰壺淑氣催”,道人周蓮齋“管吹葭灰飛朔旦,杯浮柏葉獻芳辰”、道人徐輝山“今朝處處占豐稔,預獻椒花佐吉辰”。上元詩作中,寫到的習俗有“荊楚俗中門插柳”(王家駒)、“玉龍銜火出”(道人葉問梅)、“迎神白粥上元中,祈得蠶桑百倍豐”(王麗川)、“赤城飛鳳藻,陸海泛蓮船”(道人周蓮齋)等。
4.贈人懷人類主題。共34篇40首,占11%。如相育堂的《舟泊鄖縣寄懷沈吉庵》:“蒲帆十幅春江暮,夜泊南豐憶沈暉。”
此類詩作,或美好祝福,或思念好友,極少有時代感。所寫較多有三類,一是相育堂和詩社成員之間相互憶懷,展現了相互之間的情誼。如沈吉庵《贈相育堂幕府》“曲江宴上識荊州,幾度思君愿莫酬”、賈品三《初秋憶育堂》“好友難忘棲遠道,新詩頻賦寄他鄉(xiāng)”,相育堂《志別蘭心諸友》“待得蘭花初識譜,總教荊樹莫分枝”、《七盤嶺寄懷和齋先生》“送春時送我,歸不似春遲。債索秦關外,思縈楚水湄”。二是送和齋先生子侄州試,三是謝贈張少尉,語多祝贊。
5.寫事類主題。共28篇31首,占9%。如道人葉問梅的《夏日曉起》:“道人曉起推窗坐,野鳥一聲山更幽?!睂懯骂愒娮鳎褪抡撌螺^多,和寫景寫物類似。
6.題畫類主題。共19篇23首,占6%。如道人張印槎的《題畫春山》:“圖中未識春多少,兩岸桃花到眼迷?!鳖}畫類詩作,或描寫畫面內容,或贊美畫家手法,局限較多。
7.詠蘭心別墅類主題。這類主題,因是詩社成員詠寫詩社社址,在內容和意義上有其特殊性,因此單獨作為一類主題。共5篇17首,占5%。如道人周蓮齋的同題詩《詠別墅》:“別墅空林外,騷人日起居?!倍佁m心別墅類詩作,或描寫別墅環(huán)境,或記述成員活動,可以借此了解一些詩社情況。
綜上可見,寫景寫物類和寫事類加起來,則占到了全部詩作的49%,是《蘭心詩鈔》的主要主題類型。《蘭心詩鈔》中的詩作,大多時代感不強,局限較多;藝術手法上模仿較多,新意較少。這既與清朝嚴苛“文字獄”有關,也與詩社成員的眼界視野、思想意識、文學素養(yǎng)有關。
但是,通過《蘭心詩鈔》的字里行間,一是可以了解詩社成員,即古均文人、道人的思想和生活狀況;二是了解古均城習俗;三是了解古均山水、田園風光;四是管窺古均農人狀況,如“力田迫三農,兒女無閑暇。我觀耕織圖,艱難惟穡稼”(王家駒《四月清和雨乍晴》)、“挑菜野人閑摭捆,一肩歸荷夕陽中”(相育堂《和沈文昭先生菜花元韻》)、“汗滴夏畦負耒人,中心悵悵尤傾折。水耕火耨四時成,十雨五風虞暴冽”(王家駒《立秋前夜雷雨頓解熇暑志興》)。此類極少。
均州滄浪亭幾經興廢,既寄托了古均城人的文化情懷,也見證了社會時局的轉變。這在詩人的創(chuàng)作中明顯反映出來,尤其是賈篤本的均州滄浪詩作,主題、風格、內容和情感完全不同。這既與社會有關,也與家庭、個人有關。
1.《蘭心詩鈔》集中以“滄浪覽勝游”為主題,主要突出“樂”。
蘭心詩社6位成員的6首作品,都是以正月十九日游覽均州滄浪亭為主題,主要抒發(fā)了“滄浪覽勝游”之“樂”,如沈吉庵“盈耳歌聲聽始終”,葉問梅“同人競留題,落筆妙思騁”,周蓮齋“乘興悠悠忘日暮”,賈品三“濯纓濯足樂陶然”。
之所以詩作主要突出了一個“樂”字,有三個方面的因素,一是春節(jié)之樂。二是社友之樂。此為蘭心詩社剛成立后的集體游覽、創(chuàng)作活動,三是山水之樂。
但張印槎、徐輝山這兩位道人在詩中的情感則比較隱晦。張印槎寫到“春陰未覺鶯聲囀,柳媚還宜淑氣催”,給人“冷”之感。雖然這是春陰的實際情況,但和大多數人,尤其是在詩中營造的歡樂氣氛不大一致,如沈吉庵的“春暖魚游金鏡里”,給人“暖”之感;賈品三的“春風搖曳往來船”、“魚游波面全如意”,給人“春風如意”之感。即使道人葉問梅寫“殘雪崖際飛,綠竹蘸波影”,也充滿春天的生機之感。還有徐輝山的《滄浪晚歸》,給人非常安靜之感。這一點在后文的意象特點分析里再詳述。
2.鐘岳靈主要以“滄浪亭新成”為主題,主要突出“好”。
鐘岳靈,1845年前后出生,均州人。弱冠能文,撰有《太和山記》《滄浪賦》等文章。他的9首以均州滄浪為主題的詩作中,《題新成滄浪亭》組詩6首[3]81,《題滄浪亭新成》[3]80、《仲冬再游滄浪亭》[3]85、《花朝同友人飲滄浪亭》[3]86各1首。
為滄浪亭新成而寫的7首詩作中,首先是“逸興翩然江上行”,心情之愉悅。再就是滄浪新亭落成后,“好景入看胸次殊,滄浪名勝若新圖”,“好景應須勝有形,游觀原自藉平寧”,新景之美好。還有“狂歌一任驚林木”、“狂歌亦自驚山鬼”,欣喜狂歌。
3.沈冠主要以“結伴游滄浪亭”為主題,主要突出“興”。
沈冠,生卒年不詳,清代浙江錢塘人。武進士,著有《旅游草十二卷》。他的5首詩作中,《題賦滄浪亭》組詩2首[3]93,《秋日同友人游滄浪登憑虛亭》[3]90、《立春日同友人游滄浪山亭》[3]92、《滄浪綠水》[3]91各1首。
3首秋游滄浪亭、1首春游滄浪亭都是與友人結伴游滄浪亭。春游時“淑氣似催詩酒興”,秋游時“酒興浮醽醁,詩情挾杳冥”、“千秋賦壯銜杯興”,而且“唒然長嘯振林皋”。登滄浪亭飲酒賦詩,酒興詩興齊發(fā)。
4.賈篤本主要以“幾輩新亭增感慨”為主題,主要突出“憂”。
賈篤本,太平天國(1851-1864年)前后出生,均州人,進士賈洪詔之子,均縣城隍廟道士,纂修《均陽賈氏家乘》六卷。賈篤本與滄浪有關的11首詩作,主題最為豐富?!兜菧胬送ぁ方M詩4首[3]119,《步方曉翁九日登滄浪亭韻》[3]81,116、《和方曉翁滄浪亭題壁韻即以贈別》[3]118、《小憩滄浪亭》[3]117、《滄浪亭餞別季九》[3]117、《滄浪亭不戒于火賦詩志感》[3]81,118、《登臨滄浪亭》[3]120、《登滄浪亭》[3]120各1首。
賈篤本的均州滄浪詩作,和蘭心詩社成員和鐘岳靈、沈冠都完全不同。一是格局不再僅限于小我,而是“時局”、“河山”、“生民”、“宦?!?。二是表達不再是溫柔敦厚,而是直抒胸臆。“一邑興衰關氣數,千秋名勝慨荒涼”、“河山容坐嘯,江漢待澄清。無能漸燭武,多病慨休文”。三是心情不再是“樂”、“好”、“興”,而是“時局危如此,生民奈若何”、“宦海驚心冰雪淡,滄浪回首夢魂多”,甚至“幾輩新亭增感慨,望洋無計奠橫瀾”。
賈篤本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這和他出生在太平天國前后,時局動蕩、清政府控制力下降有關,也和其家風家教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