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星,黃國榮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廣州 510800)
學生通過乒乓球運動,短期內可提高球感的掌握和技術水平。乒乓球有速度快、旋轉強、打法多變等特點,在球類運動中屬于難以掌握的一項運動,想要掌握其基本技術也需要很長的一個練習過程。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技術和競賽規(guī)則是乒乓球課的重要部分,體現(xiàn)出體育教師的教學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起主導作用。教師的能力與教學質量有直接的關系,乒乓球作為技術性項目,需要扎實的基本功,部分學校招聘教師時只看中研究生及以上學歷,而一些本科畢業(yè)的乒乓球專業(yè)人才達不到學歷要求而無法被錄取,部分高學歷的教師從事乒乓球教學經驗尚淺、時間較短,學校沒有對這部分教師進行系統(tǒng)的教育和培訓,教學內容只能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無法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學生,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在學習中無法感受到乒乓球運動給他們帶來的樂趣,乒乓球課程始終停留在觀看示范、聽講解,最后自由練習的層面。由于體育教師和場地的不足,一名體育教師一節(jié)課要給50名左右的學生上課,比例嚴重失調,影響了高等院校的體育教學質量。
當前,乒乓球教學工作還是以講解技術動作為主,內容設置不合理,對乒乓球運動了解不夠完整。要全方位的講解理論知識,學生們不僅僅會打乒乓球,還要學會簡單的比賽規(guī)則及裁判法。提高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的興趣,結合視頻學習也有利于提高技術水平。教師在理論課上很少講解“競賽規(guī)則裁判法”和“比賽組織與編排”內容,使學生對這兩方面少有見解,乒乓球理論知識學習不到位。導致學生在一學期的課程結束后,都無法組織一場簡單的比賽。
當前,很多高校的體育設施陳舊不堪,無法及時修補。球臺數(shù)量的多少以及質量的好壞是教學中最基本的保障條件,大部分高校的球臺遠遠達不到教學的需求,基本上是5~6人使用一張球臺,好一點的也要4人一張球臺,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如果球臺數(shù)量充足,學生練習頻率高,乒乓球訓練技術也能得到很快的進步和提高。
部分高校的場地不足,器材陳舊,將架空層及地下室作為教學場地,影響了師生上課的情緒。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學生人數(shù)早已超出體育館配備設備的比率,雖然學校也在積極地擴大體育場館及增加器材,但仍遠遠達不到體育教學的要求。
參加乒乓球運動的大學生們均來自不同的專業(yè)和班級,水平參差不齊,每個班的人數(shù)40~60人不等。由于教育資源有限,嚴重地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可以利用水平相對較高的同學承擔助教角色,例如動作的示范以及分組訓練,承擔組長的角色。教師示范乒乓球動作結束后,布置好需要練習的內容,學生就可自由分組,每四人一張球臺作為一個小組,每個小組由一名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擔任小組長,練習過程中由小組長根據教師講解的內容帶領組員練習。通常組長作負責陪練,以一對三的方式組織組員輪流有序地進行練習,掌握該項基礎技能后,再改為二對二對練。通過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緩解由于師資不足無法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壓力。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的觀察每位學生的訓練情況。
在課堂后半部分,組織組長之間練習,或由教師指導組長練習,使組長也能進行自我技術的提升。以球臺劃分小組練習,不僅可以讓每名同學都有球臺練習,還有組長專門指導,使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會得到明顯提高。
針對當下部分高校乒乓球專業(yè)教師經驗尚淺的問題,學校應積極采用有效的解決辦法,可通過組織教師外出參加相關的教師技能培訓、去其他學校參觀學習、開展專題報告和講座進行相互交流,聘請有經驗的運動員詳細講解專業(yè)技術,通過多種方式全方位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
更新教學理念,為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乒乓球運動興趣,提高他們參與鍛煉的積極性;教師要不斷更新知識,才能給學生傳授新的知識。
加強對基本動作的訓練,除了大量的訓練方法、手段以外,還要借助大量信息化技術的支持,通過電腦、網絡和多媒體等教學方法對視頻或圖片進行分析。多媒體技術不但可以細化和分解技術動作,通過放慢視頻速度對所學動作進行細致的觀察學習,課后發(fā)放一些與乒乓球教學相關的視頻,使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學習乒乓球技術。除此之外,還可發(fā)一些比賽視頻讓學生觀看,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多地理解所學的技術動作,不斷重復,牢記在腦海里;觀看比賽的同時,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比賽規(guī)則。通過觀看教學、比賽視頻,使學生更進一步的了解乒乓球運動的魅力,從而真正喜歡上這項運動。讓學生了解到更多的乒乓球技戰(zhàn)術,欣賞球員在場上拼搏的精神和比賽風格。
一個綜合實力強的大學,它的體育場館配備設施往往都是比較好的,高校體育場館的器材不僅要滿足平時上課、訓練、競賽的需要,也要滿足學生及教師課外鍛煉的需求。場地及器材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和鍛煉的興趣,場地不足、器材老舊,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水平。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受眾面廣,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進來,有利于學生走向社會,作為一種社交技能。為了保障大學乒乓球運動更好地發(fā)展,各大學應加大對乒乓球場館的改造與建設,球臺更新等投資。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滿足體育教學及課外鍛煉的需求。據調查研究顯示,部分高校尚不能對學生全天免費開放體育場館,存在收費高等現(xiàn)象,學生在課堂學習完之后想進行進一步的練習,還需要另付場地費。希望各高校能夠對體育場地進行限時段免費開放,減少對學生收費的現(xiàn)象,保證在正常的教學范圍內,提高場館的使用率,這樣才能更有效的吸引學生參與體育訓練,以滿足學生學習和鍛煉的需求,達到終身體育鍛煉的目的。
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原則,要想提高乒乓球教學工作,首先要緊跟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步伐,提升師資隊伍水平,更新改革教學理念,增加與更新體育運動器材,不斷地完善和提高體育教學與訓練水平。